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納米粒子放射新療法治癌症,「稀土」再度受矚目。日前京都大學物質細胞統合研究中心發布了這一新成果:使用帶有大量微細小孔的納米粒子和特殊X射線破壞癌細胞,使其不能擴散轉移。該項新研究成果已經發表在英國科學雜誌Scientific上。
以往的放射線治療使用的X射線,在到達患部之前,一部分會被正常的細胞吸收,並對正常細胞產生不良影響,表現在身體上的反應被稱之為副作用。到達癌細胞後,放射線的治療能量也會減弱,這在很長時間內都是世界範圍內的難以突破的課題。
京都大學物質細胞統合研究中心的玉野井冬彥教授、松本光太郎助教研發的成果是:「在癌細胞核附近注入帶有特殊微孔的納米粒子,並將稀土元素作為造影劑附著於微孔中,實驗中、這些附著有稀土造影劑的納米粒子被卵巢癌塊吸收,然後使用特殊的X射線根據癌腫範圍及稀土造影劑可吸收的相應能量設定放射線照射時間為60分鐘,稀土造影劑將吸收的X射線轉化為具有殺傷癌細胞的能量電子,從而準確地殺滅癌細胞,而基本不傷及正常細胞。
發現稀土造影劑這一特性的玉野井教授說,也許其他元素的造影劑也具備同樣的效果,我們還在不斷地探索。本次新成果使用的特殊射線,對人體細胞幾乎無損傷,在其他種類的癌症治療中也具備同樣的效果,非常值得期待。
編者後記:
看著一項項新成果的發布,一個個疾病難關的攻克,不由得肅然起敬。癌症,是人類疾病中最難逾越的高山,而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翻越這座大山的日子已經指日可待了。日本科學家們為了全人類的健康幸福,每天都在不停探索和努力。
(文字原創編譯,來源京都新聞)
廣告
鼓勵作者繼續努力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