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蒲城縣青少年活動中心組織33名學員赴白水縣倉頡廟開展了「探索華夏文明 學習倉頡精神」研學系列活動,意在讓學員實地觀察倉頡廟的深厚文化,感受造字力量。本次活動分為兩部分,一是參觀倉頡廟,二是體驗「穿漢服、習漢禮、寫漢字」。
來到倉頡廟,天氣陰沉,還不時飄著小雨,但學員們的熱情不減,在解說員的帶領下,學員們首先參觀了造字碑上幾種不同的文字,讓學員認識了象形文、甲骨文、小篆等,了解了漢字的來歷和文化底蘊。
其次在二十八字倉聖鳥跡書碑前,學員興致極高,不停的問這問那,這是什麼字啊?原來以前的字都是畫出來的啊?經過跟隨講解員仔細的認讀和解釋字義,很快的掌握了碑上是什麼字並知道其意義;學員還觀看了倉頡生平微雕、對臺戲樓,並參拜了大殿內倉頡像;在倉頡手植柏前,仔細聆聽了古樹來歷,學員們都好奇的要和這顆高約17米、五千餘年的大樹「握手」。
最後,當工作人員拿來漢服時,學員們早已安奈不住喜悅的心情,急切地穿上衣服,跟隨講解員認真的學起了見到老師、父母和同學的禮儀,雖稚氣未脫,但拱手行禮卻像一個小大人一樣。今天正值母親節,講解員就請學員用剛才學的禮儀,感謝我們的母親,並說句「媽媽,節日快樂」,藉此向母親祝福。講解員話音剛落,只見學員們齊刷刷的行了跪拜禮,以此感謝母親;接下來學員手拿竹簡一字一句的朗讀詩書,蒙蒙雨絲灑落在千年的古柏上,朗朗書聲飄蕩在悠悠的聖廟中。在寫漢字環節,雖然有不少同學不懂握筆姿勢,但在老師的指導下一筆一划,寫的也有模有樣。
學員們被深厚的華夏文化底蘊所吸引,通過穿漢服,習漢禮,寫漢字互動體驗,寓教於樂,讓孩子在遊戲中能掌握很多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