記得星標niwo。別吝嗇「點讚」和轉發,讓更多人看到吧♣️
*來源 | 簡單心理(id:janelee1231)
*作者 | 江湖邊
看到覺得不好的電影會渾身不舒服,甚至發暈、感冒,之後這個片子的票房結局也往往塌陷。
每次媒體觀影會結束,片方都緊張兮兮地盯著她:「老師,身體咋樣啊?」我回回都覺得驚奇不已:這是通靈了還是老天爺賞飯吃?直到我在「HSP特質人群」文獻中看到一個極端案例:被試者說,難聽的音樂會讓他有生理反應——比如嘔吐。我立刻想起了琳達,讓她趕緊看看自己是不是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高敏感人群)。02.
是什麼導致了HSP的形成?
影響人格的基因有數百種,這些基因也與環境相互作用。雖然科學家們還未闡明所有與之相關的基因,但研究表明可能與5-羥色胺轉運體基因有關。2️⃣ 「情感忽視」的童年環境也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有證據表明,人們早期經歷可能對與敏感性相關的基因產生表觀遺傳效應。研究發現,兒童期的「情感忽視」對一個HSP的孩子影響更大。在情感忽視家庭中,父母不對孩子的情感需求進行足夠的確認和回應,或是被動地或主動地阻止任何情感的流露。對孩子來說,這可能是一種「困惑、情緒被忽視,甚至受挫」的感覺。久而久之,他們學習到的教訓是:你的感覺是看不見的,是負擔,它無關緊要
你的願望和需要不重要
向他人求助不是一種選擇
有些HSP兒童,甚至因為做事周到、內心豐富而被指責和嘲笑是「弱者」和「慢者」。當一個孩子天性深思熟慮、感情強烈,他對教訓的感覺也將更為深刻——更糟糕的是,他可能在長大後在內心深處對自我感到羞恥,產生自我否定感。最近的研究發現了HSP人群的環境敏感性特徵。有心理學家認為:也就是說,在惡劣的環境中,HSP可能比別人做得更糟;但在良好的環境中,他們可以比別人做得更好。研究認為,HSP的能力和對能力的信心可能有很大的差異。這取決於他們是在一個有壓力、沒有支持的環境中成長,還是在一個非常好的環境中成長。但從研究者的經驗上看,「許多HSP的自尊心較低,這會影響他們的創造力表達和智力表達」。03.
HSP如何提高自己的幸福感?
許多人在第一次知道自己是HSP後,會產生「巨大的陷阱感」。因為他們可能多年來都在為了迎合大環境的標準,去做了很多別人期待、卻不符合自己特性的事,並把自己的敏感、退縮和疲倦歸咎於軟弱,不斷進行內耗和自我攻擊。然後他們緊接著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好的,我知道自己是HSP了,如何改善?首先,高敏感是無法「克服」的。它必然意味著更多的謹慎和擔憂,以及對創傷、社會「失敗」或任何負面經歷的深刻反思。其次,雖然你不能改變這個特質本身,但你可以更好地適應它。即便是一個不努力的HSP,時間也會幫你認清有關自我的真相。Aron博士曾說:大多HSP人群都會隨著年齡增長發展出一套自己的應對機制。一個21歲的HSP可能會因為朋友的勸說,不情願地進入嘈雜的夜店,只是為了合群。但等到41歲時,他就知道應該怎樣從容應對了。但在最近的一份文獻中,澳大利亞的學者對12名高度HSP、同時幸福得分也非常高的人進行了定性研究。從他們的訪談內容可以看到:HSP的幸福,也可以是一種通過努力而更快得到的結果。許多HSP在僅僅知道這個概念後,就已經大鬆一口氣。因為他們的「自我」得到了更精確的解釋,這促使人們進行更好的自我接納。他們在之後的生活中更放鬆了,並更少進行自我攻擊,並把更多精力集中在目標實現中。敘事研究發現,一個人的自我敘述身份的連貫性與更大的幸福感有關。在這項實驗中,所有12名參與者都是因為這項研究才第一次知道什麼是HSP。他們說:學習這項特質有益於他們的健康,並越來越能自我接受:💬「我現在知道,這一特徵是存在的,而且我並不孤單。」▶️學習如何識別你的情緒。比如不加評判地進行情緒的記錄;▶️知道痛苦的感覺,如焦慮、悲傷和不知所措都是暫時的;▶️重新構建過去。你會認識到,很多「失敗」並不是真正的失敗,因為作為一個HSP,你在環境中被過度刺激,沒有人在過度刺激時表現出色;▶️管理自己過度思考的傾向。你可以使用一些自助CBT工具,當無用的想法出現時,認識、命名並重構它們,也可以尋求心理諮詢師的幫助;▶️向親近的人描述HSP這個特質。比如讓朋友、同事和家人知道,在嘈雜的環境中,你會變得過度興奮,「如果我中途出去自己呆了一會兒,不用擔心」;▶️進行自我關懷的練習。比如有參與者提到:用對待我愛的人的方式對待自己;通過自言自語來善待自己(這只是一段暫時緊張的時間;沒事的;這會過去);自我同情,不加評判,對自己保持中立;▶️告訴自己可以改變。史丹福大學的津巴多教授做過一個實驗:讓害羞的人把他們的害羞歸因於過度刺激。結果發現,當他們這樣做時,他們就不會表現得害羞了。在過度刺激的社會情境中,HSP所產生的感覺可能被誤認為是害羞,即對社會判斷的恐懼。但當我們告訴自己這是因為HSP時,改變會發生。2️⃣ 確定什麼樣的刺激會引發你的不適是很重要的。確保獨處的時間。所有12名受訪者都表示,經常性的獨處經歷是他們幸福的重要促成因素。有意識地選擇與誰共度時光。雖然HSP喜歡獨處,但他們也需要親密的支持性關係。幾位受訪者特別提到他們有一個小型的精選朋友圈,「我真的不太喜歡和人在一起,但我有一群親密的朋友,他們幫助我度過人生。」保持自己熱愛的日常。一位參與者說「每天我都會鍛鍊或者回家看書」;另一位參與者說:「我晚上做手工活。給自己一個小時,什麼都不想。」這些你的固定日常,有助於你與自己呆在一起,並充分體會放鬆。避免吵鬧的聚會、恐怖電影或令人不安的新聞來照顧自己。進行溫和的運動,並給自己在睡前預留平緩刺激的時間。鑑於很多HSP都有一點社交恐懼,另外寫一個小tip:如果你必須在生活中與人見面,HSP可以儘量選擇一個低刺激的環境,比如:安靜,無人,不太新奇,不太累等等,可以選擇一對一,或是熟人+新人的組合。如果做得做得不夠盡善盡美也沒事,人們總有機會留下更好的第二印象。
作為一個噪音敏感的老HSP,我的日常寫作裝備是耳塞+降噪耳機。
3️⃣HSP的幸福感,大多來自於「平靜、平和、放鬆」,找到屬於你的這些事。
「在我們的社會裡,被稱為內向者並不是一件好事。幸福是一種叫做穩定外向的東西」。研究者發現,許多測量幸福感所用的積極情緒語言側重於高能量、高強度的積極情緒。這可能暗示低強度的積極情緒(如滿足感、平和、平靜)對幸福感的貢獻小。
但這項研究顯示,高HSP參與者們個體幸福最重要的方面,來自於低強度的積極狀態,比如平靜、平和、放鬆等,而非典型的高喚醒情緒。
一位參與者說,「 對我來說,幸福感不是那麼旺盛,而是一種滿足感,更溫柔,在我的空間裡和自己在一起時感覺舒服。」
在這些受訪者的敘述中,幸福感的來源大多為:
需要一定獨處和停機時間;
學會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和反應;
在工作和生活,社交和愛好上找到了平衡點;
找到了生活中的意義感;
知道何時需要幫助,並以有效的方式請求幫助;
我們今天的社會,似乎不鼓勵人們過於敏感。擁有一種與現有核心文化相逆的「先天特徵」,並不意味著你無法獲得幸福。
美國心理學家Juli說,得知世界上存在HSP人格這件事,改變了她的人生;接到電話的琳達哈哈大笑,並問我要了有關HSP幸福研究的原文獻。
高敏感者,同樣可以在這個世界上茁壯成長。作為一個HSP,你完全可以接受自己,讓自己的特質發揮到最佳的地方。
相信自我的價值,是一種深層次的信念。
不總是非常興奮的幸福,也依然是一種幸福。
niwo成長學院,創立於 2014 年,創辦至今 10 餘萬用戶在這裡學習成長,是一家專注於【精神成長】和【生命教育】的教育學院。圍繞個人成長, 職場,兩性關係,親子等內容,提供高品質的課程與服務,包括線上課程,線下工作坊,企業定製,分享會,沙龍等服務。
本文作者江湖邊,授權轉載自公眾號:簡單心理
如需轉載/互推/商務合作
請發送「合作」至後臺 ·
歡迎來稿自薦和推薦精彩的文章至
tougao@niwolife.cn
點擊報名niwo成長學院最新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