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我們致力於探索自然的美,享受自然帶給我們震撼,飛流直下的瀑布,仿佛讓我們看到了九天之上飛流而下的銀河之美。
然而,當瀑布從懸崖之上的飛流變成從三層居民樓上飛瀉而下的衝擊時。我們的心感到痛苦,為2020中洪澇災害中的人民感到悲哀不安。為那些奔赴於救災現場的消防戰士,為那些家園被毀的受災人民祈願。天災無情,人有情,全國人民的心深深的牽掛在重慶綦江、武隆、江南沿海一代等中國十六個受洪澇災害的省市地區。
人們的感情總是互通的,在相同的境遇下,即使過往已經成為了歷史。但1991年的華東水災,給當時的人們造成的傷害,致使多少人們家破人亡,無家可歸的慘境,卻依然是橫亙在人民心中無法治癒的一道傷疤。91華東水災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破壞力最大,毀滅力最強的洪澇災害了。在這場災難中,中國第一次大規模、直接呼籲國際社會的援助。
由於華東地區大多地處於我國沿海一代,其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兼有海洋性氣候特點,每年降水量充足。1991年,受此氣候的影響,華東地區迎來了歷史上降水量最大,降水期最長的時期。
1991年從五月到六月兩個月的時間,中國共有1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生水災,其中5個省、自治區發生嚴重水災。受災害最重、損失最大的是被洪水侵襲的安徽和江蘇兩省。根據當時救災資料統計,安徽全省受災人口達48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近70%,死亡人數達267人,農作物受災面積多達430萬公頃,各項直接經濟損失近70億人民幣。江蘇全省受災人口達4200多萬人,佔全省總人口的62%,因災死亡164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00萬公頃,各項直接經濟損失9達0億人民幣。洪澇災害致使200萬無家可歸的災民在淮河大堤上搭起了臨時帳篷來住宿。
災害一出,中國中央就下達了全力抗洪救災的指令。掃地由於災情過大,中國已經不能靠自己的一己之力度過此次災難了。1991年7月11日,中央在北京召開「救災緊急呼籲」新聞發布會,時任中國「國際減災十年」委員會秘書長、民政部副部長陳虹在新聞發布會上向中外記者介紹災情,並代表中國政府,緊急呼籲聯合國有關機構、各國政府、國際組織,以及國際社會各有關方面,向中國安徽、江蘇兩省災區提供人道主義的救災援助。
呼籲一出,中國陸續收到了美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總計金額超5000多萬人民幣的援助。中國香港政府為華東地區撥款5000萬港元、中國臺灣為華東地區捐贈超過300萬美元、中國澳門為華東地區捐款2000萬澳門元。從1971年7月11日到12月31日,短短半年時間中國接收到的海外捐獻物資達23億人民幣。
雖然華東地區洪澇災害在第一時間得到了救援,但由於災害造成的範圍廣,以及一些由於災害引起的腸道疾病和瘧疾等傳染病。仍有200萬人民無家可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