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來的終歸還是要來。
早在2015年10月4日,老鬼就曾在驛站爆料:隨著天貓商超「進京趕考」,作為助學童子的百世匯通也藉此機會更換自己的行頭和裝扮——將正式更名「百世快遞」,並且首次和「天貓超市」這一商標共同噴繪在最新的電動車身。
儘管當時百世官方給予了「否認」,但並不妨礙噴塗有「百世快遞」字樣的電動三輪車行駛在城市的大街小巷。
今天,老鬼數月前的爆料終被將官方認可——老鬼在百世匯通的一個朋友親自發朋友圈證實:
「匯通」二字即將成為歷史,自2016年3月1日起,原快遞品牌「百世匯通」正式更名為「百世快遞」,全國客服電話正式升級為95320;2016,百世匯通迎來新時代!
這意味著,自2010年底收購匯通快遞之後,經過長達6年的重組和改造,百世最終還是放棄了「匯通」這一品牌,徹底跟「桐廬印象」說拜拜。
這真是一個略帶憂傷的決定。
曾經紅極一時的「匯通快遞」將走向歷史舞臺,註定將一步步被世人遺忘。傳統意義上的「四通一達」除了在業務和戰略布局上各行其是,在品牌導向和消費者認知上也進一步加速分化。
百世為什麼放棄「匯通」這個延續了近10年的老品牌?在老鬼看來,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百世集團在近五年內的戰略布局,除了創業母體百世物流外,旗下已經集齊了快遞、快運(零擔)、倉儲、金融、社區服務以及供應鏈、軟體系統研發等版塊。
在這些版圖中,除快遞以「百世匯通」命名外,其餘的均為「百世+業務」。從這個角度講,百世匯通更名為百世快遞,確在情理之中。
企業想要更換一個logo或者標識,不難。難的是改變它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和品牌內涵。經過近20年的發展,對於民營快遞,消費者早已有了一個替在認知:郵政EMS是一派,順豐是一派,「通達」是一派。寄什麼東西,從哪寄到哪兒,要快,還是要便宜,安全係數如何…消費者心裏面早已形成了一套評判標準和體系。
百世快遞想要做的,無疑就是想影響和重塑其在消費者心中的認知與地位。然而,想要挑戰這套約定俗成的評判體系又談何容易?!這也是百世在收購匯通之後,在品牌策略上並沒有冒然改名,而是選擇了「百世匯通」這個折中名稱的重要原因。
其實,早在百世收購匯通之後,在快遞江湖,尤其是桐廬快遞人的心中,「匯通」早就被排除在「四通一達」之外。彼時,無論是業務量、業務收入,還是網絡布局,匯通在申通、圓通、中通和韻達這幾位「老大哥」面前,根本不值一提,整體實力相差甚遠。那個時候,剛剛收購了匯通的百世是極不情願被排除在「四通一達」之外的。
那麼,百世現在為什麼又要改名了呢?因為時機已經成熟:
一是經過五年的改造和重塑,無論是制度管理,還是企業文化,都已經深深的打上了「百世」風格的烙印。
二是隨著各個業務版塊的發展和成熟,尤其是快遞業務,整體實力已經逼近「三通一達」,能夠為品牌轉型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對於百世棄用「匯通」,驛站曾做一次調查,其中51%的人認為這一做法在「情理之中。為了保證品牌的統一性和延續性,早該換了。」另有35%的人認為無所謂,改與不改,意義不大。僅有14%的人覺得「可惜,畢竟是一個創立了10多年的老品牌。」
綜合實力的提升加上蓄謀已久的野心,以及人們對「匯通品牌」態度的淡漠,「百世快遞」應勢而生。
各位不要激動,這只是一個猜想。
我們都已經看到,進入2016年,國內一線快遞公司不約而同地都開啟了「上市模式」:
申通、圓通借殼,中通謀劃海外,連一直堅稱絕不上市的王衛和順豐也開始接受上市輔導…另據老鬼了解,韻達也在積極謀劃上市,再加上跨界者德邦物流,要以預見的,未來兩年,國內將至少有5家快遞公司上市(IPO)。
在這種突如其來的「上市潮」的衝擊下,百世會不會提速上市步伐呢?答案應該是肯定的。因為在資本大戰中,稍慢一步,就有可能貽誤戰機,與勝利擦肩而過。
重大提示:關注驛站,發送感興趣的快遞企業名稱(如「百世」「順豐」)或者企業家名字(如「周韶寧」「王衛」),即可快速獲取更多獨家爆料與深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