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二口塘鍾屋住了30多年,羅惠平覺得周圍環境從沒像這5年的變化那樣大,這種感覺在去年12月搬遷到寧新安置區文峰新城後更明顯——人居環境整潔有序了,休閒場所變多變靚了,生活便利度越來越高了。
因城市擴容提質需要,興寧市於2012年提出南部新城建設計劃,羅惠平家所在的寧新街道城南居委十二口塘鍾屋被列入升級建設範圍,她家自建的三層小樓因此變成了4套「電梯房」。
記者日前來到文峰新城看到,11棟高層建築拔地而起。小區門口是一個綠意盎然的休閒小公園,公園的石桌邊,幾位老人正在下棋。羅惠平的新房在7棟10樓。她將兩套兩房兩廳打通合成了一套,還請設計師做了設計,家裡看起來敞亮大氣。牆面正中一幅「福」字十字繡掛畫,映襯著她家紅紅火火的小日子。「以前住在『城中村』,門前的清潔要自己維護,屋後是城區的排汙管道,夏天氣味難聞。」說起新居,羅惠平十分滿意:「現在樓梯變電梯,衛生專人管,環境不知好了多少倍。」
羅惠平(左二)在新房裡招待客人,家裡窗明几淨,大氣又溫馨。 (高訊 攝)
上午10點多,家裡三代六口上班的上班、上學的上學,羅惠平的丈夫在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鍛鍊,只有她和兒媳在家。羅惠平說,神光山新建了一個體育公園,登山途中還有南山湖、百花園這些新增的觀景休閒點,她和孫女孫子經常去。除了神光山國家森林公園,與她家僅一街之隔的歐尚超市也是家人周末的休閒娛樂地,「不僅方便了我們購物,兒媳婦也能在家門口就業,方便照顧家庭」。小區對面未來還將有圖書檔案館、美術館、演藝館、青少年文體活動館、市民廣場等,羅惠平很期待。
5年來,梅州充分利用原中央蘇區和粵東西北「兩大振興政策」,扭緊「三大抓手」,加快構建「一區兩帶六組團」,擴容提質讓城區更有「顏值」,人居環境質量持續提升,使廣大市民邁進優質生活圈。興寧城區的羅惠平一家就是其中的生動寫照。「我們『洗腳上田』變城裡人了,生活更加豐富多彩,打心底裡感謝黨委政府的好政策。」羅惠平感嘆道。
來源:《梅州日報》
記者:黃焱
特約記者:鍾思婷
編輯:玉芳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隨手掌握梅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