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蕾莎修女生於1910年,18歲那年,被派往印度加爾各答洛瑞圖修道院。因目睹印度貧民的苦況,她走出修道院,以濟世救人的方式,走完一生信仰之路。
她成立了仁愛傳教修女會,她把一切都獻給了窮人、病人、孤兒、孤獨者、無家可歸者和垂死臨終者。從12歲起,直到87歲去世,默默地用行動來愛那些在苦難中的人。
她去世時,印度政府為她舉行國葬,全國哀悼兩天,成千上萬的人冒著大雨流著熱淚走上街頭為她送別。是什麼力量這樣震撼人類的靈魂? 是特蕾莎修女用自己對世人純潔無私的愛和博大的胸懷感動了世界、詮釋了真理。
影片真實的記述了德蕾莎修女因著對上帝的信仰,以基督般的愛,默默地關注著、幫助著貧窮的人,使他們感受到尊重、關懷和愛。特蕾莎修女,沒有高深的哲理,只用誠懇、服務而有行動的愛,來醫治人類最嚴重的病源:自私、貪婪、享受、冷漠、殘暴、剝削等惡行。
她活著的時候,被世人稱為人世間的天使,當她離去,依然成為一種力量:溫暖,堅定,和平,綿延不絕。
「人生苦短,讓我好好享受吧!」
「讓我去慰藉他人,而不是被慰藉。去理解,而不是被理解。去愛,而不是被愛,因為付出就是得到。」
」因為只有在寬恕中,我們才得到寬恕。在死亡中,我們才得到永恆。」
這是影片《特瑞莎修女》最後一段話,也是留給追隨基督的後來者一份信仰上的財富。
現實中,特瑞莎修女在她的詩歌中,也用樸素筆觸,寫出了震撼人心的詩句:
人們不講道理、思想謬誤、自我中心,
不管怎樣,還是愛他們;
如果你友善,人們會說你自私自利、別有用心,
不管怎樣,還是要友善;
如果你成功以後,身邊儘是假的朋友和真的敵人,
不管怎樣,還是要成功;
你所做的善事明天就會被遺忘,
不管怎樣,還是要做善事;
誠實與坦率使你容易受到欺騙和傷害,
不管怎樣,還是要誠實與坦率;
人都會同情弱者,卻只追隨贏家,
不管怎樣,還是要為一些弱者奮鬥;
你耗費數年所建設的可能毀於一旦,
不管怎樣,還是要建設;
如果你找到了平靜和幸福,人們可能會嫉妒你,
不管怎樣,還是要快樂。
你看,說到底,它是你和上帝之間的事,這決不是你和他人之間的事。
——特蕾莎修女 《無論如何》
福音工作的推動就在您動動手指間,若您有感動可以將這篇文章分享在您的朋友圈和其他群內,讓別人也得到祝福吧!
喜歡可以掃碼打賞我們!
您的每一分奉獻都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