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錢穆故居被列為紀念建築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孔子二五七零年歲次庚子九月十一日
癸卯耶穌2020年10月27日
中新網北京10月27日電(陳甄)臺北市文化局文資委員會26日作出決議,將錢穆故居列為「紀念建築」,以彰顯錢穆對中國文史研究及教育的貢獻。
錢穆故居位於臺北市士林區臨溪路72號,是東吳大學校園內一幢二層小樓。1967年,年逾古稀的錢穆自香港赴臺後擇此地建屋。該樓原名「素書樓」,據介紹是為紀念錢母在家鄉無錫七房橋的故居——「素書堂」。
此後,錢穆在素書樓住了22年,期間講學著述不斷。素書樓一樓客廳為錢穆講學的地方,他在課上總是神採飛揚,引聽者領略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講堂每每座無虛席。甚至有人在此聽課前後20年,由學生成長為教授,再帶學生來聽;也有選不到課的學生趴在窗戶上旁聽。
但1990年,時任「立委」陳水扁蠻橫指控錢穆「侵佔市產」,96歲的錢先生不願背負指控、倉促遷出素書樓,數月後溘然辭世。
1992年,素書樓改作紀念館。2001年經修繕,臺北市文化局將其改名為錢穆故居,目前由臺北市立大學經營管理。
中新網記者2019年再度探訪錢穆故居時,小樓一層為兩間客廳,其一如今用作開放空間,另一間保持錢穆當年「講堂」原貌。講堂正位立有朱熹像和「立修齊志、讀聖賢書」「靜神養氣」等字軸,另一側懸掛錢先生八十大壽時蔣介石所贈「壽」字和九十大壽時中國文化大學創校校長張其昀所書「一代儒宗」。
故居二層有一間大書房和一間小臥室。書房門口立有一把刻度尺,模擬將錢穆著作平放壘起,達1.96米之高。房內有錢穆胸像、書桌和圍棋,據介紹,錢穆生前偶爾與夫人「閒敲棋子落燈花」。
據悉,錢穆故居開放民眾參訪已多年,時常舉辦與傳統歷史文化相關的講座,常有學校團體到訪。臺北市文化局表示,盼通過導覽,傳承錢穆的人文精神。
責任編輯:慊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