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是第三十個「國際兒童日」,由廣州市社會組織管理局和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指導,廣州社聯困境兒童關愛中心和廣州市社會組織文化傳播協會聯合舉辦的「伴童計劃」廣州市兒童服務類社會組織專才培訓班(第二期)結業式在白雲區同德街「伴童之家」舉行。
據悉,為進一步配合政府做好睏境兒童兜底保障工作,提升社會組織參與困境兒童關愛服務工作專業水平,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以「伴童計劃」為主題,於2019年首次組織開展「伴童計劃」廣州市兒童服務類社會組織專才培訓班,聯合各部門專家和兒童福利領域學者設計系列課程為從業人員開展培訓。
2020年培訓班於9月開班,課程體系不斷完善,常態化和機制化學習平臺初具規模。主承辦單位回應需求,自籌經費,兩期培訓班覆蓋全市90家社會組織,培訓人次達2063人次,通過兒童福利專業培訓、政策法規解讀,以司法、群團、公益慈善、志願服務等多元視角提升學員專業素養,覆蓋政策法規、兒童評估、兒童保護、兒童心理疏導、實戰工作坊等多個模塊,今年結合常態化疫情防控要求,採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授課方式更加靈活。
2020年11月,廣州市社會組織聯合會牽頭,廣州社聯困境兒童關愛中心與廣州市社會組織文化傳播協會在專才培訓班的基礎上,開設「伴童計劃」廣州市兒童服務類社會組織骨幹深度研學營,對接愛德基金會、中國扶貧基金會等樞紐組織,共走訪兩省3市共13家兒童服務類社會組織進行深度交流。研學營工作的試水回應了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廣州發展的需求,也輸出了廣州模式和經驗,探索了「伴童計劃」推動兒童服務組織機構跨區域交流的可能性。
此次結業主題講座特別邀請了南京市第十三、十四屆政協委員、南京市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何春蘭老師作《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內容解讀》。何春蘭老師基於南京市的探索實踐,圍繞兒童保護工作的歷史發展進程、市政府層面在兒童保護制度體系建設以及市兒童保護工作實踐、特色與成效等內容,全面從政府、家庭、學校、社會、司法、網絡六方渠道如何給未成年人提供保護進行解讀。
據了解,廣州社聯一直發揮著廣州市社會組織綜合服務樞紐平臺的作用,收錄的廣州兒童服務類社會組織從89家增加到116家,不僅為困境兒童及其家庭提供了一個較系統完整的兒童服務類社會組織信息查詢指南,還有效地宣傳了廣州市兒童服務類社會組織,擴大服務覆蓋面和影響力,助力建設更為完善的困境兒童兜底保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