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次疫情期間,德國政府撒錢的態度非常積極。不僅以相當高的人均醫療設施物資數量傲視各國,還派出專機去中國採購防疫物資,推出了有史以來金額最高的經濟援助計劃,誠意博得了一片點讚。
然而近日發生的一段插曲,使得這一派祥和的畫風突然出現了變化……
▲圖源:dpa
就在這兩天,據德國媒體爆料,德國聯邦衛生部被48家供應商聯名告上了法庭,理由都是同一個:買口罩不給錢!貨明明早就到了,款一拖就是幾個月!
而這還不算完。根據受理此次訴訟的波恩法院透露的消息,相關訴訟還在以每周約10起的速度持續增加。此外,已有約100家供應商在律師幫助下,準備走法律協調程序了!
這批訴訟由多家律師事務所各自代理。幾家律所湊在一起算了一下,德國衛生部大概還有4億歐元的貨款沒有結清……按已知的涉事供應商數量來算,每家都有200多萬歐元的資金被壓住,資金鍊顯然承受了巨大壓力,也難怪要翻臉上法院了。
▲圖源:Welt
當然了,衛生部也不是吃素的。得知消息後,衛生部很快宣布只對其中21起訴訟知情,涉及金額共約5900萬歐元。至於「延遲付款」的原因,則完全不是衛生部的錯,純粹是供應商的帳單開錯了,或者口罩質量不行。
衛生部雖然甩得一手好鍋,但原告方和反對派政客並不買帳。他們都認為,肯定是衛生部發現訂購的口罩太多了,想找藉口逃避付款義務。綠黨聯邦議會黨團副主席Katja Dörner就表示,衛生部的採購「完全失控」了,因而無力及時付帳;自民黨財政專家Otto Fricke也持同樣觀點,挖苦稱聯邦政府拖欠貨款的主意充滿「官僚主義的創造力」。
▲圖源:snapshot-photography/ T.Seeliger/ imago images/Seeliger
事實上,早在5月份,衛生部就已經頻頻出現不準時付帳的現象了。這一問題還要追溯到疫情之初、衛生部為了保證德國口罩供應而推出的「開放收購計劃」:當時該部宣布,只要供應商能提供最少25000個符合標準的口罩且送貨上門,政府就以固定價格收購。衛生部給出的收購價格十分美好,許多供應商蜂擁而至,而部長施潘可能是沒想到本國供應商竟然有渠道拿到這麼多現貨,場面於是很快就失控了……
目前,政府和供應商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但根據疫情期間曾經爆出過的一些新聞來看,衛生部對部分口罩質量的指責倒也未必是空穴來風。政府顯然不會甘心為渾水摸魚的次品買單,因此這樁各說各有理的官司,可能還要打上許久。但有一點可以確認的是,不存在「口罩採購過量」這一問題,因為疫情勢必還要持續很長一段時間,而德國也正在計劃建立國家口罩儲備。
(歐洲時報德國版關夢覺綜合報導,轉載請註明公眾號GermanReport)
………………………………………
【道德經(GermanReport)】秉持「以報導德國經典,成報導德國經典」這一宗旨,立足德國,輻射全歐,服務華人,是德國有關新聞資訊的主要微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