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除去廣東、上海醫務社會工作發展較快外,北京、山東、四川成都也有部分醫院開展了醫務社會工作,但其中的一線服務人員大多數是由醫護或行政人員轉崗兼職,極少數是專業社工。醫務社工難以進入醫院開展服務是一個普遍現象,那麼,為何會存在這種現象呢?
首先,醫院層面對醫務社工認識還很片面。很多醫院片面地認為醫務社工的工作限於導診、病房慰問、秩序維護等服務。在這種認識下,醫院自然不會對醫務社工產生足夠重視。同樣的服務為什麼還要花錢去請醫務社工呢?志願者不需要錢,豈不是更好。
其次,醫院對醫務社工專業能力存在擔憂。很多醫院即使有專業社工,也還是要在社工開展工作時安排一位醫護人員陪同,因為病人關心的問題通常都與病情直接相關,沒有專業醫學背景就很難為病人提供適切服務,一旦醫務社工的回答和醫生或者護士不一致則可能導致嚴重的後果。
最後,醫院整體架構和部門設置發生變動時程序相對複雜。醫院是一臺精密的儀器,一個龐大的醫院需要多個部門的協作,部門增減往往牽一髮而動全身。在沒有上級部門指示的情況下,醫院層面一般不會輕易做出部門變動的決定。
醫務社工專業人才的匱乏和培養機制的缺位也是醫務社會工作發展的一大掣肘。在醫務社工沒有得到充分認可的現實情境下,不僅是醫院對醫務社工的專業能力存在質疑,社會組織也同樣充滿疑慮。在邀請社工機構參加「區域性醫務社工發展推動機制探討圓桌會(成都)」時,一些機構給出的回應是:「醫務社工太過於專業化,我們今後不會往那個方向發展,社區服務是我們的主項。」
目前,內地很多省份醫務社工的數量都是個位數,同時,高校缺少醫務社工方面的專門培養機制,醫院也沒有為高校畢業的社工提供實習機會,這導致了醫務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的舉步維艱。
醫務社工人才的缺乏和專業能力的不足,導致了醫院對是否開展醫務社會工作充滿了質疑和猶豫,而醫院對醫務社工的低認可度又導致了對醫務社工的需求冷淡,進而導致了人才的流失和培養機制的缺失。如此,形成了醫院認可度越低醫務社工專業人才越缺乏,專業人才越缺乏醫院認可度越低的惡性循環,這樣的情況必然進一步阻礙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
《中國社會工作》雜誌
投稿平臺:http://tg.shehuiwang.cn
新浪微博:@中國社會工作雜誌
分享是一種美德,請將本文分享給身邊有需要的人!
友情提示:長按二維碼將自動識別敬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