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柳江】裡雍西河屯:一片水,一扁舟,一股鄉愁

2021-02-15 微柳江

關注我,請點擊「微柳江」


涼風習習,

迎面拂來,

第一次走進柳江區裡雍鎮基田村西河屯,

平坦的水泥路

讓有些倦態的身體瞬間放鬆了很多,

那些休閒的老人在村口坐著,

飽經風霜的手指指引著我們往前走。

往前走,穿過一小片蘆葦地就是柳江河畔,未見其影,卻聞腳板底的鵝卵石咿呀嚓響,那酸的痛的感覺,就是兒時光著腳丫在去學校的小路上奔跑的感覺。

喜歡蘆葦,穿進去走走,嘻嘻哈哈,便可找到童年的快樂時光……

喜歡鵝卵石,選幾塊精緻的放在褲兜裡,拿回家好好賞玩,然後聽得母親在旁邊一陣囉嗦。

下個坡,便是柳江河了,水不大,裸露的幾堆沙石,便成了人們親近河水的平臺,極目遠眺,宏偉的紅花水電站屹立在柳江河上,那麼堅定……

幾艘漁船宛如幾個老漁人,悠閒地相互倚靠著岸邊,撮著小酒,在回憶他們當年在河裡網魚的歲月,或者是告訴西河的子孫不要忘記父母輩艱苦的歲月,要學會感恩。

這片河灘好大好美,泛黃的沙石間,幾株小草特別顯眼,它們在其實是在向人們展示它的超強生命力……

河水清澈汪汪,直叫人立馬脫鞋下去玩水,冰涼的水直透心靈,蕩滌靈魂。河邊的石頭圓滾滾的,都有鵝蛋那麼大,有些圓石上有花紋,漂亮至極,難怪朋友說「隨手撿一塊都是一件藝術品」,呵呵,好多人都覺得撿了滿滿一荷包的石,還是不夠……

不夠的,還有許多柳江區的鄉村休閒遊,近年來,柳江區重視美麗鄉村和鄉村觀光休閒遊的發展,土博、百朋、洛滿、進德、成團、流山等鎮的一些鄉村慕名而來了許多遊客,他們都是奔著柳江區美麗的鄉村風景而來……

裡雍鎮基田村西河屯位於裡雍鎮西面,緊鄰柳江河畔。在村屯綠化上,裡雍鎮通過規劃先行,以村屯周圍、房前屋後道路兩旁為重點因地制宜建造護村林和休閒林區,並大力實施村屯道路硬化、農村飲水安全、溝渠清淤及排水排汙聯通等工程,村屯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特別是屯內有跨度幾百米長的大沙灘,每年都吸引很多遊客慕名前來遊玩。

來源微柳江 轉載請註明出處

感謝您的關注,這裡是柳江官方政務微信公眾號「微柳江」

                         

歡迎關注「微柳江」 

1、添加朋友-查找公眾號:「微柳江」(或者 lj7217492)-關注

2、點擊文章標題下面的「微柳江」-關注

3、擊文章的右上角-查看公眾號-關注

4、掃描上面的二維碼-添加關注

投稿郵箱:jinriliujiang@163.com

QQ:973660675

報料電話:7217492


相關焦點

  • 夏風送清香 科普進鄉村 || 2019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周走進「美麗鄉村」柳江竹達屯
    今天(5月17日),歌舞表演、社科知識宣傳、有獎問答、互動遊戲、民俗體驗,由柳江區社科聯、鄉村辦主辦,柳江區委黨校協辦的一場別開生面的社會科學普及活動走進了「美麗鄉村」柳江縣竹達屯,互動式、體驗式的科普知識宣傳,讓眾多鄉親在享受科普大餐的同時,得到一次人文社科素養的提升和精神文化享受。
  • 一組雄安老照片,滿滿都是鄉愁
    岸上一片繁榮。張凡攝還不會水的孩子,背上綁上塑料桶,泡沫板,遊泳圈之類。張凡攝秋天,白洋澱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張凡攝冬天,白洋澱裡的冰床。張凡攝張凡攝有一種鄉愁叫回家過年記住鄉愁記住回家的路主辦:中共河北雄安新區工作委員會   河北雄安新區管理委員會運營:河北日報報業集團監製:李長鬥
  • 高亮:在老街的斑駁裡讀懂鄉愁
    鄉愁是什麼?  它在余光中的詩裡,也在高亮的鏡頭裡。  今年52歲的高亮,家住天寧區鄭陸鎮三河口村。自從2004年改行學習攝影后,他16年來一直用鏡頭實現他心中的攝影價值——記錄鄉愁。  最初,他只在三河口村到處拍。
  • 諸暨市趙家鎮深家堰渠道裡的水比較渾濁,在附近還能聞到一股惡臭味……
    近日,家住諸暨市趙家鎮的趙先生向紹興晚報反映,深家堰渠道裡的水比較渾濁,水體呈青綠色,在附近還能聞到一股惡臭味,很可能是由附近的汙水泵站造成的
  • 紅山區西屯街道對一違章建築進行依法拆除
    在紅山區老爺廟社區新天地小區一二號樓之間,原本供居民休閒娛樂的三樓平臺上,搭建起了一處佔地300多平米的塑鋼小棚。據西屯街道城管大隊大隊長龐永平說,這個違章建築大約建成於2012年,被當做私人公寓在使用。
  • 臺灣攝影人走進浙江鄉村:光影憶山水映像載鄉愁
    當得知「縉雲」一詞來源於中華民族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名號時,拍過了這裡山山水水、村落庭院的臺灣攝影家們更加認為,這個位於浙江南部的縣城喚醒了每個人記憶深處的鄉愁。臺灣攝影人採風。11日——12日,來自臺灣的十餘位攝影愛好者走進浙江省麗水市縉雲縣,與當地攝影人一起開展攝影採風及參訪交流活動。光影交織間記錄下兩岸氣質迥異的山水建築,一脈相承的人文習俗。
  • 冬日裡的一股清流
    ……相對而言,魚圈的一股清流更令人喜歡。1、陶喆曬妻子孕肚照。24日晚,陶喆在微博曬出妻子江佩蓉的孕肚照,並寫道:「新的成員來到了我們的生命裡。懷著喜悅的心情,想在這個溫暖的日子裡與你們一起共享。」照片無言,自有溫馨。
  • 大埔西河"掃街燈",現場鑼鼓喧天鬧新春!
    2017年,"西河漳溪墟掃街燈"被錄入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西河鎮政府大院內,數支鑼鼓隊聚在一起"賽鑼鼓」。
  • 陵川西河底呂家河造紙和「九鳳朝池」的傳說...
    (呂家河村位於西河底鎮東面,村莊四面高中間低,好像坐落在一個大盆地裡。這裡地勢低洼,四面的山坡均有泉水流向村中,村裡由北南到南有一條長流河,一年四季水源充沛,自古以來是陵川縣唯一造紙的地方。呂家河什麼時候開始造紙?
  • 讓感恩走進心靈(一)
    只有讓感恩走進心靈,我們才能更加珍惜現在擁有的生活。□□落葉在空中盤旋,譜寫著一曲樂章,那是大樹對滋養它的大地的感恩;白雲在蔚藍的天空中飄揚,描寫著一幅豐富畫面,那是白雲對哺育他的藍天的感恩。因為感恩才會有多彩的世界,因為感恩才會有真摯的友情,因為感恩才讓我們懂得了生命的真諦。
  • 塘西河藍藻處理設施昨日揭開面紗
    由合肥市投資7200萬元在塘西河口建設的首座藻水分離港,昨天也揭開面紗。「吞吐」之間,藍藻水就變身成可以利用的景觀水和肥料。  塘西河藻水分離港工程是環巢湖地區生態修復工程二期子項目,也是合肥市首座藻水分離港。分離港位於渡江戰役紀念館東側,總投資達7200萬元。  在分離港裡,記者看到,蓄水池裡盛滿了綠油油的湖水,裡面的藍藻一塊塊聚集在一起,懸浮在水中。
  • 仁壽周邊竟私藏了一片銀杏森林,網友實拍超美!
    北方早已的大雪紛飛,南方的小城卻還在上演金色的一片。比如,咱們的小城仁壽。銀杏染冬,秋色正好。行走在仁壽的大街小巷,不用刻意,微風輕吹,片片黃葉飛落而下,真的好美。一片一片,一樹一樹,它們慢慢地將退出這個季節。最後的銀杏哪裡看?
  • 留得住鄉愁 穩得住鄉親 怒江安置點裡真暖心!
    走進通甸鎮珠海小區(易門箐),小區中央廣場上的白族照壁、排列整齊的木柵欄圍起的小院、小院裡「微菜園」種植著的各種蔬菜、普米族風格建築上精緻的雕花門窗、專門修建的烤火房等設施,都是促使熊玉全下定決心舉家搬遷的重要因素。
  • 承載了江浙人冬日裡鄉愁的:塔菜冬筍(有視頻)
    所以一定要趁塔菜和冬筍還上市,趕緊炒一盤以慰這一年對塔菜那股清苦味的掛念。這是特別適合冬天吃的一道菜。尤其在上海買到的冬筍夠新鮮,不大不小,長得很結實,滋味也足,正是這個時節的好口福。還有承載了很多江浙人鄉愁的塔菜,相比北方的塔菜顯得小巧玲瓏,而且味道是清甜的,一點兒也不苦澀,口感是軟糯的,絲毫不會塞牙,用它來搭配冬筍的鮮嫩甘甜,就這一個菜,能吃下一大碗白米飯啊!
  • 豬場鄉:讓大山裡的苗族同胞不再「渴」水
    家庭水櫃驗收現場豬場鄉下龍孔屯和龍來屯是平安村最困難偏僻的苗族寨子,分布在山腰上,水源匱乏。
  • 中國水利報整版報導 | 有一種鄉愁,叫永春的河
    「清水一灣舞白鶴,風光兩岸映桃源。」這是余光中筆下的桃溪,一條令無數永春遊子魂牽夢縈的「母親河」。桃溪長約61公裡,流域涉及11個鄉鎮118個村。曾經美如畫的桃溪,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一度汙水橫流、垃圾叢生。
  • 《記住鄉愁》第二季第二十七集:塘東村--忠義傳家
    在福建省晉江市塘東村,有一片忠義的山,有一片忠義的水,還有一群忠義的人!
  • 偶滴老嘎,就組在則個屯……
    「偶滴老嘎,就組在則個屯。偶系則個屯裡,土生土長滴羊。別看屯子不仔大呀,有山有水有速稜。鄰裡先情挺和睦,老少爺們更滑群。屯子磊面發生過,黑多黑多的事。回想系那是特別的梗。朋友們若系有森確呀,我領你仰視仰視。仰視仰視偶們屯裡的羊。」
  • 桂林恭城一地下泉水突變紅色!究竟是……
    可是身邊就有水變紅了!!!4月22日,嘉會鎮太平村蓮塘屯地下泉水突然變紅色。22日19時40分,嘉會鎮政府組織值班人員實地查看,發現從巖口流出的水紅色、無異味,水裡魚、蝦正常存活。蓮塘屯村民飲用水取水點是巖口往下延伸1000多米處,村民發現此時水池的水仍然清澈。為保證人、畜安全,嘉會鎮政府人員立即通知村民停用此水,同時取水樣保存待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