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說:青赤黃,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識。不同食物都有一定的顏色特徵,食物的顏色和色澤不僅體現其新鮮程度,還影響食用者的心理,是食物的重要品質指標。在食物的加工製作及儲存過程中,內源天然色素會發生轉化分解,導致食物顏色變化,使食物品質達不到消費者的期望,甚至引起誤判。
在我國,紅曲已有1000多年的生產和使用歷史,從紅曲中提取的紅曲紅色素,就是一種天然食用色素;民間自製臘肉時使用的亞硝酸鈉,使用歷史可追溯到距今800多年的南宋時期,已成為現代肉製品加工中重要的護色劑。在國外,埃及出土的公元前1500多年的墓碑上也有人工著色糖果的記錄。
食用色素又稱著色劑,是賦予和改善食品色澤的物質,屬於食品添加劑。同色類的不同著色劑,其著色能力、色調、穩定性有差異,與其他色類著色劑的調色效果也不同,所以為了滿足不同的需求,同色類著色劑也要有多種。目前,世界上常用的食用著色劑有60餘種,按其來源和性質可分為食用天然著色劑和食用合成著色劑兩大類。
食用天然著色劑主要來自天然色素,按其來源不同主要分三種:植物色素如辣椒紅、薑黃、天然胡蘿蔔素等,動物色素如紫膠紅、胭脂蟲紅等,微生物類如紅曲紅等。
食用合成著色劑按其化學結構分為兩種:偶氮色素類如莧菜紅、胭脂紅、日落黃、檸檬黃等,非偶氮色素類如赤蘚紅、亮藍等。
無論食用天然著色劑還是食用合成著色劑,國家對其安全性都要進行嚴格的風險評估,只有通過風險評估、獲得批准才可以作為食用著色劑。《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明確規定了允許使用食用著色劑的使用範圍及使用限量或殘留量。國家有關部門還對食用著色劑的生產和使用實施監管。因此,只要按照國家規定使用就是安全的。
來源:《中國醫藥報》
>>>聲明
*食添寶(微信公眾號:shitianbao-online)一個消費者的食品添加劑平臺,重度關注人類新營養、新健康,並作為廣大原輔料供應商與消費者之間互動溝通的橋梁。
*文章中涉及內容和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此公眾號中全部內容僅為一般性參考。讀者不應在缺乏具體的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文章內容中的任何信息採取行動。
*此公眾號運營方將不對任何因採用文章內容而導致的損失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