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李克強總理專門考察水利部,就農村飲水安全等問題提出新的要求。總理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再解決600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這是對全國人民的硬承諾,必須保質保量按時完成,決不打折扣。
臨近年終,共和國總理親自督戰飲水安全問題,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水問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對於正高速行進在奔向「中國夢」徵途上的中國來說,水資源越來越成為事關國家安全的戰略性資源,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約束因素,必須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
放眼全球,缺水問題都在加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世界水資源開發報告》指出,隨著世界人口數量急劇上升、全球氣候變化以及各國發展的需求日益增加,造成全球水資源供應日趨緊張,到2030年,全球將有近半數人口用水高度緊張。預計將有2400萬到7億人會因為缺水而背井離鄉。
環顧國內,近些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出臺了很多辦法,採取了很多舉措,治水效果不能說不明顯: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體系基本建立,2000年至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日生活用水量從220升降低到172升,全國有效灌溉面積達到9.52億畝……
然而,作為世界上人均水資源最少的國家之一,水資源短缺、水汙染嚴重、水生態惡化等問題在我國仍然十分突出,嚴重製約了我們的可持續發展。
過度抽取地下水,水浪費現象嚴重,水汙染事件頻發,對水源地和供水系統保護不力……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不少未充分考慮水資源條件追求經濟發展的現象,水資源、水環境環境問題仍然突出,水資源節約、保護和管理投入不足,水價改革難度較大,供水、飲水等各個環節都存在許多不安全因素,大量人群需要解決飲水安全問題。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水資源供需矛盾將更加尖銳。專家研究表明,未來十年,中國水資源需求總量將繼續增長,在2022年最高將可能達到6800億立方米左右,但仍未達到峰值。未來十年水資源的供需矛盾仍將十分突出。城市缺水和區域性缺水將是水資源短缺的主要表現形式。
當前,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入中高速增長階段,轉變發展更趨緊迫,水的控制性要素特徵在城鄉發展中所起的關鍵性作用進一步凸顯。在新型城鎮化進程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我們在突出水的支撐保障功能的同時,必須更加重視水的約束引導作用,強化「量水發展」理念,把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作為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舉措,把水資源承載量作為支撐發展和人口規模的關鍵因素,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民以食為天,民以水為根。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中國」的目標。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大力增強水憂患意識、水危機意識,把水問題上升到國家安全的高度加以認識,從戰略高度重視解決好水安全問題。
記得2014年4月15日中央國家安全委員會第一次會議舉行時,曾經提出構建集政治安全、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等於一體的國家安全體系,建議把水安全作為生態安全、經濟安全、資源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加以高度重視。
水是生命之源、生產之要、生態之基。各級黨委政府必須堅持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全面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不斷強化用水需求和用水過程治理,使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承載能力切實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剛性約束。(來源:新華網 思客 作者: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