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江面現"群魚出水
這種魚頭部似針管,通體銀灰色,當地居民爭相觀看
進入11月份以來,永安鄉附近的江面上突然有大量魚群造訪,一種體型細長頭部宛如針管的魚類在此江段大量集聚,魚群逆流而上時還時常鑽出水面。這一奇觀,被當地的居民稱為「群魚出水」。一時間村民們競相趕往江邊觀看和撈魚,最多時撈魚大軍達百人。
大量魚群江中戲水 村民稱「從未見過」
11月初,永安鄉的一位村民在江邊垂釣時突然發現奇觀,江面上時現朵朵浪花,仔細一看才發現,是大量魚群造訪,並在江水中嬉戲。這位好奇的村民用網兜撈起其中一尾魚時發現,此魚形態奇特,頭部細長似針管,漁民們便將之稱為「針魚」,而且此魚群集聚的密度相當之大,他們逆水而上,經常在江水中翻騰出水,從而出現了「群魚出水」的奇觀。
一時間,大量魚群在江水中回流的奇聞不脛而走,也引得當地居民爭相觀看。11月10日,當記者來到永安鄉江段時看到,的確有大量魚群在江水中集聚,並時不時鑽出水面。這種被稱為「針魚」的魚類通體銀灰色,體態較小呈細長狀。尤為奇特的是,該魚頭部似針管形態。56歲的村民村先生說:「我在江邊住了一輩子,從來沒出現過這種情況,這種魚以前江中也有,但不會這麼大面積回流。我問了一下村裡的老人,他們也都沒看過這個現象。」
魚群集聚吸引民眾捕撈 一人一天能捕15公斤魚
雖然關於魚群突然造訪的種種傳聞甚囂塵上,但是附近的村民似乎更加熱衷的是撈魚。記者當天採訪時也發現,僅在一處江堤上,就有近20人在撈魚,而附近江堤上還有幾處人群。他們手提塑料桶,拿著簡易網兜,站在堤壩溼滑的巨石上一次次朝江水中探尋,不時可見魚鑽進網兜之中,村民便撈起將之放入塑料桶內。現場一村民還向記者展示了他當天的戰利品,半桶「針魚」。
記者了解到,前來撈魚的都是附近的村民,開始只有幾個人前來打撈,後來一傳十、十傳百,最多時,打撈的隊伍將近百人。村民從上午5時便在這裡撈魚,直至太陽下山。平均一人每天可撈15公斤。一位村民對記者說:「也就是趁著這段時間撈一下,過幾天魚群走了就沒了,我們也就是圖個新鮮。」
漁政部門:屬自然現象
這種號稱「針魚」的魚類為何會大面積集聚?是否允許打撈?帶著上述疑問,記者諮詢了漁政部門的工作人員。市漁業局水產技術指導站站長邱吉華介紹:這種被稱為「針魚」的魚實際學名為鱵魚,長度為15釐米,頭部細長如針管,以浮遊生物為食,繁衍於鄱陽湖流域,尤其在永修縣吳城段較為常見。這次永安鄉江段出現鱵魚集聚現象,是因為隨著長江水資源的不斷改善,該江段內浮遊生物較為豐富,從而吸引了魚群的集聚。同時,魚群都有「頂水」的自然習性,因此才會出現魚群集聚逆流而上的場景。所謂的「群魚出水」是自然現象。
隨後,市漁政管理科科長陳志意表示,由於不在禁漁期內,村民的正規打撈行為是可以的,但不能出現電打魚、毒魚等非法捕撈行為。此外,村民不要打撈過度,以免竭澤而漁。漁政部門工作人員還強調,由於江邊堤壩巨石久泡水中,站立在上面很容易滑倒,村民打魚還需注意安全。
路亞中國開通悅釣微社區,傾情打造釣魚人的移動家園!
↓↓↓點擊左下角藍色「閱讀原文」進入,立刻入駐悅釣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