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資訊(1610)| 日產淡化海水20萬立方米!國內最大膜法海水淡化項目在青開工

2021-02-25 中山大學海洋科學

本文來自 青島日報、人民日報客戶端

伴隨著施工機械的轟鳴聲,新年伊始,青島百發海水淡化二期項目建設正式拉開序幕。觀海新聞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完工後,海水淡化能力將提升到20萬立方米,成為國內最大膜法海水淡化項目。

據悉,青島百發海水淡化二期項目設計日產淡化海水10萬立方米,建設周期約1年,採用國際領先的雙膜法工藝,由中國電建所屬山東電建三公司負責施工建設。項目建成後,加上原有一期工程10萬立方米的海水淡化能力,百發海水淡化廠日產能力將達到20萬立方米,成為國內最大的膜法海水淡化項目、國內最大的市政供水示範項目。

該項目的建設將進一步完善青島市大供水體系,實現常規水與海水淡化水充分利用,形成多水源保障的優質供水新格局,進一步提高青島市供水保障能力,也進一步提升青島市居民飲用水品質。

如何將豐富的海水資源轉化為極度緊缺的淡水資源,補齊發展的短板,成為缺水地區的當務之急。在海水淡化循環利用方面,中國電建「自有一套」。作為全球最大的海水淡化EPC總承包商,其在海外海水淡化EPC領域擁有核心競爭優勢,憑藉優異的EPCO全產業鏈資源整合能力、強大的現場執行能力和國際標準的項目管理體系,在阿曼、沙特、阿聯、印度、巴基斯坦等國EPC總承包了多個大型海水淡化項目,擁有豐厚的施工經驗和業績。

同時,中國電建設有海水淡化研究中心,利用獨立自主與國際合作相結合的技術研發路線,重點對海水淡化項目的集成設計、核心設備進行技術研究,與世界一流的設備廠商均有成功的項目合作案例,進而為客戶提供世界頂尖的海水淡化項目解決方案。

相關焦點

  • 海水淡化解決「乾渴」問題
    地球表面70%被水覆蓋,但人類生存所必需的淡水資源卻極其有限,僅佔全球總水量的2.5%,其餘97.5%都是無法直接飲用的海水。海水淡化成為化解水資源短缺的一個重要途徑。據聯合國大學的研究數據,全世界目前有超過16萬家海水過濾工廠,每天可生產9500萬立方米淡水,其中近半出自中東和北非。此外,馬爾地夫、新加坡、卡達等8個國家生產的淡化水,甚至超過了取自天然水源的淡水量。
  • 嵊泗規劃新建海水淡化廠,一期淡化能力為10000立方米/天
    昨天上午,嵊泗縣菜園海水淡化廠,縣水利水務保障中心工作人員正在查看自來水出廠前的各項數值。
  • 海水淡化持續向好 成本大幅下降,前景走高高
    根據有關部門的規劃,到2030年,即使南水北調東線一二三期工程,中線一二期工程全部建成,並考慮部分海水利用後,我國沿海地區年缺水量仍將達到214億立方米。也正基於此,「當前我國海水淡化行業正處於規模化應用的關鍵時期。」國家海洋局科技司有關負責人介紹,我國已在沿海多地建成多個海水淡化項目,主要用於工業和生活用水。
  • 不鏽鋼在海水淡化產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幾十年來,該地區一直依賴海水淡化工藝為本地區居民提供寶貴的淡水。海水淡化行業是一個全球性產業,目前全球商業性的海水淡化工廠超過1.7萬家,為174個國家提供可用水。海水淡化工廠將海水中的鹽分和礦物質去除,使之更適合人類飲用和用於農業灌溉。中東地區海水淡化產能佔全球總產能的60%以上。沙烏地阿拉伯則是該地區最大的淡化海水生產國。
  • 浙江首例亞海水淡化工程運行:日產淡水3萬噸
    圖為:玉環亞海水淡化工程運行工作人員按下啟動鍵,清澈的水流從多個取樣閥中噴湧而出,等候多時的市民立即拿著杯子接滿一杯嘗了嘗,脫口道「甜的」……2日記者獲悉,浙江省玉環市亞海水淡化(一期)抗旱應急工程試通水成功,
  • 技術聚焦:腐蝕資源之海水淡化廠
    在《避免海水淡化廠的腐蝕》一書中,作者Roger Francis在過去的十年間,研究了海水淡化廠一些腐蝕故障,修復維護起來往往非常昂貴。該書詳細介紹了此類工廠的腐蝕問題,描述了其原因、解決方案以及各種材料的相對性能。還給出了海水淡化廠採購材料建議,避免出現可能影響項目進度的質量問題。
  • 【組圖】海水淡化技術讓新疆和田近6000人告別苦鹹水
    10月29日,由我所承建的和田地下水改良項目示範工程落成產水,此項目採用海水淡化技術,處理地下苦鹹水,由淡化所承擔完成。
  • 三沙不再吃水難 各島礁相繼建成海水淡化設備
    有人居住的島礁相繼建成一個個海水淡化設備,助無數樹苗成活;島礁上每天產生的生活汙水變成清水,循環利用後能澆灌花草。曾經島礁之上「淡水少」「吃水難」的問題迎刃而解。軍民曾飽嘗缺淡水之苦「三沙1號」投入使用後,每船能運輸300噸至350噸淡水。
  • 海水淡化產業與海洋領域改革開放被劃重點,山東下一步的海洋發展方向是什麼?
    12月20日下午,省委海洋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三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海洋發展的重要論述
  • 陶瓷膜:《走近科學》裡汙水變資源的「膜」法工藝
    根據世界銀行2016年公布的數據,中國水資源總量為28180億立方米, 該數值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加拿大,美國,在214個國家和地區中,名列第五位;但人均水資源僅有2062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位列全球106位。人均水資源匱乏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 世界上用水最貴的國家 水比油貴 吃水只能用海水淡化
    可是,在這地球有一個國家非常缺水,這裡的水比石油還貴,他們的生活用水都是用海水淡化的,生產成本比較高,吃水也不容易呢。這個國家位於中東地區,叫科威特,一個面積不大的小國,科威特地處波斯灣沿岸,油氣資源極其豐富,科威特甚至被稱為「浮在石油上的國家」。科威特的已探明石油儲量940億桶,約為世界總儲量的10% 。科威特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國家之一,人均收入居中東國家第三位。
  • 【商會活動】「膜法」熱點應用領域及發展趨勢沙龍在杭州舉辦
    來自杭州水處理技術研究中心和浙江大學材料化工學院的特邀嘉賓,與現場60多位行業人士一起,熱烈討論了海水淡化及村鎮生活汙水淨化領域的膜處理技術發展趨勢及重點難點問題。 來源:環境商會上海辦事處   8月19日,由全聯環境服務業商會上海辦事處、中國環博會、浙江省膜產業協會聯合舉辦的第14期中國環博會環保沙龍之「膜法熱點應用領域及發展趨勢」在西子湖畔圓滿落幕。
  • 海水淡化廠防疫夠狠 將10員工封留廠內作業 | 星島日報
    聖地牙哥縣卡爾斯巴德(Carlsbad)海水淡化廠將10名員工阻隔在廠內。
  • 吉寶濱海東海水淡化廠開幕;李顯龍總理:新加坡越來越難確保水供穩定,國人須節約用水!
    位於市區的吉寶濱海東海水淡化廠,從去年7月起投入使用,於今天正式開幕。這是新加坡首座可處理海水和淡水的大型雙模式海水淡化廠,每天可生產約3000萬加侖的食用水,佔本地約7%的用水。頂層的草坪也會對民眾開放,為國人提供本地休閒新去處。
  • 每日一書|中國水處理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膜工業卷
    今天關關給大家推薦的書籍是——中國水處理行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報告膜工業卷,需要的朋友可以自行下載哦~注意,書籍只會保留一周,周一到周五,每天早上十點半,我們不見不散!更多好書推薦,可以在評論區回復想要的書名(不是論文),我們會及時回復!
  • 【熱點資訊】碧沃豐生物科技保護海洋環境
    碧沃豐長期堅持以生物科技為核心技術進行環境汙染治理,提供項目設計、工程實施、項目調試、長效運維等生物技術環境治理整體解決方案。碧沃豐耐高鹽治汙菌劑可耐受40‰以上的鹽度,廣泛應用於海岸帶、灘涂溼地、近岸海域、海水養殖、海洋漁業等領域,對保護海洋環境起著重要作用。
  • 7號颱風黨江沙衝海水倒灌全靠自救?官方情況說明來了!
    當天下午,我局防汛掛點技術人員、黨江鎮政府、防汛預案掛點單位及黨江鎮水利站巡堤檢查至沙衝堤段時,發現海水上漲迅速,該低矮堤段可能出現海水漫堤現象,便立即組織村委幹部、黨員及附近村民利用沙包就近裝泥辦法臨時加高加固,一定程度上減緩了海水漫堤的現象,8月3日縣防汛抗旱指揮部繼續緊急調用沙包2萬隻,在低矮堤段組織加高加固,但該海堤防洪標準為5年一遇以下,無法抵禦受颱風「韋帕」影響的超標準洪水。
  • 鹽水發電燈:一杯海水足夠給你光明!
    一些宏偉的科學發明可以造福人類、萬古流芳,而有些小發明則會在某些不經意的時候溫暖到你.聽說過潮汐發電吧,海水是生命的起源,它所蘊含的能量也能為人們帶來光明。今天說的這個也是用海水發電帶來光明,不過只需一杯就可以了。
  • 世界規模最大,長度最長!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在青島開工
    10月29日,膠州灣第二隧道工程開工儀式在青島西海岸新區舉行。
  • 韓擬大力開發新型海水電池
    材料牛註: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集資五十億韓元,有望加速環保、高效、高穩定性海水電池的商業化,為新能源產業的振興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