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不洗澡、不洗腳?各地過春節的奇葩習俗

2021-02-14 大河上下

關於春節有很多自古流傳下來的習俗,這些習俗中有一些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有一些卻讓人覺得奇葩。很多地方早已摒棄了這些春節奇葩習俗,不過有的地區還是在奉行這些習俗。今天就和小編一起看看過年的奇葩習俗吧!

過年禁止說和頭髮有關的話題

從小就聽說「正月裡剃頭死舅舅」。不管這話是迷信還是誤傳,大夥春節還是希望家裡人平平安安。家裡的老人總會說:剪啥呀,你窮嘚瑟的樣兒!一個月頭髮也長不出多少,不弄頭髮會死啊!不是親舅也不能剪頭!

不得談論針線、剪刀

過年期間儘量不動針剪是許多地方的習俗,理由是避免財路被剪斷。大過年的個別尖銳的話題不要有,尖銳的東西也別碰,平平安安怎麼都好!談怕是刺了神眼惹大禍。

大年初一不能洗澡掃地

正月初一不能動掃帚、不能洗頭洗澡",否則會把好運氣和財富帶走,但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這些禁忌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相信它們會慢慢消失。

穿紅內衣

紅內褲是春節的必備品,「因為春節的怪獸不僅害怕響亮的聲音,也能被紅色嚇退——這令人厭的怪獸還有透視眼嗎?」對於本命年的人們來說紅內褲還需要由別人來送,據說這樣的話紅內褲的威力加倍!還有一種聲音是說,本命年的紅內衣必須是由姐姐來買,會把一年的厄運都化解了!

閨女不能回娘家過年

出嫁的女兒不能回娘家過年的風俗在山西、陝西、河北、山東、河南以及京津冀地區的不少地方仍然存在。民俗專家常嗣新認為,這種風俗既不合情也不合法。

大年三十洗不洗腳

華北許多地方的人們認為除夕夜洗腳會將自己財氣和洗掉。在江蘇的某些地方則會單獨禁止女孩洗腳,傳說女孩一旦在除夕夜洗了腳,長大後腳會變得很大。好吧,第一次聽說除夕還有「隆腳」的功能。可有的地方卻流行「三十洗腳,財運不跑」的民諺。到底洗還是不洗,好糾結,有木有!

過年不踩井蓋

在東北的某些地方,下水道被認為是汙穢之所,「煞氣太重」。過年踩到下水道上的井蓋會倒黴一年。這個為了安全,注意一下倒是可以的。因為有的井蓋是虛掩的,如果你一不小心踩上去,就真的悲劇了。

不知道上述這些過年的奇葩習俗,你知道幾個呢?雖說這每個習俗都有它的道理,不過有一些其實還是帶有一些迷信的色彩。春節就是要開開心心的才對,大家都不至於因為某些禁忌影響了自己過年的心情。


相關焦點

  • 全國各地過年都吃什麼?春節各地習俗
    飯桌上總有些東西是不可或缺的,無此不過年。跟隨頭條君一起去瞧瞧全國各地過年都吃些什麼?1.發財就手(廣州)「發財就手」在廣州人年夜飯的餐桌上必不可少,它實際上指的是髮菜蠔豉燉豬手,而今髮菜並不提倡吃,生菜的利用則更多一些。髮菜或生菜,粵語中都有「發財」、 『生財」之意。
  • 中國之外的春節:越南人過春節的習俗
    派壓歲錢也是越南人過年的傳統習俗人民日報歐洲網訊,受中國文化影響,自古以來每逢春節過年
  • 越南春節 | 那些你不知道的越南春節習俗
    傳統春節期間,越南人民舉行多項傳統風俗活動,祈求新年平安、幸運、安康、興旺。這個時候,遠離家鄉的親人也回家團聚,探親訪友,派紅包和舉行祈求儀式。 每年農曆臘月23至30,家家戶戶都要祭掃祖墳。把水果鮮花獻到祖先墳前,請祖先靈魂回家過年。這是一種普遍習俗,體現了後人對前輩和逝者的孝順和尊敬,同時也體現越南民族的飲水思源道理。
  • 不掃地?不洗澡?正月初一到十五!春節習俗你都知道嗎?
    初三日,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同。民俗中,這一天也叫赤口日,為避免發生口角,通常不外出拜年。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現在人們難得春節團聚,對此已經淡化許多,想去哪就去哪。從初一到初五,婦女不用針線、剪子,小孩子也不讓動。大年初五俗稱破五,要「趕五窮」,包括「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人們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掃尾聲。這一天也是迎五路財神的日子。這天,民間的食俗是吃餃子,俗稱「捏小人嘴」,懷化人破五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吃餃子,而且菜板要剁的叮咚響,讓四鄰聽見。另外,出門子的女兒不能回娘家,照娘家的燈會方公公。
  • 有錢沒錢,洗澡過年!
    離過大年是越來越近了,年底的收尾工作做完了嗎?各種年貨都「佩奇」了嗎?
  • 菲律賓新年竟然有這種習俗!實在太奇葩了吧?
    我覺得這條習俗很有可能是在菲律賓的華人發明的,所以才會採用數字「8」與發財的「發」諧音,用圓形水果寓意「圓滿」。1、準備八種圓形水果在菲律賓有一種習俗是將硬幣放在窗臺上,希望能藉此帶來好運和財富。3、過年一定不能吃雞肉
  • 為了財運,大年初一不能洗澡掃地
    關於過年的奇葩習俗,遠遠不止那麼簡單。1.吃飯就吃飯 不要瞎叨叨吃年夜飯,除了時間有規定,吃的時候也有規矩。在山西,年三十兒的晚飯是不能說話的,哪怕長輩還想問你「有對象了嗎、工資多少、考了多少分」,他也得老老實實憋著不說話。2.正月理髮死舅舅每到正月,當舅舅的總是格外關注外甥頭上的頭髮,就算短了一寸也會跟你急。
  • 春節習俗 | 「發紅包」
    春節習俗 | 年前習俗之「發紅包」春節習俗是中國人在春節期間的習慣風俗,中國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著習俗內容或細節上的差異,帶有濃鬱的各地域特色。常見的春節習俗有拜年、貼春聯、掛年畫、貼窗花、放爆竹、發紅包、穿新衣、吃餃子、守歲、舞獅舞龍、掛燈籠等,在春節期間,每一天都有不同的習俗。今天是正月初二,我們就聊聊「發紅包」
  • 盤點亞洲各地拜年習俗:兩顆橘子就可以拜年!
    他們還有道特別的年節料理叫「魚生」(Yu Sheng),圓碟子裡裝著鮮魚、酸甜醬料和各種蔬果,在吃的時候必須用筷子高高擧起,這樣來年就可以步步高升,所以每到春節期間,你可能會在新加坡餐廳看見一群人站在椅子上吃飯。值得一提的是,在新加坡是以「是否結婚」作為派送紅包的資格,同時也沒有在初二回娘家的習俗,因為他們認為在初三拜年不吉利,所以要趕在初二結束向親友的拜年。
  • 脫亞入歐悲歌:日本人也過年,但是卻不叫過春節
    眾所周知,春節在中國、越南、韓國、朝鮮、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等國家都流行而且是法定節假日,但是深受中國影響的日本,為什麼突然就禁止過春節了呢
  • 過年不可怕,可怕的是新加坡開始過年了~
    今年不能回家過年的小夥伴們,是不是最近心情有點喪?今天就帶大家看一看新加坡的大家都是怎麼過年的,看完這篇文章說不定您樂得鄉愁都能淡一點。大家都知道過年免不了要採買年貨。現在在國內,隨著電商平臺的興起,採買年貨的方式跟以前大大不同。
  • 「就地過年」怎麼翻譯?「過」比「就地」更不簡單
    由於疫情,很多地方都呼籲、提倡、鼓勵「就地過年」,也就是,除非必要、就避免長途旅行返回家鄉、而是在當前工作居住的城市過春節。與「就地」相比,「過年」的「過」在英語中的表述要更加複雜,所包含的英語知識也更加常用,更值得學習和掌握。
  • 「爸媽,我不回家過年了」,為什麼年輕人不回家過年了?這是我聽過最心酸的答案| 大家幫大家
    春節越來越近,圍繞春節的話題又一次輪番上陣,搶佔了各類新聞熱點,搶車票、返鄉潮、集五福、看春晚、各地春節習俗……
  • 春節將至 西雅圖華人如何過春節?
    剛剛踏入2017年,華人就將迎來每年最重要的節日——春節。每逢新春佳節,華人們總會想方設法熱鬧一番。
  • 聚焦頭條丨43歲爸爸和20歲女兒直播一起洗澡,這是哪兒的變態習俗?
    當奇葩習俗與鏡頭碰撞,好創意還是辣眼睛?逼新生脫褲子蓋章印度著名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中有一個讓人難以忘卻的橋段。大學剛入學時,高年級的學生會要求新生脫掉褲子,排成排露出內褲,並由高年級生在新生屁股上挨個蓋章。
  • 保障群眾就地過年,黃陂快遞公司春節不打烊
    各地呼籲外地務工人員留在當地過年。今年,武漢市黃陂區眾多快遞公司不打烊。作為快遞界的「勞模」黃陂郵政一直堅守在「快遞不打烊」的陣營中,一方面嚴格做好疫情的常態化防控,一方面積極部署「春節不打烊」,以保障人民群眾的快遞需求。
  • 撿柴、不洗頭、不掃地!康定人過年的這些習俗禁忌,你都記得嗎?
    大年三十一過,年就感覺去了一半。不得不承認,雖然現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好,可年味兒卻淡了。想想小時候,對過年充滿期待。不僅因為能收紅包,更因為那些讓年味濃鬱的過年習俗。每年除夕前的一個月就開始陸續殺年豬了,一堆壯漢磨刀霍霍向肥豬。
  • ​春節臨近:​大年初一不能叫人起床,不能掃地,不能把水往外倒的習俗是因為什麼?
    春節臨近:大年初一不能叫人起床,不能掃地,不能把水往外倒的習俗是因為什麼?
  • 紫雲苗家大年初一8大禁忌,不能洗澡、洗衣服、洗頭、吃粑粑……
    初一已出嫁的女兒不可以回娘家女性不可以去別人家過年的第一天如果嫁出去的女兒回娘家,意指著會把娘家吃窮,因此只能在初二回娘家。不能相罵、不能打架、不能打碎器皿意為「和和氣氣」,一年到頭家人都不吵不鬧。不能洗頭、洗腳、洗澡、洗衣服。所以,每年吃完年夜飯,我們都會一直忙,忙著做什麼呢?
  • 過年農村習俗,大年三十兒不熄燈,為什麼不熄燈呢? 真農 6天前
    在農村很多家庭已經開始蒸包子了,我今天剛磨麵回來,準備明天到集市上買些菜,開始蒸包子了,過年蒸包子是我們這裡的傳統,各種陷的都有,我覺得家裡的包子外面是買不到的。每到大年30晚上,很多家庭燈火通明,因為有這樣一種習俗,大年三十兒不熄燈,平時再怎麼省電,在大年三十晚上可是要燈火通明熬一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