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2021-02-23 藍十字精放

目前,已明確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5個類型。其中,B肝和C肝的危害較大,持續感染可能導致慢性炎症,反覆的炎症可能導致肝硬化,甚至演變成肝癌。

在我國,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原發性肝癌最主要的病因,超過80%的肝癌可由B肝和C肝發展而來,肝炎-肝硬化-肝癌,構成肝癌發生的「三部曲」。

據專家介紹,10-30%的慢性B肝患者經過約5-10年可發展為肝硬化,肝硬化中又有5-10%經過約5-10年可轉變為肝癌,也有部分患者是肝硬化與肝癌同步發生發展。

由於肝臟是人體內唯一沒有痛感神經的器官,「有痛不喊、有病不哭」,很多肝癌患者早期通常沒有任何感覺,到了中晚期才會出現一些明顯症狀。我國的原發性肝癌患者數約佔全球患者總數的55%,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第3位,死亡率居惡性腫瘤第2位,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

除感染乙型、C型肝炎外,肝癌的高危人群還包括:有肝癌家族史者,尤其是近親中存在肝癌病史者;長期酗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硬化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長期食用醃製、煙燻、黴變等食物者;40歲以上男性等。

1)高危人群至少每半年體檢一次,包括肝功能、甲胎蛋白與肝臟超聲等檢查。

2)慢性B肝和C肝患者杜絕飲酒,健康人群適度飲酒或不飲酒。

3)少食醃製、煙燻等食物,避免食用黴變食物,脂肪肝患者應注意低脂飲食。

4)適當運動、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及熬夜等不良習慣。

相關焦點

  • 倪海廈:如何提前識別肝癌?
    所以林口長庚醫院腸胃肝膽科陳邦基醫師表示,要了解自己的肝臟健康是否出了問題,最重要的是接受抽血檢查,確認有無肝炎病毒的感染,或肝炎的情形,並且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了解有無肝硬化、肝癌的問題,不能以有無症狀來判定肝臟的健康情況,否則很容易忽略了早期肝病。倪海廈老師點評:這是西醫師說的,與中醫無關,他不代表中醫,中醫認為有初期的症狀。
  • 掙錢養家拼命十幾年,男子腹痛後確診肝癌: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鄭先生的主治醫師,浙江省立同德醫院院長、肝膽外科主任醫師胡智明教授表示,鄭先生的肝癌是有跡可循的,他在10年前就查出B肝感染,卻一直沒有重視,加上過度勞累和飲酒,最終誘發了肝癌。肝癌的發生,與這些因素有關肝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也是病死率第二高的惡性腫瘤。
  • 肝癌早期:請注意皮膚上的這些症狀
    ,早期肝癌可無症狀,也缺乏體徵,多數經影像學檢查或手術探查發現,腫瘤較小。直至肝癌到了中晚期才會出現症狀。但是,從肝臟開始病變癌變到肝癌慢慢發展到晚期,其實是有跡可循的。你可能不知道,如果皮膚上出現了這些小細節,很可能就是肝癌已經悄然襲來了。因此,關注這些皮膚症狀有利於及早發現肝癌。那麼,肝癌早期皮膚都有哪些症狀呢?
  • 肝癌:八大——早期症狀
    平時毫無症狀,能吃能睡,可一檢查,竟發現是肝癌晚期。那麼,你知道肝癌早期會有哪些症狀嗎?
  • 肝炎可拖成肝癌,醫生:臉上出現四種跡象,肝已病變
    我國一直是肝癌大國,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我國肝炎患者眾多。據統計,全世界B肝病毒攜帶者約3.5億,我國就佔了1億左右。
  • 重醫附一院感染科牽頭重慶「綠洲」項目,探索降低中國B肝患者肝癌發生率
    「綠洲」項目)」在渝啟動,該項目將觀察研究慢性B肝患者的5年肝癌發病率,通過建立長期的抗病毒治療資料庫,以優化慢性B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方案,探索降低中國B肝患者肝癌發生率。     今年7月,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發起設立「綠洲」工程項目,項目由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張文宏教授團隊提供技術支持。其計劃在全國設立百家項目醫院,觀察研究2萬名慢性B肝患者的5年肝癌發病率。
  • 注意:手上長出這種小紅點,以後患肝癌的可能性很大
    蜘蛛痣是肝病的一種表現,研究發現,有蜘蛛痣的人,85%有肝臟組織病變,其中30%為肝硬化。因此,蜘蛛痣出現在手上,很可能是已經患了肝病,並且肝病還在惡化發展。對於肝炎患者來說,蜘蛛痣可作為肝病發展成肝硬化的標誌之一。蜘蛛痣持續出現,要考慮肝硬化,慢性肝炎,或者肝癌等疾病。
  • 提醒家人:肝癌初期,皮膚上有6個細微症狀,錯過可能就是中晚期​
    --皮疹如果身患肝炎
  • 鼻炎:42歲男子確診肝癌!醫生:眼睛鼻子出現一個徵兆,癌症可能已來臨
    就在前段時間,吃飯時有好幾次同事都說文先生眼睛看起來非常黃,想到自己最近老是流鼻血的情況,自覺不妙的文先生趕緊去醫院檢查,沒想到查出來肝癌晚期。文先生聽後感覺非常吃驚,為什麼只是眼睛發黃和流鼻血,其他並沒有明顯的異常,就會查出來肝癌呢?
  • 逆天了,一粒藥8萬…日本C型肝炎特效藥!
    日本有一種藥,對C型肝炎特別有效。去年9月一開始販賣,就成為街頭小巷的話題。為什麼呢。
  • J Clin Pathol:肝纖維化指數可以有效預測肝癌的發生
    由於>80%的肝細胞癌都在肝纖維化或肝硬化的基礎上發生,似乎肝臟的慢性損傷-修復過程是導致肝細胞癌產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伴有嚴重纖維化的肝癌病人存活期總體來說低於那些沒有肝纖維化的病人。血清學標記物,包括AFP和異常甲基化DNA,另外還有影像學技術,都被用作HCC的早期檢測。通過血清AFP檢測HCC的方法受到其低靈敏度的限制,而影像學技術卻因為它高昂的費用得不到廣泛的使用。
  • J Viral Hepat:高體重指數阻礙長期接受替諾福韋治療的B肝病毒相關性肝硬化患者的纖維化改善
    本文通過長期接受TDF治療的慢性B型肝炎(CHB)合併肝硬化患者的變化來評估LS改善的預測因素。以2012-2015年間在韓國首爾延世大學醫學院Severance醫院或韓國城南Cha Bundang醫學中心接受TDF作為一線治療的經組織學證實的慢性B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在基線和治療3年後重複LS和受控衰減參數(CAP)測量。
  • 獨家丨無痛根治肝癌:這家臺灣醫院如何少花錢治大病
    日本是最早使用質子刀於肝癌治療的國家,其中又以筑波大學質子中心最為知名,因C型肝炎的盛行,日本也有相當高的肝癌發生率,筑波大學自2001年質子中心啟用,每年約有30-40例肝癌病患接受質子刀,依筑波大學所發表的研究,質子刀的三年局部腫瘤控制率高達87%,三年存活率為61%。
  • 被權威專家判了「死刑」 200多斤肝癌患者在大連換肝「重生」
    近日,在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一個被北京、上海等地權威專家判了「死刑」的肝癌患者,在這裡成功進行肝移植。9月10日,移植手術術後的第11天,61歲的王大娘由重症監護病房轉回肝膽胰外一科病房。
  • 醫生:從B肝到肝硬化,很多人都是「忍」出來的,不該忍的事別忍
    在醫生看來,B肝到肝硬化其實並不是一個必然的過程,但可能臨床上B肝轉變為肝硬化的患者並不少,這讓很多人有了錯誤的認識,覺得B肝最後就會發展成肝硬化
  • 最新發現,PM2.5可能致肝癌
    臺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醫師卻表示,長期暴露於PM2.5下,的確會造成組織炎症,但現在談細懸浮微粒會導致肝癌,可能有點「言之過早」,因為肝臟炎症到肝癌,至少會經過20年,「可以說PM2.5與肝癌有關,但不能妄下定論」。
  • PM2.5可能致肝癌!!
    據東森新聞雲報導,臺灣「中央研究院」與陽明大學合作,追蹤全臺7鄉鎮2萬4千人16年,發現PM2.5除了會導致肺臟與心血管疾病外,還可能導致肝癌的發生。臺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醫師卻表示,長期暴露於PM2.5下,的確會造成組織炎症,但現在談細懸浮微粒會導致肝癌,可能有點「言之過早」,因為肝臟炎症到肝癌,至少會經過20年,「可以說PM2.5與肝癌有關,但不能妄下定論」。
  • 成都七中事件:B肝患者吃發黴食物更容易得肝癌嗎?
    會導致肝功能損傷,甚至肝癌嗎?食物發黴之後,經常會出現一類叫「黃麴黴素」的物質。黃麴黴素是黃麴黴和寄生麴黴的代謝產物,也是食物汙染的常見原因之一,對人和動物具有毒性、致畸性、致突變性和致癌作用。短時間內較大量攝入可直接造成肝臟損害,引起嚴重的肝炎,甚至導致死亡。1974年,印度曾因玉米被黃麴黴素汙染暴發肝炎,導致100餘人死亡。而長期慢性暴露於較小劑量的黃麴黴素可引起肝癌。在動物試驗中,黃麴黴素暴露後的小鼠可以幾乎100%的出現肝癌。此外,黃麴黴素與B肝病毒有協同作用。也就是說,對B肝患者來說,黃麴黴素的毒性和致癌效果更強。
  • 不要再去做放化療,試試白藜蘆醇,肝癌腫瘤患者被救後的心聲(4例)(更新)
    見證之一(小三陽)徐洪春中國籍(女)今年71歲四川成都人,1996年患上B肝病毒,中國叫小三陽,如果不醫治就會肝硬化肝癌。見證之三(肝腫瘤)見證之四---急性肝炎使用沛泉菁華的分享我叫惠幀,今年32歲,雲林縣人今年10月18日因為上腹痛,沒食慾,到慈濟醫院做抽血查
  • 臺灣研究團隊發現:PM2.5可能致肝癌
    臺灣肝臟研究學會會長簡榮南醫師卻表示,長期暴露於PM2.5下,的確會造成組織炎症,但現在談細懸浮微粒會導致肝癌,可能有點「言之過早」,因為肝臟炎症到肝癌,至少會經過20年,「可以說PM2.5與肝癌有關,但不能妄下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