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皮針技術指在頭皮特定部位針刺的一種治療方法。
功效:疏通經絡,調暢氣血,調理陰陽。
適應症:主要適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疾患。
基本操作方法:包括針具選擇、操作方法、行針、留針和出針。
1.針具:選用0.28mm,長25~50mm的毫針。
2.操作方法
⑴進針角度:一般與皮膚成30°角左右進針,然後平刺進入穴線內。
⑵快速進針:將針迅速刺入皮下,當針尖達到帽狀腱膜下層時,指下趕到阻力減小,然後使針與頭皮平行,根據不同穴線刺入不同深度。
⑶進針深度: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和處方要求決定。一般情況下,使針刺入帽狀腱膜下層後,使針體平臥,進針3cm左右為宜。
3.行針:捻轉法:在針進入帽狀腱膜下層後,術者肩、肘、腕關節和拇指固定不動,以保持毫針相對固定不動,食指、二節呈半屈曲狀,用食指節的橈側面與拇指節的掌側面持住針柄,然後食指掌指關節左伸屈運動,使針體快速旋轉,要求捻轉頻率在90次/分鐘左右,持續2~3分鐘。提插法:手持毫針沿皮刺入帽狀腱膜下層,將針向內推進3cm左右,保持針體平臥,用拇、食指緊捏針柄,進行提插,指力均勻一致,幅度不宜過大,如此反覆操作,持續3~5分鐘。提插的幅度與頻率根據患者的病情而定。
4.留針和出針:一般留針15~30分鐘,如症狀嚴重、病情複雜,病程較長者,可留針2小時以上。留針期間,間歇行針2~3次,每次2分鐘左右。
出針:先緩慢出針至皮下,然後迅速拔出,出針後必須用消毒幹棉球按壓針孔,以防出血。
注意事項:嚴格消毒,防止感染;顱骨縫骨化不全者不針,急性心衰、高血壓腦病慎針。留針時,針體稍露出頭皮,不宜碰觸留置在頭皮下的毫針,以免發生折針、彎針等。頭皮血管豐富,注意防止出血。
禁忌症:
1.囟門和骨縫尚未骨化的嬰兒。
2.頭部顱骨缺損處或開放性顱腦損傷部位,頭部嚴重感染、潰瘍、瘢痕者。
3.患有嚴重心臟病、重度糖尿病、重度貧血、急性心肌炎症和心力衰竭者。
4.中風患者,急性期如因腦血管意外引起昏迷、血壓過高時,暫不宜用頭針治療,須待血壓和病情穩定後方可頭針治療。
本文僅為傳播和學習交流為目的。
僅供參考 不能作為診斷及醫療的依據
中醫專長考核是目前國家政策規定針對有技無證中醫人員參加醫師資格考試的重要途徑。想要有行醫資格、合法行醫,快來德達教育報名中醫專長考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