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年·家鄉味丨天山明月照我還

2021-02-27 新疆民族團結一家親

我常說,成熟的哈薩克屠夫宰牲的本領就如庖丁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把不同部位的肉分解開來,是源於哈薩克人獨特的飲食禮儀:在宴請時,根據來客的身份,會烹煮不同部位的肉,以示尊重。因此,將冬宰肉分解好就顯得極為重要。

在我看來,沒有比馬肉更為美味的食物了。馬肉在按照部位分解之後,要立刻醃製,將鹽撒在馬肉上,肉吸收了鹽分,經過一兩個鐘頭的醃製之後,要將馬肉掛在燻肉架上,在下方用松枝或者果木的柴煙來燻,直到燻幹。然後經過幾天的晾曬,馬肉才能完成燻制。

燻馬腸更是一道哈薩克族喜愛的冬日美食,通常會將馬肋骨切成細長條,用鹽醃製後塞入乾淨的馬腸之中,進行燻烤。製作精良的馬腸肥瘦適宜,經過烹煮後更是充滿誘人的光澤,品嘗起來十分美味。

冬宰肉的烹煮並不複雜,更多的在於保持肉質的原汁原味。在清水中加入馬肉、馬腸,烹煮數個小時,並加入土豆、胡蘿蔔等作為輔料。在此期間,主婦通常會將和好的面擀薄,切成細長、筋道的麵條。撈出肉後,在原湯中煮麵,這樣一來,麵條也帶著肉湯的香味和營養。最後將撈出的麵條和馬肉裝在專門裝肉的木製餐具裡,撒上洋蔥片,就可以端上餐桌了。

對於常年遊牧的哈薩克人來說,冬季是難得的休整期,因此整個冬天都處於宴請之中。親人、親家、好友和鄰居,都會趁這樣的時節相互來往,聯絡情誼。在我看來,冬宰正是哈薩克族獨特的飲食文化,品嘗地道的冬宰肉也可以感受到遊牧文明在哈薩克人飲食文化中所佔的分量。

我雖然住在北京,但每年春節前,父親總會為我郵寄冬宰肉,讓我也能品嘗到家鄉味兒。他說:「只有泛著肉湯的香味兒,熱氣騰騰的屋子才是家的感覺。」於是,我也常常在家煮冬宰肉,當冬宰肉散發著熟悉、誘人的香味兒時,我會覺得家鄉的土地近在眼前。

相關焦點

  • 「我本將心照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雖然說送出去的東西任由當事人處置,已經與自己無關了,但是當你看見這樣情境,我想沒有人會舒服的吧。起碼在你心裡那些可算得上是有一定的價值的,事實卻證明你表錯情了。 夏娟帶著不愉快離開了家鄉,她思來想去,以後有不要的東西還是捐助給小區的回收站點吧,畢竟看不見它的去向,可以往好的一面想,衣服最終會發揮它的作用,給那些有需要的人群。
  • 家鄉的年味,城步人感受到了嗎?
    記憶中家鄉的年味淡薄、簡樸,有給人以日子艱難、度日如年的直感。不過不管年代和習俗如何衍變,年、依舊是父老鄉親最眷戀的味道。我的家鄉不算很偏僻,但出行十分不便,所處如同一座孤島,雖然村前村後可望見公路,但看見路行得哭。
  • 家鄉年味:血腸
    春節將至,這年味也是越來越濃了,年味是舌尖上無法忘懷的家鄉味,更是承載著無限鄉愁的美食,有街頭巷尾叫賣的餈粑,還有小攤上冒著熱氣的一碗米粉,這些美食或許並不起眼,但足以打動你的味蕾,喚起你內心深處的家鄉記憶。
  • 貴州年味丨紅燒黃魚·遷徙的家鄉味道
    不過文化的多元,開始讓春節的年味變淡,我們總是有太多的理由來安慰自己,只要一家人開開心心,每天都是新年,每天都是過節。可是過年不一家人團聚,不做年夜飯,不吃團圓飯,這樣的每一天又跟其他任何一天又有什麼區別?家的記憶又從何而來?這樣說來生活需要儀式感,而過年的儀式,無疑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這頓年夜飯。
  • 小工區,年味濃|春節特輯⑧·工區年味
    還是全家人圍坐在一起看春晚、吃年夜飯濃濃的年味縈繞在每一個國人心間但是春節期間我們每個工區或是值守點都需要留下堅守崗位的人他們雖不能回家過年但在工區年味也不能少貼春聯、貼福字,迎新春接福慶,忙活的不僅僅是增添新春佳節的喜慶氛圍,更是以行動來開啟新年的美好祝願。
  • 樂丨我叫徐美鳳,來自梅港,我在上海,我為家鄉代言!
    黃金埠之窗我為家鄉代言八十一期↑點上面[黃金埠之窗]藍字丨關注
  • 嘗遍人間美食,最想念的還是家鄉的年味!(二)
    —— 時代新材 陳嫦紅很多人都說現在的年味越來越淡了,其實年味都是老百姓自己醞釀出來的。記得小時候,過了小年就開始籌備各種年貨,年味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積累。現在只能從除夕必備的特色美食中,找回兒時的味道了。
  • 央視網評丨一輪明月照古今 千年家國兩相依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亙古不變的一輪秋月,見證著中華大地數千年文明的延續,見證著一代代中國人對團圓的共同祈盼。「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望著「天涯共此時」的明月,家中的妻兒思念著常年遠徵的丈夫,戍邊的戰士懷念著魂牽夢繞的故土。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國家有光明和苦難。
  • 家鄉年味:門扣餈
    它不僅口感酥脆,味道甜似蜜,製作工序也比一般的餈粑要複雜一些,今天,《家鄉的年味》我們就帶您去看看門扣餈的製作過程。在這間十幾平方米的小店內,51歲的鄺文湘正忙著做門扣餈的麵皮,相比其他餈粑,門扣餈多了擀麵皮、套花的工序。
  • 水尾村的年味變遷......
    我的家鄉水尾村位於桂陽縣塘市鎮西北部,距鎮中心1公裡,交通便利,人口集中,全村近400戶都為李氏族人,每逢新春佳節來臨,在外人士基本都會返鄉過節。春節期間,水尾村是異常熱鬧,年味十足,不過這年味也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在不停地變化。
  • 金雞來賀歲 年味添洋味:西班牙美女帶你做地道的家鄉美食!
    吃慣了傳統的中國菜,這個新年讓我們來點不一樣的吧!《看見大市口》推出新春特別節目——《金雞來賀歲 年味添洋味》!8位來自不同國家的留學生,將現場烹飪他們家鄉的美食!番茄凍湯是西班牙一道非常家常的菜系,其在西班牙美食屆的地位和咱們中國的西紅柿蛋湯差不多,其秘訣就是要用攪拌機把所有的食材全部攪碎,這樣番茄青椒和洋蔥的口感才能更加的融合。 接下來的這道菜厲害了,這才是咱們今天的重頭戲!——焗烤馬鈴薯!
  • 天山調相機成功併網,『無功之花』驚豔綻放
    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10月30日3點30分,由山東院發電和電網設計團隊設計的天山換流站#2調相機一次併網成功。10月23日17點,該工程已成功實現『#1 SFC拖動』『#2 調相機整啟』,各系統運行平穩,指標優良。
  • 無腊味,不年味!吳江人忘不掉的家鄉味
    臘月到,吳江年味也愈來愈濃。水鄉人家,都在忙著準備年貨,或是自做各種腊味,這年也算是終於盼來了。   腊味對於許多吳江人來說,不僅是一種美食,還是一份忘不掉的家鄉味,最是那剪不斷的牽掛在心懷,念念又戀戀。  臘月,一年歲尾,此時沒有什麼能比吃上一口腊味來抵禦嚴寒更重要了。
  • 這是真實版「天山童姥」麼?37歲卻比少女還少女……
    1979年,如今已有37歲,然而她的照片看起來猶如16歲一般。有網友封她為「天山童姥」、「豆瓣女神」,也有網友對此提出質疑,表示其有炒作嫌疑。「天山童姥」十早青春美照。「日本不老仙妻」蘿莉寫真43歲大嬸容貌像18歲少女
  • 「遊典籍,雲返鄉」,原年人留寧也能年味滿滿!
    春節是中國人眼中最具文化符號的節日,而我們腳踩的這片金陵土地,是有近2500年建城史、450餘年建都史的十朝都會,積澱了講不完的歷史、品不完的美食、看不完的風景~可認真說起來,咱大江蘇各地年俗卻大不一樣,秦淮逛燈會、高淳跳五猖、溧水打社火、浦口手獅舞、棲霞龍舞……年味十足!
  • 素材丨味至濃時即家鄉
    梁實秋說,味至濃時即家鄉。品嘗著噴香的炒米糖,我一下子回到純淨古意的鄉村月夜,想起親人們熬糖時那種忙碌而歡快的場景。那濃鬱的熬糖香芬芳著陳年的夢,成了一種留在心底最溫馨的回憶。(摘自《思維與智慧》,有刪減)
  • 濃濃年味,淡淡鄉愁!我的商城,我的家!
    點擊上方緣在商城關注我喲!
  • 最新報導:《明月照我心》康樂很眼熟?再去看看《雙世寵妃2》,瞬間明白了
    你看過最近完成的《明月照在我心上》嗎?作為另一部古老的甜蜜愛情劇,《月亮照在我的心上》同樣引人入勝。而小編特別喜歡的一個角色,就是大家都喜歡這個花團錦簇的康樂公主。
  • 我叫徐小花,來自黃金埠塘灣村,我在浙江紹興,我為家鄉代言
    ↑點上面[黃金埠之窗]藍字丨關注我們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