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七十年代,手錶、縫紉機、單車被稱為百姓生活高檔奢侈的「三大件」。手錶,是百姓財富和身份的象徵,技藝高超的修表師傅也因此風光無限。
九十年代後期手機盛行,開始取代了手錶,匠人們的生活朝不保夕,紛紛轉行,修表行業日漸受到了冷落,修表師傅的生意也發生了變化。
西安的西梆子市有一家鐘錶修理部,不到十平米的店鋪,坐落在一個不起眼的小角落,甚至連名字都沒有取,只有一個藍色背景的門頭,上邊寫著鐘錶修理部。
簡單的推拉門上,還寫著專業修表,保修半年。透過玻璃門就可以看到小屋子裡面昏黃的燈光,修理桌前,修表師傅帶著頭戴式放大鏡,正在認真給顧客修理手錶。
這位修表師傅叫李鶴玲,從17歲拜師學藝開始,至今已經在這一行摸爬滾打了整整四十八年了。
最開始的時候,李師傅在東大街的亨得利鐘錶行當學徒,然後就在鐘錶行一幹就是整整三十二年。退休之後,李師傅放不下這麼手藝,就在西梆子市街開了一個小店鋪,繼續自己的修表事業。這店鋪一開,又是十五年過去了。
李師傅告訴我,她每天早上起來,把家裡面收拾好後就坐在自己的修理部,直到晚上八九點才離開回家。李師傅說,這是她一輩子只幹了修表這一件事情,已經和自己的日常生活融為一體,沒有客人的時候,就是研究研究手錶的拆卸,也覺得有趣。
修手錶是門細緻活兒,修表師傅得心細如髮,心靜如水。李師傅說,不要小看修表這件事兒,因為很多手錶的零件難配,每個零件又很小,所以修表的時候自己很操心,生怕不僅沒修好還弄丟了一個小零件。
因為這家鐘錶修理部已經在這裡開了十幾年了,價格低廉,而且李師傅的手藝確實精湛,周圍老街坊的表壞了都會拿來找她修理。
採訪李師傅的時候,正好有個客人來了要給表換電池,李師傅打開表蓋之後,發現手錶還有一點小毛病,就順手給客人也修好了,收錢的時候,也只是收了換電池的錢。
滴答滴答。鐘錶走動的聲音混入秋雨聲,連綿不絕,提醒著你,時間在流逝,歲月在變遷。
袖珍起子、袖珍榔頭、袖珍操作臺……是修表匠所有的家當。曾幾何時,手錶是每個家庭必不可少的物品,然而,隨著時代變遷,修表這一民間的老手藝也經歷著輝煌、衰落及復甦的輪迴。
現在人們都習慣用手機看時間,仍是作為計時工具的手錶,已經成為一種裝飾品,在西安的街頭,也很難找到修表的師傅了。
隨著時代的變遷,修表這一行當似乎與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修表,已是流淌在時代裡的樸素時光。
其實,漸行漸遠的老手藝又何止修表這一種呢?當家裡祖傳的老式鐘錶壞了,廚房用了幾十年的菜刀把斷了,稱心稱手的鐵鍋開裂了,厚重的棉花被要翻彈了……每每到了這種時候,人們總是會想起老手藝人。
回民街| 陝菜 | 肉夾饃 | 火鍋 |私房菜 | 美蛙炒菜 |胡辣湯|三鮮煮饃| 泡饃 | 小炒 | 涼皮早餐 | 面 | 葫蘆頭 | 粉湯羊血 | 烤肉 |牛肉拉麵臘牛肉 |酸湯水餃 | 水盆羊肉 | 早餐 | 唱歌 | 豬蹄包子 | 魚| 光華路 | 小南門 |振興路 | 石泉 |寶雞耀縣|涇陽 |高陵 | 三原| 渭南| 戶縣 | 蒲城 | 大荔藍田|臨潼 |周至 | 乾縣| 禮泉| 富平 | 鹹陽 | 楊凌華陰 |潼關|韓城 |澄城 | 合陽| 武功| 扶風 | 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