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修憲公投失敗,總理倫齊宣布辭職,接下來呢?

2021-02-15 央視財經評論

義大利昨天舉行了一場全民公投,要修改憲法,結果,沒想到,大多數人反對憲法改革,義大利總理倫齊宣布辭職。


義大利此次修憲公投主要涉及政體改革,包括削弱參議院權力,如減少席位、取消參議員普選,以及把地方政府一些決策權收歸中央等。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義大利近幾年經濟一直不景氣,倫齊2014年初上臺以來,經濟僅有緩慢好轉。倫齊一再表示,修憲目的在於精簡機構、節約開支、確保政府執政能力,這有利於推行必要的改革措施。但反對者稱,修憲損害權力制衡機制,賦予政府過多權力。


倫齊去年年底把公投和個人政治前途掛鈎,表示如果公投失敗,他將辭職。義大利媒體報導說,許多選民在投票當天並不清楚修憲的真正含義,就投了反對票。根據英國廣播公司報導,初步統計結果顯示,反對票佔比接近60%,贊成票僅佔40%左右,修憲被否決已成定局。


倫齊辭職後,義大利將組建一個過渡政府,大選也可能將提前舉行,反歐洲一體化、反移民的極右翼政黨五星運動黨可能就此上臺,而此前倫齊的一些改革措施很可能將被推翻。


倫齊承認修憲公投失敗後,歐元兌美元今天早上在亞洲市場、早盤盤中一度跌至2015年3月以來的最低水平,1歐元兌1.0505美元;歐元兌日元下跌1.5%至1歐元兌換119.38日元。


義大利經濟如何走出低谷? 是否將引發新一輪「脫歐」危機? 全球市場又該如何應對? 「換個視角看經濟」,今晚21:50《央視財經評論》為您解析,敬請關注。

張  琳


小夥伴們,央評的粉絲群已經開始建立啦!想和全國的小夥伴交流對經濟生活方面的看法嗎?想和最權威的專家交流自己的觀點嗎?快來添加小編的微信號:「yuemanxilou2016」,加好友之後拉您加入「央視財經評論粉絲群」!快來加入!等你呦!

歡迎大家每晚在直播平臺:一直播,參與《央視財經評論》視頻互動!進入一直播後,請搜索ID:29503467,關注《央視財經評論》欄目,周一到周四每晚8點,我們會在微博和一直播平臺同步進行視頻直播,#大咖駕到#,央評當天話題搶鮮提問!主持人、評論員、重磅嘉賓提前互動,等你來!

《央視財經評論》

製片人:趙悅

新媒體主管:鄭玥

本期編輯:魔法師曉蕾


相關焦點

  • 義大利公投失敗,加速歐盟解體,美元指數要上天了!
    今天(12月5日)早上7:30,義大利總理馬泰奧·倫齊發表講話,承認公投失敗,並稱對這次失敗負全部責任,自己提出辭職。上周,維維對義大利公投發布一篇預測性文章:《一場狂風暴雨將至 許多資產將遭血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點擊閱讀。
  • 俄羅斯總理為何辭職?
    俄羅斯總理梅德韋傑夫15號在普京發表國情諮文後,突然宣布政府全體辭職
  • 義大利總理孔特宣布將辭職
    在受到執政聯盟盟友、來自極右翼的聯盟黨的副總理薩爾維尼的猛烈攻擊後,義大利總理孔特20日在國會發表講話,宣布將辭去總理一職。
  • 黎巴嫩總理宣布本屆政府辭職,義大利專家:爆炸或由軍用飛彈引發
    早前,伊朗英語電視臺報導指出,黎巴嫩總理將很快宣布辭職。據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0日晚7點30分左右,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本屆政府辭職。黎巴嫩總理哈桑·迪亞卜 視頻截圖黎巴嫩財政部長於當地時間10日辭職。這是貝魯特大爆炸事故發生後,第四名辭職的政府官員。
  • 義大利總理自嘲「蹩腳英語」
  • 俄羅斯修憲公投,日本慌了
    利馬連科在談到這件事情時表示,俄羅斯修憲的意義在於憲法修正案如果通過,來自外國的不滿將失去意義。據日本《讀賣新聞》報導,俄修改憲法是想發出信號,即莫斯科不會和日本就北方四島主權問題進行交涉,這樣做也是為爭取當地居民支持修憲。日本不會受到俄羅斯憲法的束縛,東京方面將關注俄羅斯修憲對領土爭端問題的影響。
  • 俄修憲公投,南千島群島歸屬問題將不復存在讓日本擔憂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孫秀萍 環球時報記者 曲頌】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和日本共同社29日報導,實際管轄俄日爭議領土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的俄薩哈林州州長利馬連科此前一天表示,俄憲法修正案全民公投將使南千島群島歸屬問題不復存在
  • 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辭職
    △特恩布爾據澳大利亞廣播公司消息,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今天召開執政黨自由黨內部會議進行信任投票。
  • 義大利總理辭職了…一起來看看吧→
    不過,買島這事到底該怎麼解決呢?比利時前首相居伊·伏思達就給川普支了個招,說要不用美國的阿拉斯加州來做個交換?因為阿拉斯加最早就是由丹麥人發現的。說完買買買的川普,本周關注的第二個熱點人物也與買賣有關。這個人物有點特別,他不是普通人,而是超級英雄——蜘蛛俠。
  • 黎巴嫩領導人集體辭職,馬克龍欲建聯合政府接手管理
    親,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小六嘚啵嘚」,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每天分享的精彩文章了,好文章我們齊分享總理迪亞卜在電視廣播中表示,"為了尋求真正的變革,為了不讓政治當權派把爆炸和更廣泛的經濟危機歸咎於內閣",他宣布黎巴嫩本屆政府集體辭職。 迪亞卜承認黎巴嫩抗議者的說法,即他管理的政治體系充斥著腐敗。他表示:"我之前說過,腐敗已經紮根於這個國家的每一個角落,但現在我發現,腐敗的力量已經凌駕於整個國家之上。"
  • 快訊:紐西蘭國家黨黨魁比爾·英格利希宣布辭職!
    快訊:國家黨黨魁比爾·英格利希宣布辭職!今天上午,比爾·英格利希發表講話,宣布辭去國家黨黨魁一職。
  • 加泰隆尼亞究竟是否宣布獨立?西班牙總理:說清楚
    加泰隆尼亞自治政府主席普伊格蒙特周二(10日)暫緩宣布獨立。普伊格蒙特(Carles Puigdemont)昨日在國會演說中雖表示將暫緩宣布獨立,但帶領一批議員籤屬《獨立宣言》。西班牙總理拉霍伊(Mariano Rajoy)今日要求普伊格蒙特說清楚,加泰隆尼亞究竟是否宣布獨立。拉霍伊於北京時間今日晚上6點針對加泰隆尼亞獨立公投公開回應,他說普伊格蒙特暫緩宣布獨立的作法讓整件事更加令人困惑。
  • 前總理空特辭職後,開啟自己新事業!獲得百萬群眾支持
    2021年1月26日前義大利總理孔特突然辭職,2月13日正式卸任,至此孔特政府徹底成為了過去時。那這個曾經受人愛戴的總理退出政壇後還會再次回歸嗎?目前來看,應該是不會了。據義大利媒體《晚郵報》報導,佛羅倫斯大學Luigi Dei校長表示,孔特將於3月1日起重返佛羅倫斯大學擔任法學教授,教私法或者民法課程。2月17日星期三上午,佛羅倫斯大學舉辦新學年開幕式。
  • 她辭職「史無前例」,特魯多尷尬!
    因涉嫌欺凌侮辱工作人員,加拿大女總督帕耶特及其秘書21日宣布辭職。《多倫多星報》評論稱,作為英國女王在加拿大的常駐代表,帕耶特的辭職「史無前例」。這一事件在加拿大國內引發對總理特魯多的批評。有報導稱,因為遭到這兩人的公開羞辱和斥責,總督府十多名員工去年辭職。去年7月,加政府聘用外部獨立公司對帕耶特在其中的責任進行調查。知情人士透露,調查結果令人不安。周四,特魯多會見帕耶特,兩人討論了報告內容,之後後者向加總理提出辭職。特魯多辦公室證實收到帕耶特的辭呈。目前還不清楚特魯多是否曾敦促她辭職。根據加拿大相關法律,加拿大聯邦首席大法官華格納將代理總督一職。
  • 超157萬英國民眾呼籲第二次公投 歐盟六大創始國促英儘快退歐
    因不滿公投結果,當地時間25日下午,約300名民眾在英國議會前自發舉行集會,抗議英國「脫歐」,呼籲舉行第二次全民公投。英國「脫歐」公投結果24日塵埃落定,「脫歐」一方以51.89%的支持率贏得公投。一石激起千層浪,英國首相卡梅倫當日宣布辭職,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斯特金宣布蘇格蘭「非常有可能」舉行第二次獨立公投,全球金融市場亦產生「過山車」式震蕩。
  • 抗議示威持續,泰國前總理英拉發文,質問巴育是否記得6年前
    英拉是於周六(17日)在臉書上貼文指,自己一直在密切關注泰國目前的形勢,並提及6年前有一群民眾向她提出訴求,要求她辭去總理職位。她稱,今天同樣的情況發生在巴育身上,學生和人民群眾呼籲,需要讓巴育辭職、修憲來改變國家,「所以希望今天巴育也能夠記得,並且為了國家的發展及安寧儘快做出決定!」泰國反政府示威持續發酵,首都曼谷,以及春武裡、清萊等17個府都出現集會。
  • 【評論】安倍修憲,不忘「初心」
    不過,大選結束後,自民黨再次大獲全勝,安倍的任期很可能將延續到2018年,這就為其提供了充足的時間來推動修憲進程。果然,大選過後沒多久,安倍就開始為修憲放風。據共同社報導,他在14日參加關西電視臺節目時,就對修憲表達了強烈意願。安倍表示,應當親手書寫承載21世紀日本理想狀態的新憲法。他還稱,期待對修憲態度積極的維新黨能給予配合。
  • 馬哈蒂爾為何突然辭職?對中國有何影響?分析來了
    現年94歲的馬來西亞領導人馬哈蒂爾24日宣布辭去總理一職。馬哈蒂爾在2018年作為希望聯盟(希盟)候選人贏得大選時曾承諾,將在任職兩年後(2020年)「交棒」給希盟的最大成員黨人民公正黨主席安瓦爾,此次辭職是否是總理之位的交接?國內多位馬來西亞問題學者24日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均認為,馬哈蒂爾組建新執政聯盟繼續擔任總理是最有可能的結果。
  • 世界趣聞 義大利人英語有多差?看完笑出腹肌!
    之前有陣子ISIS恐怖分子聲稱要攻擊義大利,把意呆人民嚇壞了,可直到他們圈了幾個義大利著名地標後,反而讓義大利笑掉了大牙,可謂是猜到了開頭卻沒有猜到結局。好端端的威脅為什麼變成了笑柄?原來是因為ISIS居然把比薩斜塔(Leaning Tower of Pisa),寫成了披薩斜塔(leaning tower of pizz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