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演員嶽雲鵬近日在春晚中與孫越表演的相聲《我忍不了》引發熱議。而近日,嶽雲鵬在微博卻突然表示因面部長瘤需要手術,或將暫別舞臺。
留言中,嶽雲鵬稱總說要整形是有原因的,「我臉上長了一個瘤,其實這個瘤有三年了,我一直沒管過它,今年長的速度有些快,請大家放心,醫生診斷是良性的,是腮腺出問題了,耳朵下面明顯鼓出一個包。醫生把做手術有可能發生的情況都跟我說了,嚇我一跳,首先臉部的神經好多都在耳朵下面,術後有可能出現面癱。」
腺淋巴瘤也叫沃辛瘤,是腮腺常見的良性腫瘤,好發於40~70歲的中老年男性,患者多有吸菸史,因此發病可能和吸菸相關。由於腫瘤中含有淋巴組織,發生炎症時就可能腫大,從而會表現出時大時小的症狀。腺淋巴瘤常常是多發,即一側腮腺出現多個腫瘤,並且還有約1/10的患者雙側腮腺都有。治療上一般採取手術切除腫瘤及周圍部分腮腺組織的方法。
任何手術都存在風險,除了常規的手術風險,由於其解剖位置,還可能出現涎瘻和面神經損傷。涎瘻就是腮腺受到損傷,分泌的唾液可能從手術切口流出,出現後不要緊張,通常經過加壓包紮兩周就能恢復。腮腺裡有面神經主幹及分支。對於良性腫瘤來說,術中面神經損傷的風險很低,一旦損傷會出現面癱的症狀,需要採取營養神經治療,恢復期約1年左右,有些不能恢復。
冬末春初,幼兒及學齡前兒童最易感染流行性腮腺炎(俗稱「豬頭風」、「痄腮」)。人們往往錯把早期的腮腺腫瘤當作腮腺炎。
如何識別腮腺腫瘤與腮腺炎呢?
腮腺炎的一般症狀為發冷、發熱、頭痛、咽痛、全身不適,食欲不振,有時嘔吐。常為一側的腮腺先腫脹,以耳垂為中心,向耳前、耳下、耳後發展,2—3天後累及對側。整個病程8—10天,發熱、腫脹逐漸消退而痊癒。
腮腺混合瘤是發生於腮腺的良性腫瘤。腮腺混合瘤可發生於任何年齡。據文獻記載最小的發病年齡可見於新生兒,最大者80餘歲,但以40歲左右居多。腫瘤生長緩慢,直徑2~5cm,呈圓形或不規則形,表面光滑,結節狀,常可被推動。它與腮腺炎顯然不同,為一側發病。腫塊多在耳垂下方,經過緩慢,表面呈結節狀隆起,沒有觸痛、摸上去軟硬不等;有的部分軟似囊狀,有的部分硬如骨骼,形狀也不規則,可以推動。
警惕腮腺混合瘤惡變的5大徵兆
1、腫瘤在極短時間內生長加快,忽然增大,就應該提高警惕
2、腫瘤出現持續性疼痛
3、腫瘤與周圍組織粘連一起,固定不活動
4、腫瘤未經外來任何刺激而破潰出血
5、腫瘤穿破包膜、引起面神經癱瘓,出現嘴歪眼斜現象
由於腮腺混合瘤可以演變成腮腺癌。所以對生長較快的腮腺混合瘤更應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