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軍
通訊員 吳祥淼 吳啟榮 吳笛爾
「臺灣姑姑回門啦!」2月1日上午,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鄉高步侗寨裡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十分熱鬧,小朋友們圍著漂亮的新娘要喜糖,親暱地喚她為「臺灣姑姑」。
新娘是臺灣政治大學博士研究生宮相芳,2013年起因考察調研與高步侗寨結緣,並將村民吳仁先認作乾媽。因為對侗寨「親人」有著深厚情感,宮相芳在新婚後決定帶著新郎回「第二故鄉」辦一場地地道道的侗族「回門宴」。
被侗族民俗風情吸引,每年要來住三四個月
2013年7月,臺灣政治大學民族學系湘西侗族建築藝術實習隊對通道侗族古寨等建築藝術進行考察調研,當時還是該校碩士研究生的宮相芳是實習隊一員。
「初來這裡,就被侗族吊腳樓與當地的民俗風情深深吸引。古樸的村寨,獨特的建築,一座座飛渡溪流的橋梁,蜿蜒清澈的溪水靜靜流淌,就像一幅美麗的水彩畫。」出於對侗族獨特建築的興趣,宮相芳把研究生論文調研定在了坪坦鄉高步侗寨。
從2013年開始,宮相芳就長期住在高步侗寨居民吳仁先家。吳仁先熱情地幫助她解決了食宿問題,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讓宮相芳感受到了家的溫暖。宮相芳每天行走於高步侗寨各條小巷,漸漸融入到侗族群眾生活中,對侗族建築的研究、保護與推廣有了自己的見解。
後來,宮相芳每年都會有三四個月的時間生活在高步侗寨裡。
帶著新郎回「娘家」辦酒,被「娘家」人的熱情打動
「小宮來村裡半個月,就能用侗語和村民進行簡單交流了,後來還成了我的『乾女兒』。」吳仁先說,高步侗寨就成了宮相芳的「娘家」,她回來辦「回門宴」,大家都十分高興。
2月1日,天還沒亮,吳仁先就領著寨子裡的親人開始為宮相芳的酒宴做準備。糯米飯的糯米是親人們每家每戶湊的,寓意著祝福。更讓宮相芳感動的是,寨裡一位大嫂還給她帶來了侗族盛裝和銀飾,這一副祖傳銀飾已有上百年歷史了。穿上這些珍貴的新娘服裝,宮相芳就是真正的侗家女兒了。
中午時分,來喝喜酒的客人們自發集合在吳仁先家,舉行傳統的侗族新娘回門巡寨儀式。由挑著糯米、醃魚的親人帶路,宮相芳領著新郎緊跟其後,和寨子裡的親友沿著侗寨走一圈,好不熱鬧。
「我一直對侗寨辦喜事十分感興趣,家家戶戶都來祝福,像是整個寨子的事。」喝著侗家米酒,吃著醃魚醃肉,宮相芳被「娘家」人的熱情打動。「結婚以後,我也會常來,這裡永遠是我的家。」宮相芳幸福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