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五運六氣的規律,立冬屬於五之氣(9月23日~11月21日)的末尾,主氣陽明燥金,客氣少陽相火,氣溫整體是偏低,氣候也比較乾燥,但有時會突然升溫,人們會覺得像春天一樣溫暖舒適,如果不注意養生,很容易得溫病,多有發熱頭痛,眼澀流淚,心煩口乾,咳嗽便血,斑疹痘瘡等等症狀,可以用杭白菊泡水頻飲,如果症狀嚴重,需要及時找醫生治療。
一、飲食
冬季是閉藏精氣的時節,五行屬水,對應的臟腑是腎,人體的氣深藏於臟腑,消化吸收能力很強,對於食物營養的需求也比較高,容易餓,適合進補,也適合長膘。飲食要注意以鹹味為主,稍佐酸味、甜味。飲食的滋味可以做的濃厚一些,滋補一些,不必太清淡。肉類比較適合的是羊肉、牛肉、雞肉、豬肉、鵝肉。蔬菜可選擇根類、塊莖類或豆類,如土豆、番薯、山藥、白蘿蔔、胡蘿蔔、芋頭、蓮藕、刀豆、黃豆、毛豆等等。水果建議吃龍眼、板慄、柚子、橘子、葡萄、蘋果、香蕉等等,注意適可而止,不能多吃,否則影響腸胃功能。
二、起居
立冬時,天氣相對較冷,注意增加衣物,夜間寒涼,睡覺時需注意保暖,以免感冒。《黃帝內經》上說,冬三月要「早臥晚起,必待日光」,建議早點睡,晚點起,可以睡懶覺。冬天比較忌諱出汗,房間裡溫暖可以,但不能搞的太熱,讓人流汗就不好了,那是在耗精氣。被子也不能蓋得太厚,捂得出汗不但影響睡眠也不利於健康。
三、情志
冬天,天氣漸冷,萬物閉藏,《黃帝內經》建議人們「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從立冬開始,我們要逐漸把情志斂藏起來,不隨便興奮,不隨便熱情,不隨便和人分享心情,感覺好像比較冷淡自私,像是懷揣至寶一樣,很吝惜自己的精氣神。這對現代人來講比較誇張,但是養生家們都是這樣來調攝情志的。
四、導引
每天清晨五六點左右,正坐,左手按住膝蓋,右手搭在左肘上,上身左右轉側回顧,接著雙手交換如法動作,各做三到五次。然後扣齒三十六次,調整呼吸,將口中產生的甜液徐徐咽下。此為陳希夷立冬十月節導引法,行之可以治療胸脅積滯,虛勞,腰痛不能俯仰,咽喉幹,胸悶,嘔逆,頭痛,耳聾,面頰腫,目赤腫,眼珠痛,兩脅下痛,四肢發脹,眩暈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