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院居民區坐落在蘇州河南岸、中山公園旁,原為華東政法大學的教職工住宅區,居民總戶數389戶,居民總人數1015人,小區居民具有文化層次高、老齡化程度高、自治意識強的鮮明特徵。
長期以來,華院居民區以雙「四百」精神為抓手,堅持黨建引領,搭建「『緣圓園』議事會」平臺,探索形成「察民情、集民力、解民惑、重民主、聚民心」的「五民」工作法。
為進一步營造小區文明和諧、睦鄰友好的氛圍,小區居民對於在現行法律法規框架下,按照「依法、依規、依約」的路徑,制定符合小區自身實際,且易於操作、行之有效的自治規約的想法達成了共識。
居民自主設計的非機動車棚改造
是華院居民自治的一個典型案例
華院居委會根據《長寧區關於推進居民區治理體系的分類指導意見》,通過「緣圓園」議事會,在居民中營造「想議事」、「能議事」的濃厚自治氛圍。
通過廣泛徵集居民意見建議,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三位一體」會議和居民代表大會從中篩選出符合小區實際情況的議題,經居民廣泛協商討論,業主大會表決通過,形成《華院居民公約》。
反覆討論、民主協商
《華院住宅區住戶守則》與居民見面
因小區硬體基礎相對薄弱,小區開展了精品小區改造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公約》精神得到充分體現,居民積極開展民主協商。由於多個小區改造項目得到了居民的深度參與,在嘗到「議成事」的甜頭後,居民對改造成果更加珍惜。
有熱心居民向議事會寫信建議:
一個小區搞得好壞不單單僅靠居委、物業,關鍵是要靠大家。
還有居民提出:華院小區是市級文明小區,遛狗一定要拴好狗繩,一定要及時清理寵物糞便。
議事會成員廣泛聽取居民意見,圍繞相鄰關係、尊老愛幼、垃圾分類、文明養寵、社區安全行車等居民關心的問題反覆討論,在共商共議中尋找《公約》細化辦法。最終,通過民主協商,制定形成了《華院住宅區住戶守則》。
小區治理離不開居委會、業委會、物業「三駕馬車」的並駕齊驅,更離不開小區居民的積極參與。下一步,在前期宣傳動員的基礎上,《守則》將印刷成冊進入居民家中。
對於新搬入的居民,物業將第一時間把《守則》交給居民,告知居民需要遵守的小區規範,居委會、業委會、樓組長將幫助居民儘快融入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