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學者發表觀點認為「日本已經不可能重走軍國主義老路」,其理由雖確有一定的道理,但筆者認為不足以支撐核心觀點。
第一,當下日本軍國主義的表現形式與二戰時期已大不一樣,日本侵華和發動太平洋戰爭時的舉國動員、全民皆兵的軍國主義形態已經不會出現。但我們要警惕的是表現形式改變了,而本質上仍是軍國主義的思想和做法,防止其在不受國際約束和壓力的情況下,演變成「軍國主義」變種。如安倍鼓吹的「積極和平主義」中的「積極」,很可能就是這樣借屍還魂的「異形」。
第二,過去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代領導人的努力下,中日友好是主流。而且當時日本一批有眼光有作為的政治家,對當年日本侵略中國心懷愧疚。現在時過境遷,由於日本政府的挑動和宣傳,日本民眾對中國的好感度在急速下降,一些人對中國崛起抱有焦慮感。在這種條件下,日本軍國主義復活的溫度和土壤越來越合適,溫床正在形成。死抱軍國主義的「一小撮」右翼分子,如果只是一般人倒也沒什麼,但現在掌握國家政權的安倍政府,正在帶領日本大幅度向右偏轉,與日本社會保守右傾趨向高度契合。正如「臺獨」分子在臺下時翻不起多大風浪,一旦陳水扁上臺,兩個執政時期下來,臺灣傾向「臺獨」的民眾已經過半。由此,我們還能放心地以為日本不會重走老路嗎?
第三,在歷史上各個時期,什麼時候民主制度真正防止和制止過戰爭?發動二戰的希特勒就是利用德國民主制度選上來的。「9·11」事件後,小布希政府說伊拉克是製造「9·11」的真兇,硬說薩達姆藏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悍然發動伊拉克戰爭,美國的民主制度和美國人民阻止了嗎?歷史證明,民主制度從來就被西方國家玩弄於股掌之間,呼之則來,棄之則去。
是的,如果日本想走二戰前的舉國體制、以戰時經濟為基礎的舊軍國主義道路是不具備條件,但日本現在正滑向軍國主義的道路,不也是事實嗎?不僅要當世界經濟強國,還要與經濟強國相適應,做政治和軍事強國,解除「集體自衛權」,合法地向海外派兵,參加國際軍事事務,對外出售大型武器。儘可能地竊取或強佔海洋資源,不僅強佔我釣魚島,擴大經濟專屬區,還要變礁為島,與中國等國爭奪大陸架資源。作為經濟大國和科技大國的日本,要發動具有當今時代特徵的軍國主義局部戰爭,確有雄厚的財政基礎和軍事條件。
說「中國已發展成世界軍事大國,使日本不可能重走軍國主義老路」,筆者極為贊成。中國之所以下一步還要發展成軍事強國,遏制日本軍國主義復活是重要原因。而且前提是,外界要對日本軍國主義的復活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決不掉以輕心。
(南京軍區原副司令員 王洪光)
PS:回復「1-44」之間的任意數字或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歷史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