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詩是由曹楊二中67屆初二(3)班的才女屠錦美女士即興所賦。2017年2月15日曹楊二中67屆初二(3)班同學們回娘家了!作為曹楊新村的第二代對曹楊新村有著不同於常人的情感。這些老小孩們是那樣得興奮,看到村史館內曹楊過去的照片,更是激動萬千。同時,在了解到如今的曹楊發展得如此好,臉上也露出了欣慰的表情。
尋根
——回曹楊敘心懷
2017年2月15日,一個陽光和煦的日子。我們上海市曹楊二中67屆初二(3)班的學子,懷著虔誠的心,到曹楊新村街道村史館,尋根來了。我們感慨。我們聆聽了街道負責人的村史介紹,並實地參觀了村史館展示的實物及有關影像。印象頗深。
光陰荏苒,一晃,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我們已從青澀少年,步入古稀之年。曹楊新村。新中國第一個工人新村,新中國第一代勞模誕生地,我們,驕傲啊!我們,雖不生於斯,卻長於斯。我們,不會忘記,是這片質樸的土地養育了我們。1964年夏,我們考入了當時聞名上海的第一所工人子弟中學,並坐落於曹楊新村內的曹楊二中。
五十多年來,我們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經歷諸多風雨,我們曾經散落在共和國的四面八方。但,曹楊情節,卻一直繫著你我他。我們不能忘記,是新中國第一任上海市長陳毅,親自批准曹楊新村的選址、建造。一排排漂亮的樓房拔地而起,有臥室、廚房、衛生間,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上海灘是多麼的輝煌。
故而,使我們的童年、少年時代得以安居樂業,學得知識,報效國家。我們不能忘記,是我們的父輩,偉大的工人階級,用他們勤勞的雙手,參加祖國的建設,是曹楊賦予他們智慧,也深深感染著我們,並銘刻於我們心靈之中。
根深才能葉茂,我們眷戀曹楊,我們感恩曹楊,我們深知,綠葉對根的情誼。永恆。
鄧燕萍
紅橋
——兒時的樂園
春節剛過,老同學組織了一次「回娘家看村史」的活動。村史館記載了曹楊新村的變遷,記錄了曹楊新村六十多載的發展歷程。村史館的仿真紅橋,勾起了我內心一直無法釋懷得情結。
紅橋邊原來有一所小學,我的小學生活就在這所小學中度過。
每天上學、放學,我們都要經過紅橋,每天都會在紅橋上打鬧、奔跑。有時,幾個小夥伴還會依著紅橋的欄杆,看看河裡有沒有魚,討論著我們幻想中的這樣、那樣的問題。小夥伴們要搞活動,集合地點無疑也是「紅橋」。
童年、少年的嬉戲、歡笑、快樂、煩惱,都有紅橋給我們記載著。
隨著年齡的增長,紅橋在我的夢中出現的次數也更加頻繁。
從外地回滬後,我常常會到那裡去走一走。現時的紅橋,雖然兒時的學校已經遷走,高樓替代了原先的低矮校舍,但紅橋依然靜靜的架在那裡。周邊的幾條馬路,被參天的大樹遮蓋著。就是在炎熱的夏天,帶給人們的卻是陣陣的涼爽。秋天的落葉鋪滿街道,成了上海獨有的風景線。在紅橋邊走一走,那種鬧市中的幽靜,讓人感到無比的愜意。
六十多年了,雖說路沒擴,房依舊。管理者用心去呵護著這一片我們兒時的樂園。我真心的向為這片樂園付出辛勞的管理者說一聲「你們辛苦了。」
耿憶青
當小編看到這些老人們陽光開朗的精神風貌時,不禁感嘆夕陽無限好!在此也衷心地祝福各位曹楊老同學身體健康,萬事順意!記得常回家看看哦!
曹楊,朝陽也!
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