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動!松滋一老人畢生積蓄捐贈,還清村裡欠款!你認識他嗎?

2021-03-02 松滋人網

  廣袤樂鄉大地,變化日新月異。我們每個人,都是新時代的主角。追求家鄉振興、圓夢幸福人生,我們用奮鬥,書寫著夢想的篇章。

  我們將聚焦你我身邊的普通人,用一個個真實生動的故事,展現平凡「草根」的火熱生活和追夢人生,折射真善美的光輝,升華新時代的溫度,凝聚城市向上的正能量。

  好故事,是一首讚歌,也是一種力量。讓我們一起傾聽,一起書寫精彩動人的松滋故事!

  9月6日早,涴市鎮報德寺村82歲老黨員邵正祥取出畢生積蓄,來到村裡繳清曾經的欠款。他顫顫巍巍地捏著收據,歷經滄桑的臉上浮現出滿足的笑意。

  出生於1937年的邵正祥是一位有40年黨齡的老黨員,早年間因家大口闊,生活難以為繼,欠下村集體近萬元欠款。時光流逝,近萬元的欠款一直如胸口的石頭,讓老人耿耿於懷。

  報德寺村是涴市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村,也是有名的「後進村」。近年來,報德寺村組建鄉村振興促進會,發揮「五老」餘熱,全面推進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整治,建設全域美麗鄉村。如今,村裡有了很大的變化,環境變美了、溝渠變清了、幹群關係也融洽了。

  老人年輕時在組裡擔任會計,這沒有報酬的工作一幹就是27年。現在,看到村裡的這些變化,邵正祥老人感到十分欣慰,但看到其他老同志盡己所能、發光發熱,自己卻因為年老體弱、疾病纏身只能幹看著,心裡很不是滋味。

  「既然不能參與村裡的建設,也不能拖集體的後腿。」老人暗自盤算了一下,這些年省吃儉用存下的積蓄,大概剛剛夠還上歷欠,「那就將欠款還上,做個清白人」。

  老人的「還帳路」並不順利。他拖著衰弱的身軀多次上村組幹部的門,村組幹部看著風燭殘年的老人,不忍心,表明讓老人家不要操心,會與老人的兒子們商量還錢的事情。還帳無門的老人不得不改變策略。

  八月裡,邵正祥老人經常獨自守在八號路口,攔截開車上班的村黨支部書記吳厚雄。先後10多次的攔截,大家被老人的執拗與堅持感動,也被一個老黨員的初心與風骨折服。經過商議,村裡決定接受老人的錢款,了卻他的一樁心願。

  一生恪守清貧本分,平凡之中顯黨性。9月6日,村幹部劉國慶來到老人家中,帶老人到鎮上的銀行裡取出畢生積蓄,又陪著老人來到村裡將欠款繳清。在邵正祥老人的帶動下,又有4戶村民主動還清歷年欠款。

相關焦點

  • #好人365#陸樑:耄耋高齡心系學生 畢生積蓄捐助教育
    1969年他從香港來到廣東省中山市板芙鎮。為了謀生,受過良好教育的陸樑在磚廠當工人,一幹就是10年。1978年一次偶然的機會,陸樑被板芙中學的李華東校長發現。在和他商議後,李華東校長請他到板芙中學當英語老師。作為聘用老師,陸樑在板芙中學工作了16年,一直勤勤懇懇、任勞任怨,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陸樑正拿著掃帚清理著院落。
  • 「衣暖人心,愛滿松滋」(一)——卸甲坪橫過山村
    松滋愛心社辦公室陸續接收了不少愛心人士捐贈的衣服,雖然平時關愛活動中給有需要的家庭送了衣服、鞋子。可由於尺碼等原因還有一些在倉庫。眼看已進入初冬,氣溫驟降,陰雨不時來報到。冬天來了,有缺衣少鞋的鄉親們嗎?
  • 62歲華人奶奶被騙光畢生積蓄!
    據荷蘭埃因霍溫日報報導,一名在埃因霍溫經營餐館的62歲華人女性,被騙子騙去畢生的積蓄,她那不願意披露姓名的兒子上星期在Aalsterweg
  • 一個鐵皮糖盒裡,裝著這對夫妻的畢生心願
    劉杜珍把全部積蓄正式捐給了上海交通大學完成了愛人想要回報母校的遺願↓↓↓劉杜珍的愛人張良起,出身「狀元之家」,1946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畢業後他放棄高薪工作,選擇回母校任教。張良起畢生從事自動控制方面的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主持研製我國首臺兩足步行機器人,填補了中國機器人研製技術的空白。曾任國防科技大學系主任、校長。1988年,張良起被授予少將軍銜。 劉杜珍說,在上海交通大學求學和工作的經歷對張良起影響非常大,回報母校是他一直的想法。 2009年,張良起因病在北京去世。
  • 視頻|90歲服裝人一諾千金,10年還清欠款2077萬元!
    長按二維碼加"服裝科技雲平臺",加技術微信號:a20048833(合作)創嘉說:  2月5日,已經90歲高齡的浙江麗水「誠信奶奶」陳金英,來到金華老家,遞給侄子陳其德7萬元錢,還清了她10年借款裡的最後一筆。
  • 貧弱老人的慈善捐款,不能收!
    但是,有些貧弱老人的捐款,局長認為慈善機構不該接受。據媒體2月11日報導,重慶87歲獨居老人,為抗疫捐出畢生積蓄20萬元。老人的善心令人十分感動。她也有捐款的權利。但局長認為,相關組織不應該收她的捐款。雖然老人說:「我有兒有女都孝順,還有退休金,還做小生意,吃穿不愁」,但從照片看,她的生活條件並不好,可以說還比較差。
  • 網戀上當 56歲華女被騙27萬,畢生積蓄付諸流水
    加州屋侖一名華裔女子就是其中之一,被騙畢生積蓄付諸流水。56歲的阿燕(Yin,音譯),整天都是忙於照顧母親與在髮型屋工作,根本沒有社交生活,更不要說交男朋友;直到一天,她看到交友網站Match.com廣告後,登記成為為期六個月的會員。
  • 海門高二學生捐萬元壓歲錢給村裡裝路燈!
    為了鄉親們晚上走路方便,高二學生蔡凱文將多年積攢下來的10000元壓歲錢,捐贈給村裡安裝路燈。日前,海門港新區新群村村委會為蔡凱文舉行了「青春點亮心願」愛心捐贈儀式。村民們紛紛為這位青春小夥點讚!日前一天下午3時許,家住海門港新區新群村5組的海門實驗中學高二學生、現年18歲的蔡凱文,在爺爺蔡智勇和奶奶崔秀英的陪同下,冒著酷暑來到新群村村委會,將10000元壓歲錢捐贈給村裡,支持村裡安裝路燈。村委會為蔡凱文舉行了「青春點亮心願」愛心捐贈儀式。村黨總支書記徐紅星接過蔡凱文的愛心捐款時(見右圖)說:「我代表村黨總支、村委會向你表示感謝。
  • 香港仔、農學家、大學校長、布衣院士、時代楷模, 哪一個是他的身份?
    這位走過89個春秋的老人,有著不平凡的一生。2000年,盧永根在水稻試驗地指導博士研究生。野生稻的收集十分困難,要麼在山區,要麼在荒蕪的沼澤地,他從不畏懼,在古稀之年,仍經常跋山涉水,不辭勞苦,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尋找這些水稻的祖先。他對學生們說:「作為一個農業科學家,必須把根深深扎在泥土裡,一定要親自察看現場,不能遺漏一絲一毫的細節。」
  • 感動!他為永和村裡的留守兒童上中央電視臺闖關!
    8月3日下午,央視3套的《開門大吉》播出,山西臨汾市永和縣奇奇裡村扶貧第一書記郭若橋在節目中角逐大獎,然而他似乎並不像其他參賽者一樣為了自己的家庭,而是為了村裡的幾個留守娃娃節目中,郭若橋講述了自己在第一書記崗位上為貧困村發展所做的點點滴滴,這些點滴不光感動了現場,還感動著電視機前的每位觀眾。為村裡修路、發展旅遊、幫村民賣紅棗、甚至幫村裡大齡青年牽線搭橋找對象,年齡不大的郭若橋真的為奇奇裡村的發展做出了貢獻。郭若橋說,來央視衝關,只為了村裡的幾個留守娃娃。臨行前,媳婦有交代:假如衝關失敗,就拿家裡的錢帶著孩子們出去旅遊,見見世面。
  • 特殊的「忘年交」感動網友:山東青年在銀川每天請一低智老人吃麵,離開前為他在麵館存錢
    早在2020年10月,封書源和這位銀川老人的故事就引起網友關注。老人滿頭白髮,實際年齡快60歲,但智力卻只有幾歲,常年在早市上幹活,卻只要1元「工資」,因為他只認識一元的人民幣。封書源偶然認識老人後,每天請老人吃拉麵,給老人取了個名字叫「三元」,並將老人吃麵的視頻發在了抖音帳號「抖不抖」上,引起了很多網友關注。
  • 「這486萬欠款 我來還!」
    幾年前,他的哥哥意外死亡,留下了486萬元債務,其中大部分是建築工程款和務工者的工資。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弟弟陳文華主動站出來,堅持替哥哥償還這些巨額欠款。哥哥意外離世留下巨額欠款  他決定「認帳」早在15年前,陳文華曾跟自己的二哥一起在無錫做建築工程,兩人吃苦耐勞,攢下了些錢。
  • 農村老人只能「自生自滅」嗎?
    據《財經》記者報導,在東北一些村裡,一些高齡老人正在東北的火炕上忐忑地活著。準備年夜飯時,村裡一位年過8旬的阿婆剛剛被罵,么兒的媳婦掐著細腰、抱著孩子,把她「祖宗八代」罵了個遍。「老了就不中用了,也是小輩們的生活累贅」。據說,這不是個案,而是一群老人的鏡像。看慣一家老幼樂樂呵呵過年的場面,這樣的晚景,實在讓人感到透骨的悽涼。
  • 公益 | 初心不忘散餘熱 赤誠之心獻祖國——揚大附中舉行舒平老師「創新人才培養基金」捐贈儀式
    在喜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揚大附中退休教師、老黨員舒平來到學校,向學校捐贈十萬元個人積蓄,用於為祖國培養創新人才,以實際行動踐行一位老黨員的初心和使命。       9月30日下午,揚大附中在託陽樓舉行了舒平老師「創新人才培養基金」捐贈儀式,參加儀式的有舒平老師、張天若校長、李嵐副校長以及高三優秀學生代表。
  • 青島81歲老人手持帳本找到他們...誠信感人!
    2月3日,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走進這位老人家中,探訪「青島誠信老人」背後的暖心故事。記者當天到訪時,崔西武和老伴、侄子崔松論正圍著帳本嘮著家常,大家臉上都透露出十分輕鬆的表情。因為崔西武正要託侄子把欠親戚的工資捎回去,這也代表著他馬上就可以把之前的欠款全部還清。
  • 感動 拾荒老人住著破屋、蹭書看…但他燦爛的遺產卻感動了所有人!
    老人離世後他的」遺產「一一被公開震驚了所有人:一份遺體捐贈志願表老人真名叫韋思浩他在十幾年前就決定他曾是老杭大(現浙江大學)中文系的學生一個紅皮證書退休前,老人是中學全科教師曾獲得過「浙江省任教三十年教師榮譽證書」
  • 聽說,這兩天很多人在松滋迷了路……
    聽說這兩天很多人在松滋迷了路,松滋100網的小編特意去給各位網友探了探路——松滋主城區在金松大道、賀炳炎大道、荊松一級公路與沿河路的四面環抱下,由東至西拾階而上。南北縱向的民主路、言程路、人和路、白雲路、賀炳炎大道、白雲邊大道,每一個縱隊,都承載著松滋一個歷史時期城市發展的靈魂。
  • 武岡村裡一老人去世 安靜而簡樸
    .稠樹塘鎮龍田村6組一村民:喪事「讓位」疫情防控「各位親朋好友,家父於正月初十去世,因疫情當前,故喪事簡辦,不辦酒席,一切從簡,請各位諒解2月3日,正月初十,該村6組村民歐德盤老人因病去世。在得知這一消息後,村支兩委班子和駐村扶貧工作隊工作人員聞"訊"而動,立即趕赴逝者家裡與其家屬積極溝通,為他們送去口罩、消毒水等防護用品,同時將市裡《關於取消婚喪喜慶等各類聚餐活動的調度令》和市紀委監委《關於嚴明疫情防控期間紀律的通知》中"取消聚餐活動"、"嚴禁聚餐聚會、從簡操辦喪事"等內容細讀給他們聽,並以鄰村一村支部書記因違規操辦其父親喪事受到黨內警告的事例進行警示教育,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爭取他們的理解與支持
  • 【長汀策武】一個孝子的求助信,讓人感動!
    家中本情況良好,但本人於2003年因肺部感染導致嚴重炎症併發症住院治療半年多以及2008年因胃出血導致肺部感染再發休學一年,這期間父母四處奔波向親朋好友借款十幾萬至今尚未還清,2012年父親又借款投資服裝加工廠,因經營不善倒閉欠下三十幾萬外債,2012至今生活稍有起色,天有不測風雲,爺爺突然去世,悲傷之餘花費父母這幾年來的積蓄,本人也剛從學校過渡到社會工作沒有什麼穩定經濟來源,妹妹明年即將高考又將是嚴峻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