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2016年3月31日,由國際血液透析學會(ISHD)與上海市醫學會共同主辦,上海市醫學會腎臟病分會, 義大利維琴察SanBortolo醫院國際腎臟病研究所,上海市腎病與透析研究所和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腎內科共同承辦的「2016上海國際急性腎損傷和連續性血液淨化論壇(2016 AKI-CRRT Shanghai Forum)」,暨「2016上海國際血液透析會議(HDU 2016 Shanghai Update)」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隆重開幕。
來自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Victor Gura 教授就目前植入式人工腎在家庭血液透析中的進展做了精彩報告。
Victor Gura 教授
對於終末期腎病患者(ESRD)而言,治療中後期對透析的依賴性逐漸增大,整體費用不斷升高。然而,ESRD的高致死率難以達到患者的心理預期。此外,多數患者在透析治療過程中,生活質量同樣受巨大的影響。因此,努力開發新式腎臟替代療法,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生活質量,降低費用,簡化護理尤為重要。而植入式人工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圖1)。
圖1:植入式人工腎結構圖
Victor Gura 教授指出:目前腎臟透析治療的多個要點未被引起重視,如維持性透析治療整體而言與患者本身的生理狀態存在差異;實際應用中必須根據患者的個體性狀況進行調整,以滿足個體化要求。但目前的現狀是,雖然各大結構透析治療效果尚可接受,但仍然存在透析處方不足的情況,醫護人員同時要花費大量的精力說服患者接受高劑量的透析治療。而患者則在自身感受、醫囑準守、治療費用之間徘徊,難以抉擇。近幾年,由於透析技術予以改善,植入式人工腎可能成為ESRD治療的新方向。
Victor Gura 教授指出:從人性的本質而言,很少有患者願意長期被一臺大型的透析機捆綁而消耗大量的時光。雖然良好的透析治療可以延長患者提高生活質量,延長生命周期。但對於多數患者而言,很難接受更長時間或更高頻率的透析治療。此外,本身腎臟醫療機構難以滿足24小時開展工作,以往家庭透析技術的限制,暫時未被大多數患者接受。而目前透析技術的不斷發展,家庭透析在技術層面已基本滿足患者地需要。
此外,既往研究顯示,磷酸鹽的清除程度,不含血清的蛋白結合溶液p-cresol的使用均與透析患者的死亡率存在相關性。透析頻率和溶液水平的研究顯示,透析頻率增高,可明顯降低溶液濃度(圖2)。而植入式人工腎的研究顯示,在相同泵流量的情況下,傳統的泵的頻率和振幅低於WAK。TMP梯度變化方向是從血液到透析液,通過兩者之間的位差完成。
圖2
動物實驗結果顯示:植入式人工腎對尿素、磷酸鹽、肌酸酐的清除效果良好(圖3)。首個人體實驗顯示,該裝置對患者對尿素、肌酸酐的清除效果良好,值得後期推廣研究(圖4)。
圖3
圖4
Victor Gura 教授指出:植入式人工腎的優越性不僅在於降低CV疾病發生率、減少住院周期和HTN減少鐵劑的丟失、減少高血壓,更重要的是減輕患者地經濟負擔,提高患者地生存質量。
現場花絮:
《腎臟時訊》為凱德傳媒旗下學術平臺之一
致力於腎臟病領域學術及會議活動的推廣與服務,若您有任何疑問,或有相關的廣告合作、會議合作或活動信息需要發布,歡迎您致電13720083021或郵件至webmaster@kdmedia.com.cn,我們將會與您聯繫並酌情協助發布和推廣,感謝您的支持!
覺得不錯,記得給小編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