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明確的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等5個類型。其中,B肝和C肝的危害較大,持續感染可能導致慢性炎症,反覆的炎症可能導致肝硬化,甚至演變成肝癌。
在我國,慢性病毒性肝炎是原發性肝癌最主要的病因,超過80%的肝癌可由B肝和C肝發展而來,肝炎-肝硬化-肝癌,構成肝癌發生的「三部曲」。
據專家介紹,10-30%的慢性B肝患者經過約5-10年可發展為肝硬化,肝硬化中又有5-10%經過約5-10年可轉變為肝癌,也有部分患者是肝硬化與肝癌同步發生發展。
由於肝臟是人體內唯一沒有痛感神經的器官,「有痛不喊、有病不哭」,很多肝癌患者早期通常沒有任何感覺,到了中晚期才會出現一些明顯症狀。我國的原發性肝癌患者數約佔全球患者總數的55%,發病率居惡性腫瘤第3位,死亡率居惡性腫瘤第2位,嚴重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
除感染乙型、C型肝炎外,肝癌的高危人群還包括:有肝癌家族史者,尤其是近親中存在肝癌病史者;長期酗酒引起的酒精性肝硬化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長期食用醃製、煙燻、黴變等食物者;40歲以上男性等。
1)高危人群至少每半年體檢一次,包括肝功能、甲胎蛋白與肝臟超聲等檢查。
2)慢性B肝和C肝患者杜絕飲酒,健康人群適度飲酒或不飲酒。
3)少食醃製、煙燻等食物,避免食用黴變食物,脂肪肝患者應注意低脂飲食。
4)適當運動、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及熬夜等不良習慣。