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曾顏金 李健 記者 邱春梅)「『洗腳』上岸一年多了,沒想到老來收入還能比以前翻一番,更重要的是終於過上了不靠天吃飯的日子」。近日,提起「十年禁漁」政策後退出漁民生活的日子,永安鄉彭守榮感覺生活像加了蜜樣。
63歲的他有著40多年的捕魚生涯,大半輩子靠在長江永安段捕魚為生,對長江有著深厚的感情,對漁民這份職業很是熱愛。40多年來,彭守榮一年四季早出晚歸、風吹日曬地下江捕魚。憑著長江流域豐富的魚類資源,一年下來彭守榮靠捕魚能有3萬餘元收入。對靠種地為生的農民來說,這3萬元的收入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但作為上岸轉型中年齡最大的漁民,彭守榮比誰都懂得漁民生活的心酸。為了這3萬元的收入,常年潮溼的漁船生活也讓彭守榮患上了關節炎,每到變天的時候身體就很不舒服。更讓彭守榮心有餘悸的是2015年遇到的一場暴風雨差點將自己永遠的「搭」在長江裡。
「2015年時,因為漁船小,我的船就被暴風雨打翻了,人也掉到了水裡,如果當時不是用繩子將自己和船綁在了一塊,早就被水衝走了.」談到這段經歷的時候,彭守榮到現在都感到後怕。
除了對遭遇暴風雨的擔憂外,近幾年來生態的變化也讓彭守榮產生了憂慮,魚越來越少、越來越難捕,長江流域魚類資源將會減少。隨著長江「十年禁漁」政策的出臺,彭守榮的憂慮得到了印證。
2020年1月1日零時起,江西全省水生生物保護區實行長期禁捕,長江幹流江西段和鄱陽湖禁捕期定為10年。
「為了子孫後代,支持長江流域生態保護。」彭守榮說,在支持長江「十年禁漁」的大是大非面前,自己掂量得很清楚,為了保護生態,他願意捨棄小家的利益。
「洗腳上岸,還能享受養老保險補償、轉產過渡期生活補助,」讓彭守榮沒想到的是,鄉裡為了解決他的生計,還介紹他到汙水處理廠工作。
據悉,長江永安段有近17公裡長的岸線,沿岸星羅棋布的分布著不少漁民。永安鄉政府在積極落實「十年禁漁」政策時,根據漁民自身條件,積極開展就業引導和幫扶,已成功幫助4名漁民就地上岸轉型,而彭守榮成為漁民「洗腳」上岸成功轉型的典型。
「現在汙水處理廠上班月收入有五千多,一年收入有7萬左右,是原來捕魚時收入的一倍多,還享受了醫保、社保和夥食補助。」談及此,彭守榮幸福之情溢於言表:「在廠裡上班穩定、收入更高,不擔心安全,還照顧到了家庭,比原來當漁民好多了,最重要還能過上不靠天吃飯的安穩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