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界有種由來已久的東西,名為「發物」。此物隱藏在各個類型的食物中,民間傳言甚多,實在令人頭疼。
臨床中、生活裡,家長有許多關於發物的「靈魂拷問」:
我女兒一吃牛肉這些發物,就長疹子……
都說生病不讓吃發物,又讓補充蛋白質,到底什麼是發物啊?
等等等等.
那發物到底是什麼,感冒後能吃什麼!今天就整理一篇文章,好好說叨說叨。
一、發物到底是什麼?
「發物」並不存在於現代醫學理論中。而且,不同地域,對發物的理解也不一樣。
粗略盤點一下:葷腥、海鮮、刺激食物,甚至某些素食、菌類,都被劃入了發物範疇。
▎葷腥類食物
這些都是高蛋白的食物,不過敏的前提下,適量食用,有益無害。
但食用過多,與寶寶消化吸收功能不匹配,會出現腹脹、便秘、積食、厭食等疾病。
▎刺激類食物
但是!我國地大物博、口味各異,不同地區對辛辣的承受能力不同。
一刀切地歸結成「發物」,成為飲食禁忌,就變成了真 · 物在地裡長,「鍋從天上降」!
▎海鮮類食物
大多數情況下,海鮮只是單純的「常見過敏原」而已。
所謂「海鮮是發物」,無非是有些人對海鮮過敏,導致了過敏反應。
發物真相只有一個!
其實啊,發物的真相很簡單,主要就是過敏原。
下面總結一些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給娃添加這些食物時,要適量嘗試,小心試探哦!
寶寶生病吃什麼,其實也是有「守則」的!
最重要的一條:吃寶寶以前吃過且確認不過敏的食物。
其次:優先考慮娃的飲食喜好,讓娃更願意接受。
還有一點是:寶寶的心情也很重要!如果實在不吃,別強迫!如果寶寶撒嬌想讓家長餵飯,也別擔心慣壞了,偶爾寵一下,未嘗不可!
掌握好原則,接下來就要學會「對症餵食」!
▎感冒
感冒沒有絕對的飲食禁忌。如果因為害怕發物,只讓寶寶吃白粥,沒有了優質蛋白質的攝入,反而不利於病情恢復。
▎發燒
寶寶在發燒期間,新陳代謝比平時更快,營養物質流失更多。寶爸媽首先要做的,是預防寶寶脫水。
可以給娃選擇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湯麵、肉粥、蛋羹等,幫助寶寶吸收水分和營養。吃些新鮮的蔬菜水果,儘量做到好消化、娃愛吃。
▎咳嗽
1歲以上的寶寶,可以一次吃2~5ml的蜂蜜,幫助止咳。
儘量不吃堅果和海產品。
花生、瓜子等堅果類食物富含大量油脂,食用後易生痰,加重咳嗽。如果寶寶口腔內還留有食物殘渣,強烈咳嗽後,容易誤吸到氣管。
海產品的腥味容易對呼吸道產生刺激。而且,魚蝦類海產含有大量蛋白質,如果寶寶咳嗽是呼吸道過敏所致,會容易加重咳嗽。
▎腹瀉
娃腹瀉了,家長容易受兩種魔咒的困擾:
No!瘋狂進食要不得,餓著不吃更要不得。
腹瀉時,給孩子攝入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會增加消化系統負擔;
禁食,可能會導致孩子脫水。
因為腹瀉已經流失掉娃身體大量的水分,不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會造成娃體內電解質紊亂,加重病情。
那麼問題來了:寶寶吃什麼有利於腹瀉恢復?
1歲內:
繼續母乳/配方奶餵養,繼續以往添加的輔食,寶寶每次腹瀉後適當補充口服補液鹽;一般腹瀉後補充50毫升左右。
1歲以上:
鼓勵寶寶繼續吃平時吃的食物(儘量少食生冷油膩),少量多次飲用口服補液鹽,一般腹瀉後補充100毫升左右,以防止脫水。
如果嚴重腹瀉或伴有嘔吐無法進食,建議帶娃前去就醫,可能需要輸液補液。
「發物」,不是什麼隱藏在民間的「玄妙存在」,別因為這種「傳說」,造成寶寶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良哦~
本文首發:科學家庭育兒
專業出版傳媒機構專業團隊打造的母嬰知識平臺,百名兒科醫生及育兒專家入駐提供權威內容支持,您想知道的產後母嬰護理、母乳餵養、輔食添加、疫苗接種、過敏防護、成長發育、寶寶疾病等,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轉載請聯繫原帳號授權。科大大小助手:kexueyuerdt
原標題:發燒不能吃雞蛋?咳嗽要忌糖?錯!娃生病最怕的「發物」是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