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自己職業的原因,默默關注公交司機這個群體已有數年之久。在我看來他們看似平凡,但似乎又著實偉大。每天從起點到終點,數年重複著同樣熟悉的路徑,相同擁堵的路段,但又承載著不同的人群,每天面對著無數陌生的面孔。——「全心全意做有利於眾人的事」這是我自己對這個群體的肯定。
如果我們正面的去審視,去思考,其實公交司機是這個社會階層的弱勢群體。這個行業是非常辛苦的,他們沒有早九晚五,沒有雙休,享受不到正常的上班族所應該享受的節假日待遇,他們有的只是加班、任務和公裡數。理性的去思考,這本質上是體制的要求,並不是剝削司機的剩餘勞動時間。公交行業本屬於社會的服務行業,如果選擇了這行當,就得去服從這一體制,毫無保留的去為人民服務。
受近年交通壓力的影響,公交司機屁股一座經常就是十二三個小時,因為久坐的原因,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成為這一群體的職業病,也因為這一原因,許多女司機吃不消,導致公交司機越來越趨於男性化。很多年輕人不願意接觸這一行業,也導致著這一群體越來越老齡化。
公交公司的考核越來越制度化,每月跑夠多少圈,每月完成多少任務,不許超速,不許違章,不許不禮讓行人,不許無故曠工,對待乘客要禮貌,保持車內衛生整潔……有著許多條條框框約束著他們的行為準則。
616路公交車肩負著全市從南到北的中軸線,途徑火車站、地鐵站和長安大學城,是人流量較大的路線,進而也是西安市公交裡行駛最擁堵的路線。
但是最近616外國語大學調度站停電已有數月之久,司機、調度員和廚師連續數月不辭辛苦「挑燈夜戰」。晚上八點,與燈火通明的學校和路面相比,這個調度站盡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昏暗的照明燈,使這個站房顯得有些突兀。
「即便條件再怎麼艱苦,也要正常的出車。」調度員說,有困難就要想辦法去克服,要保證工作順利的進行下去。司機跑一圈下來要急於吃飯,現階段沒有電,司機只能用蠟燭或者打開手機照明燈提供微弱的光照,他們之間還經常調侃說吃起了「燭光晚餐」。在這種狀況下需要調度員、司機、廚師三者之間互相配合,才能使車輛正常的運轉。
條件的確很艱苦,但是他們沒有怨聲載道,但還是迫切的希望有關部門給這個沒有電的調度站提供一下關懷,讓他們能夠和其他路線的調度站一樣正常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