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諾貝爾醫學獎新鮮出爐!他們熬夜證明:熬夜是不對的!

2021-02-23 未來網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2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

10月2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從左至右)的照片出現在顯示屏上。瑞典卡羅琳醫學院2日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新華社發(石天晟攝)

當地時間2日11時35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選委員會秘書託馬斯·佩爾曼在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了獲獎者名單並介紹了獲獎原因。

評獎委員會說,人們過去知道包括人類在內的許多生物都有內在的生物鐘,但是對生物鐘的工作原理長期不清楚,這一直是科學家探索的課題。今年獲獎者的研究成果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人類是如何讓生物節律適應隨地球自轉而來的晝夜變換的。

這些科學家以果蠅為研究對象,分離出一個能夠控制生物節律的基因,它可以編碼一種在夜間積聚、在白天分解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在細胞中的數量變化就引起了細胞生物節律的晝夜變化。後來他們又發現了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作用的其他幾種蛋白質,從而在分子層面較好地揭示了細胞內生物鐘的工作機制。

生物鐘有重要作用。在一天中的不同時段,人體生物鐘可以精準地調節我們的生理機能,包括激素水平、睡眠需求、體溫和新陳代謝等。若外部環境與生物鐘節律暫時不匹配,比如長途旅行需要倒時差的時候,人就會有不適感。還有證據表明,當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與內在生物鐘節律長期不相符時,患上多種疾病的風險會增加。

這三名獲獎科學家均於20世紀40年代在美國出生,他們將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110萬美金)。

佩爾曼說,當他給羅斯巴什打電話告知獲獎消息時,對方的第一反應是:「你是在開玩笑嗎?」

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成員朱琳·吉拉斯對新華社記者說,北歐經常出現漫長的白天或黑夜,今年獲獎者的研究成果提醒大家,在這裡生活的人們更要注意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她說:「儘管太陽還很高,也要準時睡覺。」

 來源/新華社 記者/李驥志 付一鳴  責編/國寧 編審/李遠

相關焦點

  • 諾貝爾醫學獎證明:熬夜真的會變胖變醜變傻!
    2017年北京時間10月2日17:30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了以下這三位
  • 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告訴我們—熬夜後果很嚴重
    2017年諾貝爾獎從10月2日起陸續揭曉,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在北京時間今天下午17點30分最先公布。
  • 剛剛,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出爐!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遺傳學家傑弗裡·霍爾(Jeffrey C.得獎者照片(他/她/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以及/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740萬元)的獎金。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獎章圖案截至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108次,其中有39次是授予單個科學家。曾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共計12位。2015年,憑藉在青蒿素上所做貢獻,藥學家屠呦呦成為第一位摘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
  • 2017諾貝爾醫學獎花落誰家?
    2017諾貝爾生理獎或醫學獎候選名單出來了?當然不是,湯森路透(Thomson Reuters)的「引文桂冠獎」已然出爐,諾貝爾獎的候選名單只是民間的預測罷了,因為官方的候選名單要等到50年後才能揭曉。。。
  • 2017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三名美國科學家獲獎
    北京時間10月2日,萬眾矚目的2017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首先揭開謎底。美國遺傳學家Jeffrey C. Hall, Michael Rosbash以及 Michael W.Young因發現控制生命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榮獲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同獲2018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作者 | 張敏當地時間10月1日,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Allison)和日本醫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是根據已故的瑞典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而設立的,目的在於表彰前一年在生理學或醫學界做出卓越發現者。該獎項於1901年首次頒發,由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的醫科大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負責評選,頒獎儀式於每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的周年紀念日)舉行。
  • 剛剛,2017諾貝爾醫學獎頒布!(與我們研究方向一致!)
    剛剛,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了「生物鐘」斯德哥爾摩快訊——北京時間10月2日下午5點30分,瑞典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大會宣布將2017年諾貝爾醫學獎授予來自美國的三位遺傳學家:2013年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及醫學獎。1984年他和麥可·羅斯巴什的研究小組克隆了果蠅的周期基因,這個基因能夠調節果蠅的生物鐘。他們還揭示出該基因所編碼的信使核糖核酸和蛋白質含量隨晝夜節律而變化。
  • 【快訊】202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改為線上舉行(附:近十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回顧)
    2010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揭曉,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的英國科學家Robert G. Edwards,因「在試管受精技術方面的發展」而被授予該獎項。201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10月3日揭曉,美國、法國三位科學家因在免疫學方面的發現獲獎。
  • 今晚熬夜看春晚嗎?節目單出爐,紐西蘭直播入口在這裡!
    中央電視臺2017年春節聯歡晚會節目單火熱出爐啦!
  • 幾點睡算熬夜?終於被證實:這2種睡覺方式,都不是真正的熬夜
    眾所周知,熬夜是一種致癌的因素。大家不用抱有懷疑的態度,因為早在2007年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機構就把熬夜列為是2A類致癌物。
  • 熬夜救星:雙和養肝丸
    熬夜,當然是不好的,不管是因為工作還是學習所迫,我都建議看到這篇文章的你能不熬就不熬,能少熬就少熬。
  • 越橘葉黃素告訴你:長期熬夜導致眼睛充血該怎麼辦
    在生活在節奏緊張的現代社會,加班熬夜如同家常便飯,有的人還會因為熬夜導致眼睛充血,長期熬夜的人該怎麼保護雙眼呢?熬夜的人多半是做文字工作或者是需要經常操作電腦的人,在昏暗的燈光下工作一夜,特別容易造成眼疲勞、視力下降、眼乾澀等問題,這時候我們可以補充一些維生素A、維生素B來預防視力減弱,提高熬夜工作者對昏暗光線的適應力,防止視覺疲勞。
  • 996救星:昨天熬夜,隔天如何打起精神?
    華盛頓州立大學(Washington State University)研究顯示,熬夜完全摧毀人吸收新知和應用的能力。他們將實驗者分為兩組,一組正常睡眠,一組連續62 小時不睡,並要求受測者看到特定數字後按下按鈕,其他數字則不按。但等到受試者都學會規則之後,又跟他們說,實驗時要把按鈴指示顛倒過來。結果沒睡覺那組,即使給了40 次機會,也沒有一個人完成任務。
  •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日本科學家Yoshinori Ohsumi
    今天下午5點半,瑞典卡羅琳醫學院日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Yoshinori Ohsumi,以表彰他們在
  • 男子熬夜加班致眼睛血管爆裂!
    加之熬夜用眼使眼部肌肉緊張,同時眼底持續受到來自電腦、手機等光線的刺激,再加上屏氣、咳嗽、運動這些生活上的日常動作,在誘因的刺激下,眼部的血管便破裂了。   明天是元旦小長假第一天,又是2017年第一天!小夥伴們是不是熬夜玩通宵呢?還有的小夥伴在熬夜加班.不過,小編勸大家,沒事最好不要熬夜,危害有不知有多大?
  • 林依晨談減肥:每天1萬步,儘量不熬夜!
    林依晨一直都很低調,專心演藝工作,不緋聞不炒作,溫和的態度和親切的笑容獲得廣大好評。而說到減肥,她也分享了她的方法。養成健康的作息時間林依晨說,「自己在決定減肥以後,就儘量不熬夜,而且每天早上7點半準時起床,然後吃早餐,吃完早餐後會做一些家務,有助於食物的消化。」維持運動習慣她每周會做2-3次運動,平日會培養走路的習慣,避免坐車。
  • 熬夜、喝酒,吃護肝保健食品有用嗎?
    小傑近來總是喝酒、熬夜,感覺身體乏力,容易疲勞,也沒什麼胃口。
  • 噩耗:一般工作室創始人沈文蛟因熬夜離世
    有生活 / 有觀點 / 有態度就等你來關注這是一條令人震驚和心痛的消息:著名的一般工作室創始人沈文蛟,因為熬夜猝死
  • 大隅良典獨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日本科學家Yoshinori Ohsumi獲獎。
  • 夜讀 | 熬夜通宵並不是我們所有的生活
    我是子涵,今年27歲,今年8月份的時候動了一場手術。在手術後我第一次認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也讓我感受到了家人的溫暖。 我是個網站編輯,通宵熬夜是家常便飯,有時候聽到身邊同行哥們兒病倒的消息,我心裡也挺慌的。但是27歲的大好年紀,誰能相信這種事兒會發生在咱們自己身上呢? 今年8月份,我和女朋友去做婚前體檢。醫生意外發現我的腎部有個囊腫,進一步檢查後疑似是惡性腫瘤,需要在切除病灶後才能得知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