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是人體最粗大的主幹血管,直接由心臟發出,承受直接來自心臟泵血的強大壓力,它內部的血流量巨大。正常的人體動脈血管由3層結構組成,由內而外分為內膜、中膜和外膜,3層結構緊密貼合,共同承載血流的通過。而主脈夾層是指由於內膜局部出現破口,受到強力的血液衝擊後,內膜被衝破,中層逐步剝離,因此主動脈壁就被剝離形成夾層的結構,從而產生以撕裂樣疼痛為主的表現。
一、主動脈夾層為何讓人談虎色變?
由於主動脈承受的壓力和血流量巨大,一旦主動脈血管壁撕裂,破裂導致大出血的機會非常大,死亡率極高。根據文獻報告,若不及時治理,3%的患者會出現猝死,兩天內死亡約佔37%-50%甚至72%,一周內死亡率高達60-70%!
在我國,主動脈夾層的發病近年來有年輕化的趨勢。主動脈夾層的男女發病率之比為2~5∶1;常見的發病年齡在40~70歲,但先天性心血管病患者發生主動脈夾層時較年輕,如馬凡綜合症患者常發病於青中年時期。
二、主動脈夾層的發病原因和危險因素有哪些?
什麼樣的人容易患有主動脈夾層呢?也就是說主動脈夾層的病因或者原因是什麼呢?
主動脈夾層是主動脈血管壁病變和異常血流壓力相互作用的結果。一方面,當主動脈血管壁結構異常時,自然容易發生主動脈的裂開,另一方面,血流動力學異常,也容易造成動脈壁的損傷。
主動脈夾層發病的危險因素,主要有:高血壓、動脈粥樣硬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馬凡綜合症、二瓣化畸形、Loeys-Dietz syndrome、Ehlers-Danlos syndrome、主動脈創傷及醫源性損傷、炎性或感染性主動脈病變、妊娠。如果存在以上危險因素的患者,應警惕主動脈夾層的發生。
三、如何識別主動脈夾層?
典型的急性主動脈夾層表現為突發的、劇烈的、胸背部撕裂樣疼痛,嚴重的可以出現心衰、甚至突然死亡;而且多數患者有高血壓病史。根據撕裂範圍的不同,主動脈的不同分支動脈可能撕裂,臨床表現各異,如腦、肢體、腎臟及肝臟、腸道等器官缺血,可導致腦梗死、腎功能不全、腹部疼痛、雙腿蒼白、無力、花斑,截癱等,如夾層累及冠脈或者破入心包,則會出現心肌梗死、心包填塞甚至猝死。因此,主動脈夾層是一種可以導致全身所有重要器官功能衰竭或壞死的疾病,臨床表現因人而異,非常兇險。
為了確診主動脈夾層,目前臨床應用最廣泛而且最準確的是CTA檢查。一旦出現突發胸背痛,應儘快到醫院進行檢查。
四、遭遇主動脈夾層應該怎麼辦?
如果不幸罹患主動脈夾層,不能完全放棄搶救,主動脈夾層也並非不治之症。主動脈夾層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藥物治療、介入治療和外科手術治療。
對於破口位於降主動脈的Stanford B型主動脈夾層,以微創手段植入支架為主,通過在外周血管導入覆膜支架,封堵夾層破口,恢復臟器血運,創傷小,恢復快。目前,隨著腔內微創手術技術的不斷進步,主動脈弓部夾層也可以通過煙囪技術、開窗技術、分支支架等先進技術進行微創治療,尤其適合年齡大、開胸手術風險高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