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蓮子現代詩六首
年初三
一座橋,馱山、也馱人
搖搖晃晃,有和尚擔水走過
鳥飛過、雨雪襲擊過,漫不經心
小魚兒在水桶裡戲水,漫不經心
女人在橋下淘米、洗衣,漫不經心
獵搶、炊煙、砍柴人,漫不經心
偶爾,駛過的車,拖來烏雲
捲走了塵土,漫不經心
取石人帶來了炸藥、雷管,漫不經心
那座橋,依舊搖搖晃晃,漫不經心,
它一手抓住一座山,它像鳥兒
抓住自己的翅膀一樣,漫不經心
祈禱
在醫院聽多了
比教堂更多
更虔誠的
祈禱
我覺得自己
真是修女
可愛的病人
那次
我被一個躁狂病人
踢流產了
醫院獎勵我6塊錢
挨打費
病人不知怎麼知道了
他們湊了60塊份子錢
送給我
補身子
越南歸來
我發現
很多照片上的
我都低著頭
我低頭
在中越友誼大橋上
找國境線
我低頭
在越南一號公路邊
剝海鴨蛋
我低頭
想曾娶我為妻的那個人
有多少戰友留在越南
我低頭
在茶古大教堂邊的小店裡
挑一串佛珠
古炮臺
幾個
騎大炮的男孩
掏出小炮
瞄準海面上
正在航行的遊輪
發射
文明史
一個男詩人
為了他的女王
發明了
抽水馬桶
並在牆上掛了一本
他寫的書
女王試坐了一次
整個王宮
都知道女王
尿尿了
湘蓮子,本名肖功蓮。女。湖南衡陽人,居廣東虎門。作品入選《新世紀詩典》《2017年中國詩歌排行榜》《1991年以來的中國詩歌》《寫給兒童的詩》《葵》《中國當代短詩三百首》《中國新詩年鑑》等,著有《機車必須替軌道行駛》《未了集》《火祭》《想好夢話再睡覺》,獲《新世紀詩典》第三屆「李白詩歌獎」點評獎,第六屆「李白詩歌獎」推薦獎。主編《中國先鋒詩歌地圖》(廣東卷)。
徐江:固化性主題與「意外」
廣東詩人湘蓮子的《古炮臺》,在近年讀到的有關歷史遺蹟類題材的作品裡,一直令我難忘。它的譏誚、生活感、今人與歷史之間宏達的空間感,都很好地把控住了人在談論歲月時所應保持的合理距離。
詩人久居虎門。如果沒有猜錯,詩中所寫的「古炮臺」,應該就是近代史裡曾經大名鼎鼎的虎門炮臺。不過,即便猜錯了,對於解讀本詩來說也無太大影響。畢竟,沿海的古炮臺,就那麼有限的幾個,它們所面對的海域,都或多或少曾經歷殖民主義者炮艦的入侵或襲擾,每個炮臺所經歷的生死考驗和挑戰,大抵是一樣的。
也正因此,「古炮臺」這類題材,在過往一個世紀左右的時間裡,基本上都是與「抵禦外侮」之類的嚴峻主題綁定在一起的,屬於「準公共性題材」。作為和平年代成長起來的讀者,我們在今天無權質疑身處於其他年代的作者,更不便武斷地否定他們當時的美學。但就創作本身而言,一旦某個主題、題材,被人們置於僵化和固化的境地,進而發展成某種帶有潛在定型傾向的意象,那麼這個主題、題材,也就很難再被催生出新意,除非有某種「意外」發生。
湘蓮子的這首《古炮臺》無疑便屬於這類「意外」——現代指數更強、更觀照當下、口語、後現代式的消解……這一切都激活了題材。詩人表現得像之前漢語從未寫過這類題材一樣,新鮮、自然、從容、自信。也正是這種耳目一新的、一切盡在掌握之中的淡定,體現出了當代人對歷史苦難鬱結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