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來臨,人們在忙碌一天後洗上一個熱水澡可以說是一天最大的享受,既溫暖舒適又解乏去疲勞。很多人認為洗澡水越熱越好,其實不然,尤其是有高血壓和心臟病的人。高血壓、心臟病人因不正確地洗澡引起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的事例也很多見。有研究表明,44 ℃ 熱水持續接觸 6 小時左右會導致 II-III 度燙傷,如果水溫升高 5 ℃(即 49 ℃),則需 10 分鐘,而 60 ℃ 以上的熱水接觸十幾秒鐘就可能發生深度燙傷。
燙傷屬於燒傷的一種,根據受累的皮膚深度不同,可分為 I 度、淺 II 度、深 II 度、III 度。雖然大多數燙傷病例沒有生命危險,但深 II 度以上燒燙傷會在患處留下明顯疤痕,除了造成不小經濟負擔,更給患者及家屬帶去揮之不去的心理陰影。
1977 年,美國華盛頓州有超過 80% 的家庭,其家用熱水水溫高於 54 ℃,平均水溫在 61 ℃ 左右,這造成了大量的家庭環境下的燙傷案例,有近 1/4 的兒童燙傷緣於水龍頭裡過高溫度的熱水。
秋冬天氣寒冷,洗澡是有很多講究的。首先是水溫,秋冬洗澡適宜的水溫為37℃到42℃,也就是比人體體溫高3℃即可。而且洗澡要從腳開始洗,因為秋冬季節皮膚溫度比洗澡水溫度低,而秋冬用的洗澡水溫度又比夏天高,突然而來的熱水會讓心臟承受過大的負荷。
很多人發現洗澡後感冒了是怎麼回事?對此,醫生是這樣解釋的:洗澡後感冒多為受涼所致,除了浴室內外溫差過大,洗澡水忽冷忽熱也是原因之一。洗澡時水溫突然變涼,體質好的人會打個哆嗦,而體質差的老人、小孩就會直接被凍感冒。
日本Paloma百樂滿熱水器
告別忽冷忽熱,真正恆溫
為您開啟健康舒適的沐浴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