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我國最大紅樹林片區修復迎生機

2021-02-24 中國林業網

  近年來,全球紅樹林面積整體遞減,我國廣東湛江的紅樹林面積卻在逐年遞增。

  位於湛江市高橋鎮的紅樹林自然保護片區,從陸地延伸至海洋。放眼望去,滿目皆是綠色。這個從1990年就被劃為保護區的紅樹林片區,也是廣東省內連片保存最完整的紅樹林,向海延伸深度2.7公裡,沿陸地延伸27公裡。

  廣東湛江紅樹林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90年,1997年經國務院批准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沿雷州半島海岸線分布,被劃為37個保護小區,總面積達20278.8公頃,其中紅樹林有林面積7228公頃,佔全國紅樹林總面積的33%,是我國沿海紅樹林面積最大的自然保護區。

  紅樹林擁有密集而發達的支柱根,牢牢扎進淤泥形成穩定的「支架」,被稱為「海上衛士」,能夠抵禦颱風、海浪。

  「我國沿海地區每年都會遭遇颱風、暴潮,紅樹林是非常有效的防風防潮防災的自然屏障。」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高級工程師張葦說。

  然而,近幾十年來,填海造陸、碼頭基建、圍灘養殖等給紅樹林帶來重創。2011年原國家海洋局發布的《中國海洋環境深度報告》顯示,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我國紅樹林面積喪失了73%。20世紀80年代中期,湛江紅樹林面積由新中國成立初期的14000公頃,銳減到5800公頃。

  20世紀90年代起,湛江通過建立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搶救性地保護了一批紅樹林及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由於保護區過於分散,跨39個鄉鎮,周邊人口約244萬人,給解決圍灘養殖等歷史遺留問題、處理好發展與保護之間的關係帶來難題。

  近年來,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湛江多舉措修復和保護紅樹林溼地資源,讓生態系統得到恢復。在位於湛江麻章區的嶺頭島看到,紅樹林一片鬱鬱蔥蔥,昔日鉤機開工、圍墾蝦塘的景象不見了。嶺頭島保護站點負責人劉軍介紹說,以前圍灘養殖,沒有納潮缺口,容易造成紅樹林溺死;現在在島上堤壩打開了11個缺口,恢復自然納潮,紅樹林得以存活生長。

  湛江紅樹林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呂榮介紹,對於自然保護區內4800多公頃養殖塘,湛江制定了專門方案,計劃自2018年起3年內完成清退任務。目前,已清退核心區410.5公頃養殖塘。同時,對實驗區內的養殖塘,與養殖戶籤訂共管協議,給予生態補償,讓養殖戶保證自然納潮,保護紅樹林正常生長。

  記者了解,2018年,保護區紅樹林新造林157公頃,2019年又新造林150公頃,封育補植960公頃,通過生態修復促進了紅樹林恢復增長。

  一系列保護舉措豐富了保護區生物多樣性。保護區及周邊地區有記錄的鳥類達到305種,魚類達139種。保護區人員近年連續監測到勺嘴鷸、黑嘴鷗、中華鳳頭燕鷗、黑臉琵鷺等珍稀水鳥。紅樹林生態功能正在恢復提高。

  「我們不能為了造林而造林,要與自然修復相結合,還要把紅樹林當成海洋生態系統的一部分綜合加以保護,促進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呂榮說。

來源:新華網

記者 周穎

相關焦點

  • 福清沙埔海岸線生態修復半年大變樣
    只見1200畝紅樹林長勢良好,在凜冽的海風中搖曳,灘涂上蟶農忙著養護蟶田,兼備海產養殖與生態旅遊的美麗沙灘有了雛形。  這情形與半年前相比,簡直是天差地別。  今年4月,檢察官在這裡看到:沙灘退化,垃圾堆放,曾經美麗的海岸線風光不再。福清市檢察院為此發起海岸線修復公益訴訟,向福清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督促行政機關全面履行職責。
  • 陳紅天博士等深港企業家攜手紅樹林基金會共築生態夢
    2020年是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關鍵成果年,同心俱樂部與紅樹林基金會首次攜手、共襄盛舉,為特區獻禮,更是愛心企業家承擔社會責任、為建設生態深圳、守護濱海溼地凝聚力量。活動中,陳紅天博士代表同心俱樂部對大家的到來、支持和參與表示衷心感謝。他說,環保是世界關注的問題,也是國際最大公約數。
  • 紅樹林上白鷺飛 漁洲城裡有鷺園
    紅樹林是防城港人的驕傲,這裡擁有全國最大的城市紅樹林片區。白鷺,在很多地方都能見到;紅樹林,廣西沿海三市都有。但白鷺在紅樹林上築巢搭窩、繁衍後代的景象就不多見了。來吧,讓我們一起走近防城港這片可以看到「紅樹林上白鷺飛」的美麗地方。
  • 《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 (SL/T 800—2020)水利行業標準正式發布
    2020年9月25日,水利部發布2020年第15號公告,批准發布了我院水生態環境研究所牽頭主編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水利行業標準,標準將於2020年12月25日起實施。在生態水工學理論方法和河湖生態保護修復關鍵技術等方面多年的研究探索與實踐應用基礎上,我院水生態環境研究所聯合水利部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水利部中國科學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中國電建集團華東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安徽省水利水電勘測設計院及水利部水資源管理中心等單位,經過三年多的共同努力編制完成了本標準。
  • 山西省實施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
    1月29日從省生態環境廳了解到,《山西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實施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修復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將於3月1日起實施。  《決定》所稱七河流域,是指汾河、桑乾河、滹沱河、漳河、沁河、涑水河、大清河七河幹流及其支流匯水面積內的水域和陸域。
  • 米公益眾籌超預期完成 這片紅樹林被愛承包
    CMCN和米公益共同決定:■排名第一且實際捐樹320棵的「王源的紅樹林團隊」將獲得代表「萬年不變」的365棵紅樹的命名權。■排名第四至第九名的「吳世勳紅樹林、王俊凱王源的森林公園、TFBOYS、悠悠鹿林、鄭爽、丹丹和她的朋友們」團隊,不論實際種樹多少,都將獲得代表「日積月累」的30棵紅樹的命名權。
  • 攜手武陵山生態環境保護聯合會,GETC又增添新合作夥伴
    10月29日上午,無極限旅遊集團 (下稱 「無極限」) 與武陵山生態環境保護聯合會 (下稱 「聯合會」)正式籤署合作協議, 確立了雙方攜手推動與武陵山生態旅遊事業發展的共同目標
  • 植被混凝土AB菌技術: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新途徑
    施工人員在位於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三福村的梅嶺生態修復治理區已經工作了幾個月。他們的任務是讓這片因開礦造成的裸露巖壁重新披上綠裝。歷史上,由於開採水平較低以及礦產資源開發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普遍存在重開發、輕治理,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生態效益的現象,遺留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據北京市規劃國土委房山分局工作人員王吉鵬介紹,為保護生態環境,房山區關閉了轄區的大部分礦山,並加大了對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的力度。
  • 他山之石 | 浙江長興縣原陳灣石礦生態修復及開發利用經驗
    浙江長興縣原陳灣石礦生態修復及開發利用2002年起,湖州市開始探索廢棄礦山生態修復工作的運作和資金籌措機制,長興縣針對原陳灣石礦,先後啟動了邊坡生態復綠、農村土地綜合開發項目、復墾耕地等工作,有效改善了礦坑周邊生態環境。2015年,上海長峰集團投資興建「太湖龍之夢樂園」,整個項目投資約251億元,總佔地面積11600畝。
  • 「黃河出山口」打響生態司法保護第一槍,全省首個黃河流域司法保護基地成立
    黃河流域首個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正式成立。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指示,3月27日上午,在黃河左堤0公裡處的孟州市,河南省第一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基地和巡迴法庭正式建立。
  • 微頭條|郭小雲調度長江岸線保護和生態修復工作時強調: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大保護 ,全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當日上午,郭小雲一行乘船察看了長江瑞昌段岸線整治成果和生態修復等情況,隨後在碼頭鎮政府召開了調度會。郭小雲指出,瑞昌是長江入贛門戶,19.5公裡長江岸線是最為寶貴的資源和財富,要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重要要求,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大保護,努力打造長江「最美岸線」。
  • 速看→岷山廠片區違建拆除最新情況 市長王軍對此怎麼說?
    10月10日,天水市委副書記、市長王軍帶領帶領相關部門負責人來到岷山廠片區,就岷山廠片區違法建築拆除情況進行調研。他強調,要統一思想,堅持科學謀劃、整體推進,切實將岷山廠片區內違法建築拆除工作抓緊抓實抓好,確保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拆遷工作,為岷山廠片區下一步建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市政府秘書長王祥林一同調研。
  • 生態環境誰破壞誰修復
    1月4日,修河流域環境資源法庭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陳某榮、楊某蓮非法捕撈水產品刑事附帶民事公益訴訟一案,該案同時也是全國首例創新生態修複方式、委託江西思華生態環境保護基金會管理和監督,使用生態環境修復費的案件。
  • 盤點丨生態環境部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聚焦:生物多樣性保護
    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安排部署2021年重點工作生態環境部近日在京召開2021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2020年,生態環境系統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汙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科技 | 植被混凝土AB菌技術: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新途徑
    施工人員在位於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三福村的梅嶺生態修復治理區已經工作了幾個月。他們的任務是讓這片因開礦造成的裸露巖壁重新披上綠裝。歷史上,由於開採水平較低以及礦產資源開發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普遍存在重開發、輕治理,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生態效益的現象,遺留了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據北京市規劃國土委房山分局工作人員王吉鵬介紹,為保護生態環境,房山區關閉了轄區的大部分礦山,並加大了對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的力度。廢棄礦山生態修復治理工作中,難度最大的是裸露巖壁的治理工作。
  • 快訊 | 推動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華基金在行動.
    深圳市華基金生態環保基金會(以下簡稱華基金)於2019年底正式成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會員。IUCN是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全球性環境保護專業機構。華基金正和全球超過160個國家將近1400個機構以及15000位科學家一起,努力協助全社會保護自然的完整性與多樣性,並確保自然資源的利用是公平和生態可持續的。關注野生動物,守護動物鄰居。
  • 牢記囑託保護好湄洲島——莆田持續推進湄洲島生態文明建設,開發與保護並舉,打造生態島、文化島、旅遊島和智慧島
    湄洲島要發展,植樹造林、改善生態是基礎。可要在這海風大、鹽鹼度高的海島上種活樹,又談何容易。1998年3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赴湄洲島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植樹造林,海島大規模綠化由此展開。「海中哨兵」紅樹林、「防風軍團」木麻黃、「喬灌木戰士」小葉榕和香樟……這些年來,湄洲島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實行精準化規劃、精緻化建設、精細化管養,島上的森林覆蓋率由當年的37%提升到58.3%,先後捧回「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區)」、「全國綠化模範縣(區)」、全國首個海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等一系列榮譽。
  • 【案例分享】蜂巢格室柔性生態擋牆護坡技術在西甘公路生態修復工程中的應用
    在西甘公路生態修復工程中的應用省道S103線西寧至甘禪口公路病害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項目(以下簡稱「西甘公路生態修復工程」)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交接帶。由於修建期間生態環保理念淡薄,加上氣候、地質條件複雜等因素,大部分公路邊坡呈裸露狀態,出現水土流失、植被破壞和坡面垮塌等現象,嚴重影響了公路沿線的路域環境。西甘公路生態修復工程邊坡高陡、地質情況複雜、海拔高、植物生長季短和水熱條件差等特點,為生態修復工程的實施帶來很大的困難。
  • 乾貨丨礦山環境治理、生態修復PPT免費領取!!!
    轉發各個群或朋友圈可免費獲得2020年地質行業網絡直播培訓錄屏名額(13621229386加微信國土空間規劃、地下水治理、農田土壤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