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房記錄、銀行流水都能查 30餘萬條個人信息如何被倒賣?

2021-02-25 新華網

只要付款,不僅可以隨意查別人的銀行流水,甚至可以查開房記錄、手機定位等私密信息。7日,湖北警方通報,根據相關線索,警方發現了一家涉嫌網上倒賣、交易個人信息的「商務諮詢」公司,成功抓獲8名涉案犯罪嫌疑人。

經查,兩年間,這家公司以「商務諮詢」為名,多次通過QQ和微信購買、倒賣公民個人信息共計30餘萬條,非法牟利18萬餘元。

記者就相關信息進行了追蹤。

常年在湖北省保康縣經營山貨生意的吳某,近期發現了一家特別的「商務諮詢」公司。

今年6月,吳某在無意間點開一家名為「福爾邦商務諮詢中心」的網站,其頁面上宣稱,可開展商業調查、尋人找址、婚姻調查等。

「你們能查到什麼信息?」吳某有些好奇,撥打了該網站上公布的電話號碼。

接電話的是一名男子,他稱:「電話號碼、開房記錄等都能查,信息都是真的,我們信譽有保證。

「查一次開房記錄多少錢?」吳某問。

「1200元一次。」對方答。

想到周某欠下2萬元貨款後失聯了,吳某考慮,只要找到周某的開房記錄,循跡就能找到本人,要到欠款了。於是,次日吳某又聯繫上該男子,對方通過簡訊發來一個銀行卡號,稱打錢後便幫其查。

吳某轉帳付款,並提供了周某的身份證號碼。

兩個多小時後,對方加吳某QQ好友,發來了4張截圖。截圖顯示了周某自2014年10月以來的94條開房記錄。

對方還聲稱,只要另外加錢,銀行流水、手機定位等信息都能查到。

「如果給錢,什麼信息都能查的話,那麼個人隱私就沒有了,這是不是違法了?」反覆考慮後,吳某向湖北省保康縣公安局網安大隊報了案。

吳某報案的同時,湖北省襄陽市公安局網安支隊在巡查時也發現,「福爾邦商務諮詢中心」涉嫌在網上出售公民個人信息。為查明情況,指定由保康縣公安局網安大隊立案查處。

由此,保康警方迅速組成專班偵辦。警方調查發現,這一公司總部設在襄陽市區長徵路66號某小區2樓,聯繫人是張先生,附有其電話、QQ。此外,該公司在十堰、荊門、西安也有辦事處。

辦案民警一邊通過吳某與張某聯繫,獲取其業務範疇,及多種交易業務和信息,一邊開始調查。

初步調查顯示,張某個人註冊了「福爾邦商務諮詢中心」,發布業務範圍有企業信用調查、商業調查、債務清償、打假維權、尋人找址、婚姻調查等。2012年,張某曾因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被警方行政拘留10天。

經進一步調查,民警獲取了張某通過QQ、微信向他人32次購買公民個人信息,再以高價出售的相關證據,並將張某抓獲歸案。

隨後,民警順藤摸瓜,分赴山東、四川、河南等地,先後將楊某、葛某等8名嫌疑人抓獲歸案。


信息「轉手賣」賺差價 「暗語」交易掩人耳目

本是「商務諮詢」公司,為何頻頻出售個人信息?這些信息,又是如何獲得的?

辦案人員介紹,據張某交代,「福爾邦商務諮詢中心」只是開展業務的一個幌子,實際是以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牟利。張某聯繫購買信息的渠道多樣,有通信公司營業廳的熟人,也有楊某、葛某等「網友」。為此,張某加入了大量微信群、QQ群等,互通有無、資源共享,繼而進行交易。

在此期間,張某充當網絡「搬運工」,倒賣個人信息賺差價。一旦有人通過公司網站聯繫上張某,要查詢他人的開房記錄、手機定位等信息,張某接下業務後,在相關網絡群組中發布信息,或者找其經常聯繫的楊某、葛某等網友,獲得所需信息後,再進行倒賣。

根據業務類別和交易量,各類信息的交易價格也不一,甚至還有「優惠套餐」。記者了解到,手機定位一次為300元,包3次550元,包天800元,包周1200元;個人名下的車輛、房產等信息800元一條;個人銀行流水明細,全年1200元至2000元之間不等……

除此之外,為躲避警方調查,張某等人還用暗語做業務做交易。例如,查移動號碼的信息暗語為「一棟蛋」,個人名下的汽車的查詢暗語為「車擋」等。

目前,8名涉案犯罪嫌疑人已被保康警方抓獲,案件還在進一步調查之中。

來源:新華社

記者:梁建強 馮國棟

編輯:谷朋

相關焦點

  • 30人販賣6億條個人信息,非法獲利800萬!
    2020 年 5 月,丹陽市公安局網安大隊在網上巡查時,發現有一專門利用境外 Telegram 聊天軟體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團夥,且資金大多通過區塊鏈虛擬貨幣進行收付款的犯罪線索。該團夥販賣公民信息數量巨大,且販賣信息中包含數據種類繁多,涉及姓名、身份證號、聯繫方式、家庭住址、銀行流水等眾多信息。
  • 女子看了電視劇懷疑老公出軌,網上找人查開房記錄!悲催了…
    越想越可疑的朱女士於是動起了心思,想查查自己老公的開房記錄,看看他到底有沒有做對自己不忠的事情,結果深陷圈套被騙五千餘元。8月1日上午9時左右,朱女士在某搜尋引擎上搜索如何查開房記錄,竟然真搜索出一個帳號,說可以查詢開房記錄。
  • 只要一個電話號碼就可查住址、徵信?
    2017年初,兩人達成「合作」協議,梁某每查詢1條個人徵信信息,周某給他300至350元。有了穩定的信息源,周某就以個人徵信信息總代理的身份,在黑市上出賣個人徵信信息。個人徵信信息價格最高  一條300元轉行做了消息販子後,周某發現公民個人信息的市場需求量巨大,各行各業不僅需要個人徵信信息,還需要開房記錄、社保記錄、車輛信息、網購收貨地址、手機定位、學生信息、生育記錄等等各類個人信息。
  • 一個電話號碼就能查住址?注意了!你的身邊或許有「內鬼」!
    原來他是湖南一家討債公司的員工,因追蹤欠債人的需要,常從別人手上購買欠債人信息。久而久之,周某覺得自己人脈廣,轉行賣信息可以掙大錢。2016年,一個偶然機會,周某在飯局上認識了湖南長沙一家銀行的信貸部主任梁某。交談中,周某得知其可以通過銀行內部系統,查到全國的公民個人徵信信息。
  • 只要一個電話號碼 就可查住址、徵信?警方挖出內鬼+中介交易鏈
    經查,周某常在各個QQ群裡打廣告,聲稱只要一個電話號碼,就可以查到號碼使用人的家庭住址、身份信息以及其他相關信息。很多人與他私下交易,獲得的信息又快又準。信息源頭竟是銀行「內鬼」洩漏很快,周某的底細就被警方摸清。原來他是湖南一家討債公司的員工,因追蹤欠債人的需要,常從別人手上購買欠債人信息。
  • 有人通過暗網非法倒賣個人信息被判刑......
    一男子好奇心作祟接觸了暗網,隨後通過暗網倒賣公民個人信息,殊不知自己的行為已構成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去年8月中下旬的一天,王某通過VPN翻牆下載了一款國外聊天軟體,他在該軟體上搜索「資料庫」,在一個「社會工程學交流」的群裡結識了「小火炬」。「小火炬」稱自己有客戶綁定關係信息數據,這立馬引起了王某的興趣。
  • 央視曝光:只需手機號,你的資產、開房記錄,所有隱私都能被查到!
    央視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視頻:記者調查 網上「黑市」 個人信息隨意買賣記者登錄了一個專門販賣個人信息的QQ群,裡面的群員多達1946名,非常活躍。身份戶籍、名下資產、手機通話記錄、名下支付寶帳號、全國開房記錄等各類公民個人信息被公開叫賣,種類之多讓人驚訝。
  • 輸入姓名或者身份證,就可以查到與之關聯的手機號碼、家庭住址、車輛信息、甚至開房記錄...
    輸入姓名或者身份證號碼就可以查到與之關聯的手機號碼、家庭住址、車輛信息 甚至開房記錄
  • 女子開房記錄全被公開,警方洩露隱私?隱私權究竟該如何保障?
    網絡熱點事件的主人公「遭人肉」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普通百姓的隱私信息也被「人肉搜索」就讓人不寒而慄了。近日,山東濟南市民劉女士的開房記錄就被人扒了出來。 △資料圖女子與丈夫分居後被查開房記錄,監控錄像也被調取  去年10月份左右,劉女士和丈夫鬧離婚,因為劉女士正在懷孕期間
  • 找「私家偵探」查通話、開房記錄?蜀黍猜你又美劇看多了
    2017年8月下旬,無錫市公安局惠山警方工作發現,今年年初在無錫地區開辦了幾家所謂的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他們的公司網頁的介紹內容幾近相同——都是聲稱可以向客戶提供「通話記錄」、「開房記錄」等服務,而這些服務的內容都是侵犯公民個人隱私的,疑似有販賣公民個人信息的犯罪嫌疑。民警們便立刻展開偵查。
  • 吃驚丨女子開房記錄全被公開 警方洩露隱私?
    近日,濟南市民劉女士的開房記錄就被人扒了出來。 △資料圖女子與丈夫分居後被查開房記錄 監控錄像也被調取去年10月份左右,濟南劉女士和丈夫鬧離婚,因為劉女士正在懷孕期間,法院告知不可以離婚。於是劉女士和丈夫便分居了,劉女士暫時搬到酒店住了一段時間。
  • 買賣個人信息的被抓了!解恨!
    近日,三門公安成功偵破一起洩露、倒賣個人信息的侵犯公民個人信息案,抓獲犯罪嫌疑人5名,搗毀了一條全省範圍內的非法出售企業信息產業鏈。家住三門的鄭先生每天都要接到數十個來自全國各地的推銷騷擾電話,日常生活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 網上「黑市」個人信息隨意買賣
    很快,記者就被多名信息販子主動加為好友,隨後又被拉進了10多個兜售個人信息的QQ群。一個網名叫「水中取火」的人,給記者發來了一張可以交易的信息清單,圖表裡列出的個人信息有28類,幾乎包括了一個人的全部個人信息,並且表示價格優惠,甚至可以先驗貨後付款。「圖上發的信息都能查,先查一單試試,如像個戶(身份信息)、名下車,各種檔都是二三十塊錢。」
  • 派出所輔警離職後 倒賣公民個人信息被判刑
    離職後,劉某便想到賣公民個人信息賺錢的歪主意。劉某聯繫上在西山公安分局做輔警的周某,讓周某從公安系統中搜集公民個人信息。起初,劉某找理由欺騙周某,稱要公民個人信息是自己有用處,周某信以為真,就把一些公民的個人信息提供給了劉某。劉某拿到後,轉手倒賣給貴州畢節一男子袁某。後來,劉某再次找到周某要個人信息,提出給周某好處費。
  • 地方交規「賦權」警方查通話記錄侵犯個人信息,全國人大出手糾正
    如果開車不小心發生刮擦,前來處理事故的交警要求查閱你的手機通話記錄,你是同意,還是不同意?
  • 倒賣「對公帳戶」 查獲30餘張銀行卡 原來都是為了……
    接到線索後,高新派出所案件偵辦大隊二中隊迅速到達帳戶所在銀行,對兩個公司帳戶有關信息進行核查,經查證,涉嫌違法的兩個帳戶,註冊公司均系某某商貿公司,兩個公司的法人、監事、股東共計4人。經深入調查,此4人同一時間共註冊6個公司,開設5個公帳戶,4人交叉擔任法人、監事、股東。
  • 【央視曝光】開房記錄、通話清單、實時定位...只需手機號,就能把你身份財產查個底朝天!
    △ 視頻:記者調查 網上「黑市」 個人信息隨意買賣記者登錄了一個專門販賣個人信息的QQ群,裡面的群員多達1946名,非常活躍。身份戶籍、名下資產、手機通話記錄、名下支付寶帳號、全國開房記錄等各類公民個人信息被公開叫賣,種類之多讓人驚訝。
  • 在這家大通銀行存錢的華人小心了!盜竊身份 倒賣客戶信息!
    近日,一位來自皇后區歐松公園(Ozone Park)前銀行家因出售客戶帳戶信息被判入獄。據當地媒體報導,該案嫌疑人名叫彼得·佩爾紹德(Peter Persaud),今年28歲,曾是摩根大通銀行(JP Morgan Chase Bank)的私人銀行家。其在今年8月10日在聯邦法院,因涉嫌侵入銀行設備盜竊客戶身份信息進行欺詐被判四年監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