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布:日本癌症10年生存率達57%!診斷與治療的巨大進步

2021-02-23 盛諾一家

本文由盛諾一家原創編譯,轉載請註明出處

3月17日,日本國立癌研究中心公布了新的癌症生存數據。報告顯示,日本癌症的整體5年生存率達到68%,10年生存率達到57%。

比起之前的數據,生存率進一步升高,這也顯示了日本在癌症診斷和治療技術上的巨大進步。相比之下,目前中國的癌症整體5年生存率僅為40.5%:

(來源:中國腫瘤臨床官方網站)

這是日本第5次公布癌症患者的10年生存率。

 

本次生存率數據來源於全日本19家癌症專科醫院,患者的確診年份是2003年到2006年,共有大概81000人。將18個不同病灶部位的癌症的生存率匯總後,得到日本的整體10年生存率為57.2%,比去年提高了0.8%。

 

生存率較高的癌種有前列腺癌、乳腺癌、甲狀腺癌和子宮癌等,10年生存率分別為97.8%、85.9%、84.1%和81.2%。

 

生存率較低的癌種有胰腺癌、肝癌以及膽管癌,10年生存率分別為5.3%、15.6%和18%。

 


5年生存率數據統計自全日本的32家醫院在2009至2011年確診的143000名患者。整體5年生存率為68.4%,相比於前年提高了0.5%。

 

生存率較高的癌種為前列腺癌、乳腺癌和甲狀腺癌等,5年生存率分別為100%、93.7%和92.4%。

 

生存率較低的癌種與上文一致,例如胰腺癌、膽管癌等,5年生存率僅為9.9%和28.6%。對於胰腺癌這類難治性癌症,儘快開發早期診斷和治療技術成了當務之急。

癌症生存率是評價診斷與治療效果的重要指標之一,它可以反映癌症患者在5年或10年後的生存概率。通常情況下,醫務人員都會使用排除了非癌症死亡的「相對生存率」。

 

日本癌症中心協會官網還詳細統計了癌症病灶部位、進展程度以及療法等相關數據。癌症的生存率與病灶部位、疾病進展程度的關係很大,因此,癌症的整體生存率也僅是一個指標而已。

很多醫生強調,不能只看數據,患者的實際生存機會和治療效果還是取決於醫生團隊和患者的共同努力。

 

來源:

本文編譯自日本雅虎新聞於2020年3月18日刊載的《癌症10年整體生存率57%,5年生存率68%,反映了診斷治療技術的進步》,原文連結:

https://headlines.yahoo.co.jp/hl?a=20200318-00010001-sportal-sctch

參考連結:

http://html.rhhz.net/ZGZLLC/html/2019-3-9.htm

相關焦點

  • 日本醫界良心近藤誠:可怕的不是癌症而是癌症的治療!你相信嗎?
    被日本民眾親切地稱為「醫界良心」的癌症專家近藤誠,40年以上的行醫,著有多部飽受質疑的暢銷著作,之所以飽受質疑,從他著作的書籍名我們就可以看出,
  • 全球醫權威報導:倫敦大學學院呼籲在2030年之前將肺癌五年生存率提高到35%!
    該報告的作者呼籲制定一項新的積極的國家癌症戰略,支持英國範圍內對晚期癌症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以及世界級護理的投資。UCL是癌症研究的全球領導者,其主要試驗研究MRI掃描前列腺癌,早期發現肺癌,跟蹤癌症進展等等。泰勒教授在評論該報告時說:更早的診斷以及迅速而協調的治療措施是答案的一部分。
  • 慢性髓性白血病治療革命性變化,10年生存率超85%
    "TKI使慢性髓性白血病(慢粒)治療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患者10年生存率達85%–90%。"
  • 臺灣引進最先進質子治療,癌症治療再受國際矚目
    臺大癌醫引進全球僅20幾臺、最先進的質子治療設備,預計明年啟用。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說,目前全臺共核准10臺質子治療設備,盼讓世界看見臺灣醫療實力。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輻質中心)昨日(20日)上午舉辦質子治療系統吊裝典禮,臺大癌醫中心醫院院長楊志新、臺灣大學校長管中閔、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臺銘、衛福部次長石崇良等人均與會,見證這項重要的裡程碑。
  • 2018 諾貝爾獎,癌症免疫治療實至名歸
    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於中國時間 2018 年 10 月 1 日下午 17 時許公布獲獎結果,由美國免疫學家 James P.
  • 日本癌症新療法:稀土與新射線的組合讓癌症患者看到希望.
    日本納米粒子放射新療法治癌症,「稀土」再度受矚目。
  • 基因解碼:量身訂做癌症治療
    癌症長年高居國人10大死因之首,然而現在即使是晚期癌症,隨著致癌途徑的基因不斷被解碼,腫瘤科專家指出,未來每個癌症患者可以找到更符合自己的標靶藥,讓癌症治療朝向量身訂做。不過,目前沒有其他癌症像慢性骨髓性白血病般,只用1種標靶藥就可以控制得這麼好。鄭安理說,這顯示癌症往往不只1種基因突變在主導,必須嘗試不同的治療組合;且愈來愈多與癌症相關的生物標記被發現,有助於把患者量身分類,對應到更合適的藥物,而不是亂槍打鳥。
  • 央視:中國癌症5年存活率遠低於世界水平,沒保險真可能要了命....
    根據報告2015年中國估計有429.2萬個癌症新發病例和281.4萬例癌症死亡病例。在中國的男性和女性中五大主要癌症死亡因素是肺癌和支氣管癌,胃、肝、食管、結直腸癌在所有癌症死亡例中約佔四分之三。醫學上有個5年生存率說法,就是人生不幸患重疾在治療結束以後,要是可以平安度過5年時間,就表示過了危險期,病情復發的概率就比較小了。什麼叫治療,治是在住院,療是在家中,這5年時間裡要持續療養,心情要樂觀,多休養,多補充營養,不能去工作!
  • JAMA子刊:晚期皮膚癌的免疫治療
    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Feng Xie博士表示:「這是第一次比較BRAF突變的黑色素瘤的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我們的結果將幫助患者和醫生選擇療法。」近年來,市場上湧現出大量的免疫治療化合物,它們都聲稱能夠明顯改善癌症患者的生存率。儘管許多患者受益於這些藥物,但對於另外一些患者,免疫治療的作用很少或沒有。這些個體的遺傳背景可能與治療化合物不相容。
  • 12月須知:得了癌症,如果不做任何治療,會怎麼樣?很多人都搞錯了答案
    ,根據最新的數據,每年有接近400萬的癌症新發患者。癌症的常規治療手段,包括手術,放療,化療, 靶向治療,免疫治療,內分泌治療等等。癌症的治療是比較昂貴的,如果沒有醫保或者家裡面經濟條件較差,就很可能負擔不起治療的費用;還有一部分患者,高齡,身體比較弱,發現癌症的時候,已經無法耐受手術和放化療。對於這些患者,如果選擇放棄治療,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從早期發展到晚期,甚至是死亡,需要多長時間?有沒有自愈的可能?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個話題。
  • 一日收到兩面錦旗 南華附一醫院消化內鏡下微創治療進入新「鏡」界
    南華附一醫院消化內鏡下微創治療進入新「鏡」界。紅網時刻衡陽1月6日訊(通訊員 吳豔 記者 譚倩)「真是太感謝你們了!從檢查診斷到住院治療,我爸都沒感覺到痛苦,現在吃飯、幹活跟原來一樣,感謝咱們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近日,患者羅某之子將印有「醫術高明醫者仁心」字樣的錦旗送到了南華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並緊緊握住主任醫師曾斌和副主任醫師胡光勝的手不停地表示感謝。
  • 美國癌症「登月計劃」,你知道多少?
    芝加哥當地時間6月6日下午3點,美國副總統拜登受邀出席第52屆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年會現場,就白宮癌症「登月計劃」發表了重要講話。本期,編輯部就美國癌症「登月計劃」中所涉及的尖端研究以及2016年美國癌症協會發布的2016年腫瘤大數據進行梳理、分析。
  • 中國兒童白血病存活率落後美國50年?
    近日,一篇《羅一笑走了,中國白血病存活率還相當於50年前的美國》引發了中國醫療界、兒童白血病家長、網友的激烈討論。然而,真相到底是什麼?剛剛發布的《2015中國癌症統計》顯示,2015年中國白血病患者是7萬5千。中國白血病中只有不到20%是兒童,根本不是50%。美國白血病中兒童比例甚至更低,不到10% 。
  • 醫院消息:十大痛苦癌症排行,最難治的癌症排名
    癌症的治療在今天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如果是癌症的早期,治癒的希望還是比較高的。但是對於晚期癌症,目前的治療效果仍然有限。
  • 高危局限性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前是否要接受新輔助化學激素治療
    對於高危臨床局限性前列腺癌(PC),單純根治性前列腺切除術(RP)局部治療通常不足以達到治癒目的。最近,來自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三期多中心隨機試驗,旨在確定與單純RP相比,在RP前進行新輔助多西他賽和雄激素剝奪(ADT)是否能夠改善患者的治療結局。
  • 重大發現:癌症為什麼會轉移?
    當我們得知身邊的人被診斷為癌症,經常會問:情況怎麼了,轉移了嗎?道理已經被很多人知道,癌症不可怕,轉移才可怕。腫瘤細胞是否會轉移,一直是區分腫瘤是良性還是惡性的關鍵指標,同時也是預測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 國際癌症論壇在京召開,中國癌症數字令人震驚!保險 你還沒買嗎?
    月16日國際癌症論壇首都召開,會上中國抗癌協會秘書長王瑛說,據2012年癌症有關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37萬,死亡約211萬。癌症已成為我國死亡第一大原因,死亡人數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四分之一。
  • 【國家癌症中心】中文版癌症綜合信息庫網站上線
    2016年6月29日上午,「中文版癌症綜合信息庫(Physician Data Query)網站」(簡稱「中文版PDQ網站」)新聞發布會在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