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向湛藍的海,頂著潔白的雲,漁民打漁歸來,清水捧在掌心,低頭吮吸一大口,任憑它汩汩流入心田……
三沙設市至今,三沙市委、市政府多措並舉,為各島礁居民補足淡水。有人居住的島礁相繼建成一個個海水淡化設備,助無數樹苗成活;島礁上每天產生的生活汙水變成清水,循環利用後能澆灌花草。曾經島礁之上「淡水少」「吃水難」的問題迎刃而解。
軍民曾飽嘗缺淡水之苦
過去三沙島礁上都沒有淡水,島礁上軍民生活依靠收集雨水作為飲用水,這是漁民用來接雨水的簡易裝置。(圖片來自:《在人間》)
三沙設市前,由於淡水少,需求量又大,島上居民對淡水的使用都得小心翼翼。
曾經,在三沙市政府所在地——永興島,駐島軍民的生活用水主要依靠補給船運來的自來水、瓶裝水和桶裝水,以及淨化雨水和地下水。自來水主要用來飲用、做飯。瓶裝水、桶裝礦泉水作為輔助性的飲用水。淨化後的雨水和少量淡化海水只用於洗澡、洗衣。而島上地下水顏色發黃,含雜質較多,除了衝廁所外幾乎不可使用。
「三沙1號」投入使用後,每船能運輸300噸至350噸淡水。(資料圖)
儘管補給船從海南本島船運淡水後,一定程度緩解了飲水難問題。但當時補給船每船僅能運輸120噸淡水,而且一旦遭遇颱風天氣,會大大影響淡水的補給。
三沙永興村漁民鄭有柏受盡三沙急缺淡水之苦。因為長期供應的淡水量不足,他都不敢隨便洗澡。「在下雨天裡,我們把家裡能裝水的工具都拿出來了,希望多攢一點水。」
因為缺水,很多工作的開展也異常艱辛。三沙市國土資源局負責人史國寧說,綠化島礁是三沙工作的一個重點,但曾經在少土缺水的西沙洲上,為了種活植被,過去需要從趙述島租船運輸淡水到西沙洲,非常不易。
島礁居民不再依賴補給水
海上淡化設備運抵鴨公島,島上居民喝上了島上自產的淡水。(圖片來自人民網)
三沙設市後,積極著手解決島礁的用水問題。2014年1月2日,三沙市永樂群島管委會鴨公島社區的海水淡化裝置生產出了第一口「海水淡化水」。經過處理的淡化海水水質達到了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
這只是一個開始。鴨公島、羚羊礁、趙述島、西沙洲、北島、永興島……之後,三沙一個個島礁上的海水淡化設備相繼投產,島礁居民用水問題終於得到解決。
隨著淡水的普及,三沙各個島礁彰顯出了非凡的活力。因為有了海水淡化設備,西沙洲綠化工程得到顯著推進;趙述島島上居民欣喜地發現,島上充足的淡水吸引各種海鳥聚集,結束了鳥不登島的歷史。永興島上的海水淡化設備則承擔了供應島上的建築施工用水。
汙水處理緩解島礁淡水匱乏
新建的永興島汙水處理廠汙水管網總長9241米,日處理汙水能力將達1800噸,處理後的中水將用於島上的綠化澆灌和建築施工。(南海網記者楊曦攝)
9月19日,永興島工人正用處理過的汙水澆灌花草。去年,新建的永興島汙水處理廠汙水管網總長9241米,日處理汙水能力達1800噸,大大提高了永興島的汙水處理能力,處理後的中水用於島上的綠化澆灌和建築施工,緩解島上淡水資源缺乏。
新建的永興島汙水處理廠設施(南海網記者楊曦攝)
這是三沙用環保循環的方式解決淡水使用問題的一個開始。根據科學預測,永興島的地下水不能無限制地提取,否則可能對珊瑚礁帶來植被無法存活等毀滅性的影響。隨著海水淡化設備的供應充足,永興島30多口地下水井於去年被封存,徹底告別開採地下水歷史。
與此同時,北控水務集團500噸/日海水淡化設備今年3月全部建設完畢,4月調試,6月達到設計標準,目前每天為永興島供應淡水250噸。永興島日產1000噸的海水淡化廠也已建設完成即將投入使用,未來可以解決生活用水、工程用水和綠化用水問題。
感覺不錯請點讚,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期編審:趙風雲
責任編輯:徐小龍 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