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樹是蔬菜樹的一種,利用紅薯容易萌發不定根的特性採用壓蔓技術使紅薯達到根系功能分離與連續結薯,將紅薯由傳統的土壤栽培轉變成氣霧栽培,在氣霧營養中的根系具有吸收水分養分的功能,為植株提供充足的水肥;而通過壓蔓產生的不定根成為儲藏根,形成薯塊。根系吸收養分和儲積養分的兩大功能分開,既方便採收,又可實現多年連續結薯,產量可以數倍提高。這種新型栽培法在栽培學研究和農業觀光方面具有重要價值.可在海島、沙漠、山區等土地貧瘠的地方種植,也可在自家陽臺上種植,即可食用,又可遮陰、觀賞,一舉多得。
紅薯無土栽培連續結薯技術,打破傳統土壤一次性栽培紅薯的模式,大大提高了紅薯塊根的產量和品質,空中結薯的好處是避免了採收紅薯過程中連秧一起收穫的一次性弊端,改變了傳統採挖紅薯時「殺雞取卵」的做法。只要保留薯秧就能繼續結薯,實現了四季生長連續收穫和優質高產,單株產量達到驚人的1000公斤左右。
紅薯栽植後通過整形和引蔓上架,讓冠幅迅速增長,當冠幅面積達15平方米以上時開始誘導結薯,要根據藤蔓的生長進行分批「吊盆」(壓蔓)誘導生根,吊盆中基質比例為珍珠巖:河沙:腐熟有機肥3:2:1,同一條藤蔓的壓蔓間距要控制在1.5~1.8m,增加吊盆壓蔓數量有利於增加植株的吸收根群,對夏季缺氧而影響根系生長具有一定的彌補作用,要在每批紅薯採收前10天左右壓蔓一批。
營養液必須把根部液溫控制在18~22℃之間,超過25℃時水中溶解氧顯著降低,增氧效果也明顯下降。維持適宜的液溫是確保營養液溶解氧含量的有效措施,液溫低於15℃時根系的生理活性和吸收能力均顯著下降。
水培紅薯的根莖部,當根系生長到一定階段,可以把液位降低2~4cm露出根莖部位,或將莖幹向上提起露出水面。在根莖周圍的蓋板上圍護無紡布或海綿,防止空氣中的塵土、昆蟲、病菌從根莖的定植孔侵入營養液與根際環境中。其次是要注意觀察,一旦發現根莖表皮有變色、流膠、萎縮等現象,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用刀片削除病部至健康組織,用藥物進行消毒或保護處理,傷口一般可用800~1000倍高錳酸鉀塗抹處理,而後用30~50倍的殺毒礬或15~20倍的70%甲基託布津漿液進行塗抹保護。
閱讀相關文檔:《每天學一點:氣霧栽培土豆和紅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