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汙染食品,終於還是來了。
一萬三千多家商家涉嫌銷售來自日本核汙染地區的奶粉、麥片、大米、酒類等食品,觸目驚心!一時間弄得人心惶惶。
仔細想想,發生這樣的事似乎也不奇怪,這是預料中的事。
當年的車諾比核洩漏事故,蘇聯政府動員60萬軍民不計代價對核電站進行封堵處理,在人力所及的範圍內最大化的減小了核洩漏的危害。
反觀日本呢?由於擔心用海水冷卻會徹底損毀核電站,錯過了最佳搶險時機。
等到搶險時,自衛隊跑了,美軍撤了,所謂的「五十勇士」只是媒體一廂情願創造出的美好詞彙,更多的事後處理竟然指望由中介公司通過招募及利用其他手段矇騙來的流浪者、乞丐、逃往日本的各國政·治難民來完成!
就這樣,六年過去了,在日本政府與東電公司的推諉扯皮中,核洩漏的危害不斷擴大。
直到今天,事發地仍然汙水橫流,輻射亂飛。
試問,核心場所的汙染還沒處理完畢,其他地區能好到哪裡去?日本政府連本國國民的生死都不顧,又怎麼會顧及到其他國家的責任?
(來自汙染地新瀉縣的大米)
3.11地震後,在東京街頭,出現了一批奇怪的水果攤。賣水果的人在地上豎個牌子,寫明價格,靜靜地站在那裡,一句話也不說。
很多路過的行人走到這裡都會停下來購買,買賣雙方很有默契,你不說,我不問,買了就走。
其實不用說,雙方都明白,水果是來自福島及其他遭受核汙染地區的,那些被買走的水果都被扔在了不遠處的垃圾桶裡。
急人所急,看似很溫情,可核洩漏的危害也擴大化了,那些不知情的外國遊客們無疑將會受到直接損害。
試問,連日本國內部都無法阻止核洩漏食品的流出,域外國家又何以倖免?
(被人為塗改了產地的日本大米,實際來自汙染地新瀉縣)
長期以來,我們在媒體上看到的都是日本人負責、誠信、敬業等美好形象,日本食品在國人心中更是放心、優質的代名詞,甚至發展到連馬桶蓋都要去搶的地步。
可是,誰也沒想到,一場核洩漏令日本原形畢露。
在核事故的處理上推三阻四,拖延汙染地區居民的撤離,又強令這些人提早返回家園,這叫負責任?
六年的時間,拒不公布核洩漏的真相,事故危害程度等信息,讓本國及周邊國家的人們生活對安全的盲目樂觀當中,甚至不懷好意的故意將外國遊客導入核汙染地區,這叫有誠信?
核汙染地區的食品不僅沒有被銷毀,反而改頭換面,行銷危害全世界,這叫放心食品?
再美麗的謊言也無法掩蓋真相。
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多的日本核洩漏真相和危害還會一 一暴露出來。但在那之前,面對來自日本的核汙染食品及可能存在的更多未知風險,中國消費者只有面對事實,認清真相,勇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