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管資訊丨醫務人員職稱晉升將與這項工作掛鈎...

2021-02-23 醫管通

近日,上海市衛健委印發《關於加強本市醫療衛生機構 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

《指導意見》稱,2020年6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對醫療衛生機構及其從業人員開展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醫療衛生機構要充分認識加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的重要意義,將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納入醫院發展戰略和規劃。現將重點內容整理如下:

《指導意見》要求,醫療機構要制定醫務人員健康促進管理制度,對全體員工進行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開展健康評估;積極為醫務人員提供健康飲食、科學運動、心理健康等保障和服務;針對醫務人員主要健康問題,提供針對性的健康幹預和服務;開展健康科普,提高醫務人員的健康意識和理念,引導其踐行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健康素養水平,切實發揮醫務人員在健康促進中的引領示範作用。

《指導意見》指出,在組織制定各病種臨床路徑時,要明確將「入院宣教」和「出院宣教」列入常規工作項目,保障健康教育工作落實。在臨床診療指南、護理常規中,要注意明確健康教育有關要求。

門診應設立健康諮詢室(點),提供相應疾病的健康教育處方。

病房應結合醫療機構住院要求、疾病注意事項等針對性開展健康教育。

出院時應提出鞏固和防止復發的注意事項,做好飲食、起居、鍛鍊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幫助養成健康行為。

《指導意見》要求,醫療機構要通過講座、義診、健康諮詢等公益性活動向社區居民普及健康知識。分析所在社區居民的患病情況和健康狀況,針對老人、婦女、兒童等重點人群、重點疾病和主要健康問題,開展健康教育指導和行為幹預。針對社區內各類場所(包括學校、企業、機關、部隊等)人群特點,開展相應健康幹預項目和指導服務。

為完善激勵考核機制,《指導意見》強調,將健康科普工作納入醫務人員日常業務考核、評先評優、職稱晉升的考核內容。

構建「醫療衛生機構健康教育年度活躍指數」「媒體健康科普年度影響力」等指標,持續發布相關報告。開展醫療衛生機構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督導,對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優秀典型案例進行表彰推廣,鼓勵引導各級醫療衛生機構、新聞媒體和社會力量積極開展工作。

早在2020年9月,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關於推進實施健康中國行動2020年工作計劃的通知》中就顯示,將研究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的績效考核機制。

科學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最好的切入點是患者在尋求醫療服務的時候,如果醫務人員能在患者就醫時適時提供一些健康生活方式倡議,健康教育工作往往會事半功倍。

國家衛健委的專家曾表示:「不能讓醫務人員僅靠自己的熱情去做健康科普,還要從政策環境上支持他們。」為讓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從事健康科普工作更有幹勁,2022年前,我國將建立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績效考核機制。

本次上海的《指導意見》,加快了從「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也推動了醫務人員從事科普工作。

優質護理服務量化目標及細化措施

收藏丨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要點

看看解放軍總醫院如何開展臨床科室大查房

護士長需要避免的10個管理誤區

相關焦點

  • 重磅:醫師申報職稱時,適時取消英語、科研論文等硬性規定!
    值得關注的是,《實施意見》對社會辦醫、人才支持和保障、職稱評審等方面進行了規劃與要求。現對重點簡化如下:1. 從規劃布局上對社會辦醫不作限制。嚴格控制公立醫院數量和規模,為社會辦醫留足發展空間。對社會辦醫在區域總量和空間布局上不作規劃限制。對乙類大型醫用設備配置實行告知承諾制,取消床位規模要求。
  • 【新規】醫師職稱評聘向這幾類醫師靠攏!
    江西作為先例,出臺了《關於加強公立醫院公共衛生職能建設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政策,其中對職稱改動有明確表示。《意見》明確,江西省二級及以上公立醫院要建立健全公共衛生工作機制,成立由院主要負責同志任主任,公共衛生、醫務、院感、呼吸、重症、中醫、心理衛生、影像等相關科室為成員的公共衛生工作管理委員會,明確相關內設科室為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具體承擔醫院公共衛生工作的綜合管理、組織協調、技術指導和績效考核等工作。臨床業務科室要配備專職或兼職公共衛生管理員,負責科室公共衛生工作日常管理。
  • 政府通知:今年起,村醫重點做好這項工作!
    日前,黃山市人民政府發布《加強推廣應用中醫適宜技術》報導,裡面提到歙縣舉辦村衛生室中醫適宜技術培訓班,通過加強基層中醫適宜技術推廣與應用,提高基層醫務人員中醫藥適宜技術應用水平
  • 職稱英語「闌尾」該切掉了
    但被民意長期詬病的職稱英語仍然沒有任何改革的大動作。職稱英語是目前參與人群最多的職業資格考試之一,涉及在職人員職稱晉升、工資評定等切身利益。但長期以來,其設置的必要性、合理性、公平性一直難以服眾。一方面,很多在職人員入職前都已取得水平更高的英語等級證書,職稱英語認定屬於重複認定、浪費資源;另一方面,職稱英語名義上是為了提高在職人員的外語水平,但其入門級水平根本無法提升考試者的應用能力,與大多數崗位的實際工作要求也關係不大,是典型的「闌尾」。更為荒誕的是,這個「闌尾」已經得了嚴重的炎症,阻礙各類人才脫穎而出。
  • 「建議將傷害、殺害醫務人員列入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的法定加重情形」
    今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律師協會副會長呂紅兵帶來了關於完善醫護人員權益立法的提案,建議將傷害、殺害醫務人員列入《刑法》故意傷害罪、故意殺人罪的法定加重情形。他還提出,建議全國的醫療機構共享「醫鬧」信息,通過平臺機制對「醫鬧」事件精準定位。目前我國《刑法》第二百九十條第一款,已將擾亂醫療場所秩序的行為納入擾亂社會秩序罪。
  • 今年醫生的平均收入,看看你的職稱能拿多少薪酬?
    作為醫護人員,我們關心的是什麼呢?當然是升職加薪!此次人才服務專項行動提出,「人才服務基層業績將作為晉升職稱重要依據之一」;落實中小學教師、衛生等重點領域專業技術人才晉升高級職稱須有1年以上農村基層工作經歷做法;完善鄉鎮工作補貼等工資政策。
  • 江西接連發生2起傷醫事件,1死1重傷!暴力傷醫是刑事犯罪,要保障醫務人員生命安全
    2021年1月26日,江西省吉水縣人民醫院發生一起惡性傷害醫務人員的刑事案件。國家衛健委27日回應:暴力傷害醫務人員,是嚴重的違法犯罪行為,我們對此表示強烈的譴責!一天前,他在醫院進行查房工作時,43歲的嫌疑人曾某升突然出現,並用刀刺傷了他。有目擊者稱,胡醫生被曾某升捅傷倒下後,對方臨走時又在胡醫生的胸口刺了一刀。
  • 新華社:職稱英語「闌尾」早該切掉了!
    不少專業技能出色的在職人員,僅僅因為通不過職稱英語考試,就無法晉升職稱,得不到公平的職業待遇。這不僅削弱了必要的專業技能認定作用,更打擊了許多人鑽研業務、努力向上的積極性。此外,職稱英語目前還滋生出巨大的灰色利益鏈,報名、教材、培訓、考試等各環節都有人鑽空子,甚至涉嫌違法,日漸異化成斂財工具。
  • 徐淼陳建勳給醫務工作者「送禮」了
    連日來,區領導深入我區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走訪慰問基層一線醫務工作者,給他們送上節日的祝福,並向奮戰在全區衛生戰線的廣大醫務工作者致以節日的問候和慰問。其中,區級醫療機構高級職稱329人;基層醫療機構高級職稱53人。全區設有市級名醫工作室3家,區級名醫工作室8家。這些名醫師長期工作在一線,幾十年如一日,為滿足黃巖群眾多樣化、多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打造「健康黃巖」積極貢獻了力量。
  • 此地6名同志被首次晉升一級輔警長,12名同志首次晉升二級輔警
    2019年10月以來,安徽南陵縣公安局著力加強輔警隊伍正規化建設,積極推進輔警分類層級管理,相繼制定了《南陵縣公安局警務輔助人員管理辦法》《南陵縣公安局警務輔助人員分類層級制管理辦法》。此次評級授銜,根據聘任勤務輔警管理崗、文職輔警技術崗兩個類型,結合輔警工作年限、工作表現、考核結果,由高到低依次確定一級輔警長、二級輔警長、一級輔警、二級輔警、三級輔警、實習輔警等六個層級,並實行逐級晉升,有效實現「工匠型」輔警有盼頭、實幹型輔警有奔頭的目標。「『工匠型』輔警留得住,實幹型輔警用得好,就要從制度上突破,待遇上有傾斜」,相關負責人表示,「讓他們繼續保持幹勁和熱情」。
  • 【關注】長庚醫院「醫管分治」:讓精於管理的人管理醫院
    訂閱「艾力彼•醫院觀察」微信公眾號,請點標題下面的小藍字體,或掃瞄底部二維碼。原題:「醫管分治」 看點在院外11月28日,北京清華長庚醫院正式開業。這是北京市首家實行醫管分工合治的公立醫院,實行理事會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由醫院理事會選聘院長和總執行長組成醫院管理層,負責醫院日常的醫療和行政運營。醫護人員將把精力放在醫療工作中,將由精於管理的專人負責行政事務,可以將醫療專家從行政工作中解脫出來。
  • 撕口罩吐口水等行為致醫務人員感染 構成故意傷害罪
    撕口罩吐口水等行為致醫務人員感染構成故意傷害罪□ 本報記者 蒲曉磊從春節前到現在,一批又一批醫務人員不顧感染危險,毅然奔赴疫情「重災區」。然而,在這樣一個舉國上下同心抗「疫」的時刻,仍有一些人為了個人私利,不配合醫務人員的工作,甚至任意打罵醫務人員、擾亂醫療秩序。
  • 江蘇警方嚴打擾亂醫療秩序和傷害醫務人員違法犯罪行為
    新冠病毒疫情防控以來,全省公安機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部系列部署要求,全面加強醫療機構特別是定點收治醫院安全保衛工作,及時化解醫患矛盾糾紛,嚴厲打擊擾亂醫療秩序、傷害醫務人員等違法犯罪行為,為疫情防治工作保駕護航。
  • 防城港:關愛「疫」線醫務人員子女
    駱莉珍說:「疫情期間,我們語、數、英三個科目的老師都對這些抗疫一線醫務人員的子女非常關心。比如,我作為林錦欣的班主任,每天都要向她的家長詢問她在家的學習情況和精神狀態,同時進行學習督促和心理疏導。」直到目前,駱莉珍像每日打卡一樣,與同事一直保持著對林錦欣的「雲家訪」聯繫,每天跟蹤她的學習和心理情況。
  • 【國際】日本大學怎樣嚴格職稱評審?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方勇博士介紹,在日本要晉升為教授,難度相對較大。難度大緣於教授的名額少,國立大學按照國家的標準決定教授人數,私立大學的教授名額相對更少。只有當某個專業的教授辭職或退休才有空缺,或是新設立了一個專業崗位才有名額。日本在傳統上是一個論資排輩的國家,各行各業都是資格越高,資歷和年齡也越高。
  • 如何突破醫務社會工作的發展困境
    目前,國內除去廣東、上海醫務社會工作發展較快外,北京、山東、四川成都也有部分醫院開展了醫務社會工作,但其中的一線服務人員大多數是由醫護或行政人員轉崗兼職,極少數是專業社工。醫務社工難以進入醫院開展服務是一個普遍現象,那麼,為何會存在這種現象呢?首先,醫院層面對醫務社工認識還很片面。
  • 給女性醫護人員「集體剃光頭」?組織者可以更溫情些
    半月談評論員 袁汝婷 近日,一些地方援助湖北醫療隊的女性醫護人員集體剃光頭的視頻,在網絡上引發不小的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