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天天健康科普」,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咱們北方的朋友都知道,一到深秋或者到冬季以後,天氣乾燥,皮膚缺水起皮,而且腳後跟也會出現皸裂的情況,不但脫皮開裂,嚴重的都會出血,走路都疼。還有很多人小腿部位出現很多魚鱗狀的紋路,大部分人都認為是皮膚缺水,多補水就可以了,多泡泡腳,還有的朋友認為是皮膚代謝快,都是壞死的代謝組織等等,泡腳修腳後,沒過多久有會出現,那就可能是這兩個情況了:
秋冬季腳後跟開裂,疼,癢,不僅是缺水,可能病根是這個
1. 腎氣不足
人體的腎經,在腳踝一帶行走的路線是:循內踝之後,在入腳跟。腳後跟這個地方,就是腎經走過的路線,也是它負責的區域。如果腳後跟出現疼,癢,開裂的情況,就該考慮腎氣不足的情況了。
這個情況中年男士比較多見,當然腎氣不足不是男人的專屬病,女士也會出現很多情況,比如怕冷,脫髮,白髮,眼瞼水腫等。
治療要內外同治:外用塗抹護膚霜,凡士林等起到保溼的作用,嚴重的話,可以睡前滴幾滴艾草類精油,然後用保鮮膜封著腳後跟,早起在撕開,艾草可以消炎殺菌,止痛止血,潤膚。內治就是補腎虛了,補腎的食物或藥物,就不多說了。
2. 肝經淤血
皮膚出現乾裂,小腿皮膚出現「魚鱗狀」,掉死皮「猶如下雪」狀,除了缺水,缺少維生素之外,還可能就是肝經淤堵的情況。還伴有出現黑眼圈,口苦,偏頭痛等症狀,急躁易怒的人多見,肝火旺人多見。除了外用潤膚霜之外,還要內服疏肝解鬱的藥物:柴胡,麥芽,鉤藤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