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o?口哨嗎?」
2016年的夏天,15級生物技術專業的殷紹軒坐在廈門的雅思聽力考場上,乍一聽語音念到「wiso」,他跟隨聽力快速運轉的思緒也有一瞬的怔愣。
「我沒有刻意去背過這個單詞。」 提起當時拼寫這個單詞的經歷,殷紹軒頗有慶幸,「有一首歌就叫Whistle,我回想當時聽歌,手機屏幕顯示的單詞,慢慢代入進去,竟然就拼寫出來了。」
乍一聽到他的專業——生物技術,更多人是將這與白大褂、實驗儀器和項目研究聯繫在一起。而他卻是一個讓周圍人想起,便會與英語聯繫起來的人。不僅因為他本人對英語很「痴狂」,他的英語水平也經常讓周圍的人豎起拇指。
英語四級575分、六級582分和考前每日兩、三小時的十幾天自主備考就換來的雅思7分,「英語主要在於積累,不是說備考兩三個月就能達到多好的成績。可能做題技巧上會有提升,但英語的底子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在殷紹軒看來,他不是沒有做大多數人會做的備考,而是他把備考的任務分配到了每一天,讓英語學習變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殷紹軒參加2017年Singing Contest(歌唱比賽)
殷紹軒的ELC2英語老師聶焱威(Solar)對此頗有感觸:「每一節課他都會聚精會神地看著我的PPT,聽我講課。」讓Solar印象較深的還有一點: 「他會問我為什麼某個單詞表會有那麼多奇奇怪怪的單詞,他會去研究這些單詞的使用頻率,這是在其他學生身上很少看到的。」
從小,殷紹軒的英語就很優秀,兒時老師的表揚讓他更願意花心思在英語學習上。慢慢地,他掉入了英語的「坑」,真正愛上了英語。尤其在初中,那時,QQ飛車風靡一時,殷紹軒通過這個遊戲接觸了很多外文歌曲。他現在都還記得林肯公園的Numb、In the End等歌曲。「我徹底掉進了英文歌的坑,到現在都爬不出來。」他說。
從此,殷紹軒便成為英語的忠實粉絲。大一時加入CEC(Creative Expression Club)、參加第二屆SIV英語辯論錦標賽、代表學校參加2016年外研社杯英語演講比賽、聽唱英文歌、看美劇……殷紹軒用他的方式,一邊娛樂一邊擴充詞彙量、鍛鍊聽力、培養語感、學習地道的英語表達。
出國留學是殷紹軒入學以來的規劃,但他一開始並沒有明確想去的留學地點。而當被問及為何選擇紐西蘭的惠靈頓大學時,殷紹軒坦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考慮到專業、成績等因素,他最後還笑著補充道, 「惠靈頓這個名字聽起來就很好聽。」
在紐西蘭,殷紹軒和來自紐西蘭、印度、德國、日本等不同國家的同學一起上課,和德國的同學聊音樂、聊電影、聊人生、互教鬥棋、一起爬山,還參加紐西蘭總理到學校的演講會。這段留學之旅給殷紹軒帶來了許多珍貴的經歷。同時,也讓他更深地了解到許多有趣的文化差異。「和homestay(寄宿家庭)的host(主人)聊天時,我竟發現不同國家的人表示1到10的手勢都不一樣。」
殷紹軒在惠靈頓大學聽講座
但留學生活也並非如他設想般順利。「可能是學校在山裡,所以這邊沒什麼活動場所。比起在汕大,生活會無聊點。」在飲食方面,他也需要去克服一些他未曾想過的情況 ,在紐西蘭,homestay的飯菜幾乎都是用烤爐烤箱烹飪,味道很淡。水煮是他們處理蔬菜的主要方式,幾乎不加油鹽,「還好我從國內帶了兩罐老乾媽,可以時不時改善一下飲食。」他俏皮地說道。
英語的學習是無止境的,此時正在紐西蘭交流的殷紹軒對此深有感觸,當他不得不將自己置於英語交流的環境中時,他才意識到自己不懂的東西其實還有很多。
「雖然一開始就知道會有問題,但是沒想到有這麼多不會的單詞。」一次,紹軒需要「麵包機」來烤焙麵包,他便說:「the machine that bakes bread(那個烤焙麵包的機器)」,一位德國的同學就笑道:「it's a toaster(那是麵包機)」,他不明白紹軒為什麼會用「machine(機器)」來表達。
殷紹軒和他的同學(右為殷紹軒)
在紐西蘭,殷紹軒遇到過很多次不知如何準確表達自己所需的情況,這種經歷帶來的挫敗感讓他曾多次質疑自己7分的雅思成績。他建議「有想法的同學還是多多努力,雖然很多人都覺得7分已經很厲害了,但還遠遠不夠用。」
「整體上雖然有困難,但是也不怕,來什麼解決什麼。」儘管一切並不像自己當初所設想的,但殷紹軒還是十分樂觀,「我覺得目前也沒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情,一切都很順利。我也很喜歡這個地方!」
……
今日端午,
不妨吃個粽子召喚小宇宙,
划起學習小艇,為期末奮力衝刺吧!
祝同學們端午節快樂!
記者:連雅佳 胡立玠
編輯:謝新星
微信編輯:胡立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