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宜收不宜散,保肺強身有訣竅

2021-03-04 伊泰置業

最近我國部分城市又開始出現新冠疫情,不免讓大家又開始重視增強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傳染。秋季,從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氣候由熱轉寒,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轉變為陰盛的關鍵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人體陰陽的代謝也開始陽消陰長過渡。

秋季又到了常見病多發時期,特別是孩子和體弱者。按傷寒論的觀點,人體的大多數病都是一個平衡失調的問題。外界氣候驟然變涼,而人體內的熱量還在原來的位置,(夏季時,人的體內溫度會調節到和外部相應的狀態),外涼內熱,內熱不容易散發,就出現了不平衡。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高氣爽,秋天是宜人的季節,但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草枯葉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悽涼,垂慕之感,產生憂鬱、煩躁等情緒變化。因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說明秋季養生首先要培養樂觀情緒。

保持神志安寧,以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我國古代民間有重陽節(陰曆九月九日)登高賞景的習俗,也是養收之一法,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一切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是調解精神的良劑。

秋季早睡,完全符合「收、藏」的養生原則。一般來說,秋季以晚上9點至10點入睡,早晨6點至8點起床比較合適。睡前可吃些養心陰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蓮子羹、小米紅棗粥、藕粉或桂圓肉水等,有益健康;睡前用溫水泡腳,可助睡眠。

秋季晝夜氣溫涼,俗話說的「春捂秋凍」其實並不是說秋天就要凍著,還是要根據氣溫適當增減衣物。早晚涼可以穿件外套,熱的時候再脫,避免受寒。因為秋天容易出現「乾燥」症狀,比如咳嗽、皮膚乾燥、口感、大便乾燥等,如果這時候再受外寒,就很容易發生風寒感冒症狀。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俗話叫「長秋膘」,這樣不好。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秋天養生原則是「收、藏」,因此應儘量做一些安靜的活動,比如慢走、靜坐冥想、瑜伽之類輕鬆平緩的運動,運動量不宜過大。

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可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亦可採用《道藏·玉軸經》所載秋季養生功法,即秋季吐納健身法,對延年益壽有一定好處。具體做法:每日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煉幾遍,分3次咽下,並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顎,用鼻吸氣,用意將氣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呼出,呼氣時要稍搵(音致,擦的意思)口,默念(口四)(音審),但不要出聲。如此反覆30次。秋季堅持練此功,有保肺強身之功效。

秋季養生,飲食滋陰潤肺為宜,重在保持心緒的平衡。坐賞庭前花開花落,天上雲捲雲舒,伊泰置業願你我在這個秋季收穫滿滿,健康快樂。

相關焦點

  • 秋天調理最大的事情,是什麼?養肺!
    《黃帝內經》:「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對應秋天,秋天養生自然應該以養肺為主。
  • 民間草藥:理肺散
    理肺散,聽起來像一個中藥方劑,真相卻是一種植物,為茜草科植物攀援耳草的全株。多分枝藤狀灌木,除花外其餘各部無毛。葉對生,近革質,長圓狀披針形或狹橢圓形。聚傘花序排成擴展的圓錐花序式,頂生,罕有腋生。花冠白色或黃色,管形。蒴果扁球形,成熟時室間開裂,內有種子數粒。花期7-8月。生於向陽山坡的灌木叢或疏林邊緣。分布於廣東、廣西、雲南、西藏等地。
  • 遊泳三宜四不宜:腰椎間盤突出宜蛙泳
    不過,市民要注意,遊泳有三宜四不宜。遊泳前後宜適當飲水遊泳是有氧運動,消耗能量和體液,使血液濃縮,所以即使不感到出汗,也應適當補充水分。遊泳前要準備水或飲料,遊泳前後喝一些,適當補充體內丟失的水分。但遊泳後不宜馬上大量飲水,否則會給循環系統、消化系統增加負擔,使人體更加疲勞,而應採取少量多次補水的方法。
  • 秋天養生,重在四個「潤」!
    湛藍高遠的天空,略帶涼意的微風,你是不是已經感受到,秋天的味道越來越濃了呢?
  • 天氣漸燥,燥為陽邪,易傷津損肺,飲食應以滋陰潤肺為宜
    鼻孔發乾,秋在五行中屬金,肺屬金,肺部和呼吸道容易出問題。秋天的主旋律是收斂,肺經的通暢可以保證肺氣的宣發、肅降順利進行,此時養生要注意清肺氣,滋陰潤肺,防秋燥。通腑氣以清肺。中醫認為,肺與大腸相表裡,大便秘結可誘發或加重慢性支氣管肺炎等肺部疾患。因此,通利大便既可以降肺氣,洩濁陰,可防治慢支、咳嗽等。平時應多喝水,多吃新鮮菜蔬與粗糧,多做腹部按摩。
  • 一個妙方:瀉白散
    白色入肺,所以這個方子正是瀉肺之意,可清瀉肺熱,止咳平喘。組成:地骨皮30克,桑白皮(炒)30克,甘草(炙)3克。將上藥搗爛成散末,加粳米一小把。本方主治肺有伏火鬱熱之證,表現為氣喘咳嗽,皮膚蒸熱,在下午三點至五點尤為嚴重,舌紅苔黃,脈細數者。小兒麻疹初期、肺炎或支氣管炎等屬肺中伏火鬱熱者可採用。關於伏火,清代醫家鄭欽安《醫理真傳》指出:「世多不識伏火之義,即不達古人用藥之妙也。
  • 房事+宴會+醉酒+當風=咳嗽|秋天到了,謹防秋燥傷肺
    前哲沈氏目南謂性理大全,燥屬次寒,感其氣者,遵《內經》「燥淫所勝,平以苦溫,佐以辛甘」之法,主用香蘇散加味,此治秋傷涼燥之方法也。葉氏香巖謂秋燥一症,初起治肺為急,當以辛涼甘潤之方,氣燥自平而愈,若果有暴涼外素,只宜蔥豉湯加杏仁、蘇梗、前胡、桔梗之屬。此案初方,悉從葉法加減,接方五仁橘皮湯加蔞、薤,方皆辛潤滑降,穩健有效。惟初起雖屬涼燥,繼則漸從熱化,故終用清金止嗽膏以收全功。
  • 【節氣養生】霜降保肺飲
    霜降保肺飲,大理州中醫醫院中醫專家團隊處方,由沙參、百合、麥冬、蓮子等組成,功效滋陰潤肺、養心安神,適合於各種體質人群在秋末的保健,無特殊禁忌。時間:10月23日 上午8:30—下午5:30地點:治未病中心(醫院北大門旁)活動方式:向廣大市民朋友和患者免費供應本節氣「大鍋藥」秋末時節,是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期,多吃生津潤燥、宣肺止咳作用的食物,搓揉迎香穴鼻翼兩側,練練「呬」"嘶"音字功等,
  • 養肝秘方:秋天是養肺好時機,這3種食物經常煮來吃,清肝潤肺更健康
    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健康漫談】秋季養生:食物宜選潤燥生津食品
  • 一個古方:白雲換肺丸
    《素問·至真要大論》有個名言:「諸氣膹鬱,皆屬於肺」,諸氣,肺主氣。膹鬱是指呼吸氣促、胸悶痞滿不適。呼吸費力或氣不夠用的時候,會有氣喘咳嗽以及胸悶的情況發生。反過來說,輕微的胸悶,又與脾胃升降失調,胃氣壅塞或胃液逆流而上,以及呼吸道感染如咳嗽氣喘等相關。
  • 秋天吃什麼補肺?四種食物最潤肺!
    養生導讀:補肺是秋季養生的重點,通過飲食補肺最有效,那麼秋天吃什麼補肺呢?滋陰潤肺的食物是秋季補肺的首選,具體秋天吃什麼補肺,下面小編向你推薦四種潤肺補肺食物。 一、杏仁 秋季是養肺補肺的最好時節,而最當季的食材非杏仁莫屬。杏仁有一種別致的微苦味道,富含脂肪油,能提高腸內容物對黏膜的潤滑作用,因此,杏仁有潤腸通便之功能。杏仁還具有補肺潤肺、生津止咳的功效。
  • 【本院新聞】霧霾天,「清毒保肺飲」為您的健康保駕護航
    為了切實保護重汙染天氣時公眾身心健康,疾控科牽頭組織開展空氣重汙染應急宣傳活動,連續四天為患者發放免費的「清毒保肺飲」,常務副院長徐春鳳也親自到門診大廳指導茶飲發放。志願者們為患者送上代茶飲,前來飲用的患者絡繹不絕。
  • 人參禁忌:這8類人不宜服用人參
  • 一個好方:金鈴子散
    治宜疏肝清熱,活血止痛。金鈴子散,一洩氣分之熱,一行血分之滯,具有疏肝洩熱,活血止痛之功效。主治肝鬱化火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膽囊炎等屬肝鬱化火者正可用此治療。組成:金鈴子、玄胡各30g金鈴子又名川楝子,性味苦,寒;有小毒。歸經歸肝、小腸、膀胱經。不僅洩肝,還去小腸膀胱之熱,引心包相火下行。為心腹痛及疝氣要藥。
  • 抗霧霾--飲保肺去霾湯
    材料:沙參一兩,雪耳半個,螺片一兩,霸王花一兩,蜜棗3個,豬排骨一條。霸王花,性味甘、涼,入肺,具有清熱痰、清心潤肺、除痰止咳的作用。雪耳,能提高肝臟解毒能力,保護肝臟功能,能增強機體抗腫瘤的免疫能力。螺片,可補腎養血, 滋陰潤燥 ,健脾益胃,滋腎益精, 降低血糖 ,延年益壽 。製作: 排骨切塊,飛水。
  • 【博方堂】秋季乾燥,氣燥傷肺,重在四個「潤」!
    2忌悲傷放鬆心情,不要悲傷,這樣可以養肺氣護津液。3常梳發經常梳理頭髮可以擴張皮下毛細血管,促進新陳代謝,保持頭腦清醒,消除疲勞。4面多擦用雙手或幹毛巾揉搓面部,可使面部紅潤。5舌舔顎用舌頭舔牙齒上顎,可以起到提神、補氣、養心的作用。6齒數嗑牙齒多活動,相互磕一磕,保持牙齒健康,有助於消除疲勞。7吐濁氣多走出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保持良好的呼吸系統機能。
  • 一把五彩豆防治秋天各種小病痛,趕緊吃起來!
    紅豆入心,有清熱解毒、健脾益胃、利尿消腫等功效。秋天人體容易出現水腫,適當吃點紅豆就可以有效緩解水腫。綠豆入肝,綠豆含豐富的維生素A、B、C,有降血壓作用,綠豆性涼味甘,具有潤喉止渴、清熱益氣、解毒利水等功效。
  • 一個妙方:金鈴子散
    肝氣上逆於咽喉,會使咽中似有異物梗阻的感覺,也就是梅核氣。肝氣橫逆,則會侵犯脾胃,脾氣失和,易發生腹痛、腹瀉。胃失和降,易致脘痛、嘔逆,吐酸水。高級版:肝氣鬱而化熱,熱而化火,會造成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慢性肝炎、膽囊炎等的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