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清晨,一年一度的西大洋水庫開漁,預計出魚60—80萬斤,為附近村民增收數百萬元。8日上午10時許,一條58斤的花鰱成為開漁兩天的「魚王」,被人以35元/斤的價格買走。
11月7日凌晨,西大洋水庫水面上船隻轟鳴,一盞盞綠色的漁燈在水面上閃爍。到了清晨,隨著越來越多的船兒靠岸,碼頭上熱鬧起來。一條條大魚被擺在岸邊,隨客戶喜愛購買。一般情況下,10斤以上的大魚,如花鰱、鯉魚等,每斤都能賣到10元以上。三四斤的白鰱也有很多,但價格相對便宜不少。西大洋水庫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經過初步查看,開漁首日最大的魚不過20斤左右,雖然沒有重量級「魚王」,但很多白鰱、花鰱、鯉魚等都超過10斤,預示著今年漁獲應該不錯。
西大洋村漁民劉京餘已經連續幾年捕捉到「魚王」,今年開漁首日也捕捉到一條20多斤的花鰱,賣了400多元錢,還有鯉魚、白鰱等一共收穫了近700斤,賣了5000來塊錢。「西大洋的魚以水藻和浮遊生物為食,在水質優良的水庫中自然生長,肉質緊實鮮美,很受人們追捧。」對於首日的收入,劉京餘還算滿意,唯一遺憾的就是沒有捕到「魚王」。劉京餘稱,水庫開庫漁民最開心的是捕到「魚王」,他在2018年就捕到了一條47斤的大花鰱魚,長90多釐米,上岸後就被一客商以2350元買走。更早之前的2017年西大洋水庫開漁,劉京餘還曾捕到一條59斤的大花鰱,被人以45元/斤的價格收購,賣了2655元。
池沼公魚是西大洋水庫開漁的「主力」
11月8日下午,西大洋水庫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雖然開漁首日沒有出現「魚王」,但8日上午10時許,有人捕獲了一條58斤的花鰱,被人以35元/斤的價格買走。「遺憾的是,沒拍到照片,只知道是個年輕人捕到的魚,一條就賣了2000多元。」西大洋水庫工作人員稱,此次開漁將持續一個月,有200餘條漁船進行捕撈,預計出魚60—80萬斤,將為附近村民增收數百萬元。
據介紹,作為保定市的重要水源地,西大洋水庫多年保持了地表Ⅰ類水標準。目前,通過春季投放淨水魚苗、冬季開庫捕撈的管理模式,較好地實現了移民生產與水質保護的良性循環。從2004年開始,根據水庫的水量、水質狀況,每年春季將一定數量的池沼公魚、花白鰱等以浮遊生物和水生植物為食的魚种放流入庫;秋冬季開漁期,允許附近移民到管理處統一辦理入庫捕魚手續,集中捕撈。此舉既可有效淨化水庫水質,又增加了水庫移民收入。
據介紹,此次開漁持續一個月,在12月6日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