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加拿大很多年了,我從來沒有去過多倫多每年夏天舉行的PRIDE大遊行。一直以來我對同性戀這個現象沒有特別的感受,屬於那種既不反對也不支持,更不關心的態度。象PRIDE這樣主題的遊行,與我何幹?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這樣,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經常聽人說,同性戀者很好啊,我的同事,鄰居,朋友,和誰誰,熱心善良,很NICE,做朋友一流。是的,這些跟我們沒有干係的人做什麼都是他們自己的事情,我們大都能包容。別說朋友同事,今天即使我的親兄弟姐妹,姑姨叔舅等宣布出櫃,我都能接受。唯獨輪到是自己孩子,我會非常難受。
我的先生是個在加拿大土生土長的第三代移民後代,他對同性戀抱著強烈的反對態度,儘管他沒有任何宗教信仰。我曾經問他,如果你發現你的孩子是同性戀你會怎麼樣,他沉吟片刻回答:「我會對兒子說,對不起,我們的父子關係到此為止,祝你好運。」我不會這麼絕,但可以用「兒要斷背,娘要斷腸」來形容。我不是在乎「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因為這點不再成立。男同性戀可以通過代母替自己生子,女同性戀可以通過精子庫自己受孕生產,此外還可以領養,想要後代可以做到。歸根到底這仍然是一個文化,倫理和信仰的問題。
我在自己朋友圈裡做了個調查,如果你的孩子是同性戀,你會接受嗎?少數父母強硬回答一定不接受,多數父母回答是主觀不能接受,但為了不想失去孩子客觀上默許。還有些朋友多加一句:希望/還好沒有發生在我家裡,這種慶幸心理就是不贊同。誠然,與骨肉發生正面的違反我們這輩人倫理道德的衝突,是我們最不想經歷的。
美國的一家著名調研公司Pew Research Centre做了一項關於對同性戀接受程度的全球報告,調查是在五大洲39個有代表性的國家進行的。其他國家就不說了,說說跟我們最有關係的加拿大和中國。加拿大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從2007年的70% 到2013年代80%,六年間增長了10%,與捷克並列第三,排在第一名的是西班牙,第二名是德國。
加拿大的包容程度,比南邊的老美還多出20%,這個結果讓我有點意外,原來美國人在這個問題上保守的人數更多。那中國又如何?2013年的結果是21%的受訪者接受同性戀,比2007年增加了4%。對移民來講,從一個對同性戀非常不接受的國度,到一個對同性戀非常包容的國度,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思想的衝突和掙扎是難免的。也難怪在加拿大,許多華人社團是反對同性戀,公開抵制教育系統加入同性戀普及教育,反對政府性別自擇化法案的中堅分子,越是年長的人反對的聲音越大。
在如今這個風行政治正確的社會,公開說不贊成便被戴上「歧視」和「仇恨」的帽子。看看許多的政客和公眾人物,為了選票和支持率有幾個誰敢公開說不贊同?前市長福特每年都以家庭團聚為理由不參加多倫多同性戀大遊行,但考慮政治影響仍然不敢明說而授人以柄,只是以行動宣告其思想。如果你是公務員,教師,社工,即使你有宗教信仰,說不贊同有可能會影響工作和事業。如此一來,你同不同意都被強迫同意,憲章內所謂人權自由在此就失效了。
個人以為,不贊同不等於仇恨,特別是不贊同今年五月溫哥華教育局的性別自擇法案,這與是否支持同性戀是兩件事情。畢竟在這方面,灰色地帶太多,任何人都可以用性別自擇為理由,獲取便利接近和傷害無法保護自己的弱幼人士。到最後我們做家長的不是祈求自己的孩子不是同性戀,而是祈求他們不要成為政策改變的受害者。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公平,維護一部分人就要傷害另外一部分人,一部分人眼中的正常就是另一部分人眼中的異常。當這種傷害是在法律庇護下堂而皇之地進行讓你投訴無門的時候,全世界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國土豈不成噩夢之鄉?
朋友說,你就是想得太多,等發生了再對付吧。很多事情在我們眼皮底下已經發生了,比如教育局修改性教育內容,還有各種名人不失時機地表白,社交媒體趁機推波助瀾,說不定哪天你的孩子就被要求表態,被孤立,被同化洗腦,被迫違心地求全,不同志反而不正常了。到底是我不明白,還是這是世界變化快?
加國無憂 - 51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