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國部分城市又開始出現新冠疫情,不免讓大家又開始重視增強自身免疫力,抵抗病毒傳染。秋季,從立秋至立冬前,包括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氣候由熱轉寒,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轉變為陰盛的關鍵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人體陰陽的代謝也開始陽消陰長過渡。
秋季又到了常見病多發時期,特別是孩子和體弱者。按傷寒論的觀點,人體的大多數病都是一個平衡失調的問題。外界氣候驟然變涼,而人體內的熱量還在原來的位置,(夏季時,人的體內溫度會調節到和外部相應的狀態),外涼內熱,內熱不容易散發,就出現了不平衡。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
秋高氣爽,秋天是宜人的季節,但氣候漸轉乾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草枯葉落,花木凋零,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悽涼,垂慕之感,產生憂鬱、煩躁等情緒變化。因此,《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指出「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說明秋季養生首先要培養樂觀情緒。
保持神志安寧,以避肅殺之氣;收斂神氣,以適應秋天容平之氣,我國古代民間有重陽節(陰曆九月九日)登高賞景的習俗,也是養收之一法,登高遠眺,可使人心曠神怡,一切憂鬱、惆悵等不良情緒頓然消散,是調解精神的良劑。
秋季早睡,完全符合「收、藏」的養生原則。一般來說,秋季以晚上9點至10點入睡,早晨6點至8點起床比較合適。睡前可吃些養心陰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蓮子羹、小米紅棗粥、藕粉或桂圓肉水等,有益健康;睡前用溫水泡腳,可助睡眠。
秋季晝夜氣溫涼,俗話說的「春捂秋凍」其實並不是說秋天就要凍著,還是要根據氣溫適當增減衣物。早晚涼可以穿件外套,熱的時候再脫,避免受寒。因為秋天容易出現「乾燥」症狀,比如咳嗽、皮膚乾燥、口感、大便乾燥等,如果這時候再受外寒,就很容易發生風寒感冒症狀。
一般人到了秋季,由於氣候宜人,食物豐富,往往進食過多。攝入熱量過剩,會轉化成脂肪堆積起來,使人發胖,俗話叫「長秋膘」,這樣不好。在秋季飲食中,要注意適量,而不能放縱食慾,大吃大喝。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秋天養生原則是「收、藏」,因此應儘量做一些安靜的活動,比如慢走、靜坐冥想、瑜伽之類輕鬆平緩的運動,運動量不宜過大。
尤其是老年人、兒童和體質虛弱者,以防出汗過多,陽氣耗損。可根據個人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鍛鍊項目,亦可採用《道藏·玉軸經》所載秋季養生功法,即秋季吐納健身法,對延年益壽有一定好處。具體做法:每日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煉幾遍,分3次咽下,並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顎,用鼻吸氣,用意將氣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呼出,呼氣時要稍搵(音致,擦的意思)口,默念(口四)(音審),但不要出聲。如此反覆30次。秋季堅持練此功,有保肺強身之功效。
秋季養生,飲食滋陰潤肺為宜,重在保持心緒的平衡。坐賞庭前花開花落,天上雲捲雲舒,伊泰置業願你我在這個秋季收穫滿滿,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