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藍色文字,關注城市記憶】
文/湯武
天心區成仁街與人民西路交匯處的東南角,有一片小樹林,是2003年修建人民西路拆除省財貿醫院兩棟宿舍後,用多餘空地植建的。小樹林地平高於人行道一米多,因有小灌木遮擋,竟成了內急人的臨時廁所。為改善市民居住環境、保持老長沙風貌,天心區委、區政府決定改造這片衛生死角,為居民新增一休閒庭院。小庭院取名「仁美園」,此名源於孔子《論語》中的「裡仁為美」,與相鄰的街名呼應。有機更新工程首先拆除了違章建築,移走了部分樹木,運走了建築垃圾。設計師因地制宜,精心設計,保留了部分樹木,利用地形,將小院布置得錯落有致,在狹窄的場地中打造出:石庫門樓,黛瓦粉牆;長廊曲徑,青瓦軒窗;袖珍舞臺,氣派不凡;石階青磚,燈光櫥窗;扶欄長椅,迎春花香;江南風格,流連忘還。民國時期,此處系曹姓煙廠老闆公館,後院曾有一眼水井。1985年,省財貿醫院在改建宿舍時,填埋了此井。「承天心區委區政府順察民意民情,主持重掘四眼井。施工時,剛剛挖深4米,清泉噴湧而出,圍觀群眾無不稱奇。此水經檢測完全可作納涼、清濯、澆花之用。讓周邊社區居民在此觀水取水,拍照留影,重構鄰裡親情,重溫過去時光,何不是一件幸事?是為感恩!」(錄自《古井重修記》碑刻)仁美園自2019年8月9日開工拆除違章建築,至年底竣工,歷時4個半月。將一處髒亂的小樹林,更新為路人必入的小庭院,為長沙增光添彩!筆者親眼目睹了整個施工過程,拍攝照片,予以記之,現公示於此,與大家共享,讚美有機更新之功德!拆除違章建築物 湯武 攝於2019年8月9日編者註:此地曾有仁美園巷,巷名取自《論語·裡仁》中「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清末光緒年間,有北京回湘的京劇票友結成「九如北班」在小西門外水符廟戲臺演出《硃砂痣》等京劇折子戲,京劇由此登上了長沙的舞臺。民國初年,有熊某組織京戲坤班在樊西巷(今人民西路)、仁美園一片建「霓園」,為長沙京劇有坤伶(女演員)之始。如今的仁美園巷,已找不到舊時戲臺的遺蹟。
*本文由城市記憶CityMemory獨家發布,作者 | 湯武,編輯 | 城小憶,圖文源於作者、編者。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往期精彩文章為城市記憶,意思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